陳錦銳
【摘 要】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調查分析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協會的發展狀況,并結合學校體育教學實際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體育協會 學校體育工作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026-02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障高職學生生存能力和從業能力的基礎。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都存在課時較少、內容單一等問題,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要求。而各種學生體育協會的出現是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一種補充,有效地滿足了學生對各類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增加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學生體育協會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協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校體育教學實際提出對策與建議。
一、研究目的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所面對的就業崗位都具備不同的職業特點和職業要求,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成熟,高職院校畢業生已經活躍于社會生產一線,成為各行業中生產、服務、管理的生力軍。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質狀況卻不容樂觀,學生在軍訓、體育課堂、實習、實訓中體力不支、昏厥、休克的情況時有發生,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發展中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要求,從迎合學生專業特點和職業能力入手,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體育協會進行調查和研究,以求挖掘更多適合學生未來職業特點的實用性體育項目,探索將學生體育協會與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職業能力、專業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通過設計和發放《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體育協會和學校體育教學調查表》,調查學生對本校體育協會和體育教學的認知情況,收集學生對本校體育協會和學校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為95.0%,其中有效問卷263份,有效率為92.3%。
(二)個案研究法。通過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不同專業進行研究,了解各專業面對的就業崗位和要求,分析職業崗位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找到各專業學生所需的專項培訓和實用性體育項目,結合各專業實際培養過程和體育教學中的專項訓練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體育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進而逐步建立教學內容與就業需求密切結合的體育教學體系。
(三)文獻調查法。利用校內圖書館、資料室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并通過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網絡文獻平臺收集和研究有關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協會發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最新研究動態,更加全面地了解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協會建設、體育教學發展的狀況,為本文的課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協會活動內容單一。調查發現,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組建的各類體育協會種類繁多,包括球類、傳統武術類、體育舞蹈類、棋牌類、跆拳道、健美操等項目,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協會選擇,基本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但從各體育協會會員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對協會活動提不起太多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體育協會組織的活動內容太過單一,多是以會內訓練、會內比賽為主,缺少與外界的交流,活動專業性和組織性都難以滿足會員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喪失參與興趣,產生厭倦心理。
(二)協會指導教師積極性不高。各協會的指導教師是協會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各體育協會基本都有指導教師,但教師在協會中的組織、指導作用卻極為有限。超過70%協會會員都表示指導教師對協會指導的積極性不高,很難在活動中見到指導教師的身影。協會指導教師多是由相關專業的體育教師擔任,這些教師既面臨著院校安排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相關教研工作進行職稱評定,很難抽出時間開展協會指導工作。指導教師的參與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體育協會的專業性。
(三)體育協會關注度較低。體育協會是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寬學生交際渠道、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學生團隊,各體育協會都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學生加入,只要學生愿意參加,繳納基本會費后就可以加入。即便如此,各體育協會的人數都極為有限,從調查結果來看,只有5%不到的學生參加了體育協會,其他學生出于不感興趣、沒有時間、怕同學笑話等原因對體育協會敬而遠之,甚至有接近20%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學校內有體育協會的存在。體育協會得不到關注,參與學生人數有限,對學校體育教學的促進和影響作用十分有限。
(四)體育協會與體育教學聯系不足。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每學期課程教學的時間為17-18周,每周安排2節體育課,很難滿足學生體育運動的需求,更不用說對學生專項技能、職業素質的培養了。體育協會本可以是體育教學的課外延伸,增加學生身體鍛煉機會,幫助解決課堂遺留問題,在組織各類活動和競賽中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調查結果顯示,體育協會與體育課堂教學基本沒什么聯系,體育協會多是按照學生自己的想法安排協會活動,很少加入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使得體育協會與體育教學相互獨立,難以對體育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四、對策與建議
(一)豐富體育協會活動和對外交流。高職學校體育協會作為成年人的體育協會組織,不能將目光僅僅局限于校內,閉門造車的活動形式是無法讓體育協會得到長遠發展的,也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體育技能。體育協會要積極走出去,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和學習,一方面可以與其他學校相同類型的體育協會交流合作,多組織一些兄弟院校間的比賽交流,學習其他協會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協會為單位,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眼界,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經驗,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除此之外,院校社團主管部門、指導教師也可以定期在協會內部開展知識講座,邀請一些專業的體育教師、專家學者為協會成員進行知識講解,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完善理論知識體系,了解各類職業對自己的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以多樣化的協會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協會的興趣。
(二)激發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生體育協會是學生出于興趣愛好自發建立和組織的,但要想接受更專業的體育技術指導,發展體育協會規模和成績,還是離不開指導教師的專業幫助。面對當前體育協會指導教師工作熱情不高的情況,高職院校要大膽改革教師考核標準,將體育協會發展的好壞納入教師考核和評比中,也可以將協會指導活動計入課時,減輕指導教師的課時壓力,以此調動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更愿意、更積極地參與到協會建設中,充分發揮教師專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具針對性的專業指導,幫助協會會員體育能力發展,提高學生專項職業技能,促進體育協會快速、健康發展。
(三)組織職業能力競賽加強宣傳。高職院校體育協會的宣傳不僅要提高各體育協會的知名度,讓更多學生主動加入到協會活動中,還要以協會組織的各類活動為載體,向學生宣傳各專業面臨的工作崗位對學生身體素質、專業技能的要求。各體育協會要運用好校刊、校園網、公告欄等校內資源,設計完整、可行的宣傳計劃,為學生宣傳和普及各種與專業相關的體育運動知識、體育訓練方法,激發學生對職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興趣。體育協會還可以以組織競賽的形式加強宣傳,讓競賽活動成為學生了解協會、了解各類專項體育技能的名片。例如,登山協會可以定期組織俯臥撐、撐桿跳、攀巖、爬桿等項目的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各類上肢力量競賽認識到電力專業的工作性質和崗位能力要求,使電力相關專業的學生養成自覺鍛煉上肢力量的習慣。利用多樣化的職業能力競賽,為相同專業、相同興趣的學生提供交流平臺,使學生在比賽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發展打好基礎。
(四)利用協會開展職業技能訓練。相比于傳統體育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對輪滑、武術、街舞等含有藝術元素的運動模式明顯更感興趣。這體現了體育與藝術結合的魅力,也體現了學生追求時尚、追求個性心理特點。這些現代、時尚的體育項目是體育協會中的新活力,為高職院校體育技能和崗位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契機。各體育協會要充分運用這一優勢,將這些藝術性的體育運動與不同專業的職業要求有機結合在一起,例如利用健美操運動幫助學生適應前臺接待工作、利用太空舞運動幫助學生適應生產線操作等。憑借加入專業元素的體育運動,實現學生素質培養與職業要求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五)以協會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每周2節的體育課是無法滿足學生鍛煉需求的,鼓勵學生參與體育協會就為這些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高職院校學生課余時間較為充足,大部分學生也都愿意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只是因為缺少組織,很多學生也就放棄了。體育協會在著重發展學生職業能力、宣傳學生專業特色的同時,也要加強組織和引導工作,在指導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將一些專業體能訓練滲透于平時的協會活動中。特別是一些未來面對的職業對學生身體素質有特殊要求的專業,體育協會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要注意的是,體育協會是學生出于自身興趣參與的,協會在組織活動時不宜強制學生參加,而是要學會將身體素質訓練與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協會不僅是學生發揮優勢、展現自我的舞臺,更是對常規體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和補充,是發展體育教學的新平臺。高職院校要鼓勵體育協會發展,加強教師指導和宣傳支持,讓更多的學生在體育協會中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專業知識與能力,成長為能夠適應職業崗位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為民,李曉紅.高職院校學生專業體育協會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西教育,2012(11)
[2]蔣維.湖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5)
[3]賴光金.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管理模式及體育部門的作用分析[J].老區建設,2015(22)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