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桓璐
摘要:在21世紀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網絡的普及給高校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同時也為創造新的黨建平臺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挑戰。高校具有很好的網絡環境:計算機硬件優勢、年輕學生對網絡環境較強的親和性:和適應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等。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解決問題、發揮優勢,是網絡環境下黨建工作的研究重心。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建;網絡
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在各個領域廣泛的使用,其對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獲取和資料搜集整理都不可或缺。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重要群體,黨中央和教育部高度重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在網絡背景下,研究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問題、新特點,探究在網絡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模式和方法顯得尤為必要。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黨建內容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定位較低。目前,學生黨支部的活動大多與團組織、學生社團群體的活動聯系較少,在校園中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活動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學生黨員在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此外,由于條件所限,學生支部組織活動內容貧乏,多半是用來解決新黨員發展問題或讀報念文件,而真正進行思想的交鋒、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增強黨性修養的活動較少
2、學生入黨動機存在多樣性、功利化的傾向。由于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于改革開放時期,成長于社會轉型和各種價值觀念相互碰撞的時期,加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價值觀念多元化,大學生思想出現了許多新特點,這使學生們對黨的認識、對入黨問題的理解往往出現偏頗,影響了學生入黨和對黨組織進行追求的熱情和積極性。
3、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存在著重入黨前的發展,輕入黨后的教育的現象。從整體上看,各高校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業余黨校教育教學系統和黨員管理體系。但對學生黨員教育前緊后松現象也普遍存在,表現為對學生黨員重發展,輕教育和管理的問題。突出表現在重發展前的教育、培養、考察,輕發展后的繼續教育和嚴格管理。但當發展任務完成后,往往就忽略了對預備黨員的再教育工作,導致了部分黨員入黨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的現象。
二、高校學生網絡黨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順應網絡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當前,網絡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網絡對思想文化的傳播越來越重要。網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做好網絡黨建工作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必然選擇。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政黨紛紛順應網絡化潮流,搭建黨內網絡交流平臺,籌集政治資源,實施網上競選,塑造政黨形象,大力發展電子黨務,推動政黨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治勢力更是利用網絡推行“西化”戰略,擴大西方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沖擊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信仰和價值追求。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新形勢需要,我們要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建設。
2、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的內在要求。加強黨建工作網絡化是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上層次和上水平的重要途徑。網絡信息化給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宣傳、學習、交流、教育和管理平臺。隨著網絡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強和透明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網絡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和特點,不僅為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供新的渠道和開拓新的工作模式,更要求高校要用網絡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和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學生黨建工作的網絡化將促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和貫徹,促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促進黨建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簡化黨建工作流程,提高黨建工作效率。
3、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加快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加強互聯網宣傳隊伍建設,形成網上正面輿論的強勢?!庇纱丝梢?,加強學生網絡黨建工作也是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是在網上形成正面輿論導向不可缺少的手段,對維護高校安定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網絡化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路徑
1、創新高校學生黨建載體形式。正如前文所述,高校黨建工作主要對象是高校學生黨員,工作載體主要借助于班級或學生黨支部,其發揮黨員作用,凸顯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種傳統的高校學生黨建載體仍然發揮基礎性作用,但是有些黨建工作卻存在盲區?;ヂ摼W的發展正好填補這一空缺,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新的載體形式,促使黨建工作的發展??梢钥紤]建立校園網站的“網上黨支部”、“校友黨支部”等載體形式,保持和擴大基層黨組織與黨員直接的聯系,保障了黨員的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安排等,最大限度的發揮黨支部的作用,更是突破校園高校學生黨建時間的束縛,提高黨建的影響力和工作活力。
2、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容。黨建工作要不斷創新內容,從單一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和宣傳方式,逐步轉向網上雙向互動、共同參與式的活動方式。可以采取各種途徑,如師生黨建社區、微博、QQ群等,在網上舉辦各種主題活動或黨的知識問答活動,對表現活躍的黨員,及時進行表揚,敦促其他黨員學生積極參加活動中來;把黨的會議精神和領導的重要講話及時在網上進行溝通學習,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精神進行科學解讀,解答同學提出單位問題,以及分享學習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等。
3、注重實效創新,防止工作口頭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由于傳統方式的影響,工作時間、人力資源有限,工作實效性較低。隨著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化發展,需要更多財力、人力的投入,包括網絡軟硬件的更新、維護,各高校對此往往比較謹慎。在口頭上表態支持黨建工作網絡化,但實際上沒有行動,經費不批、人員不到位情況阻礙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此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黨性修養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影響也是巨大的。因此,各高校要突破各種困難,加強網絡黨建投入的力度,建立一個長效的運行機制,加大力度培養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者的各項能力,切實做好網絡黨建工作基礎條件,進行實效創新,用實效檢驗和證明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可行性。
新時期,運用網絡載體創新大學生黨建工作,是當前高校各級黨組織必須面臨和思考的重要課題,學會并利用好網絡黨建這個有效載體,對促進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虎.網絡時代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與挑戰[J].中州學刊,2013(5).
[2]唐玉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研究與實踐[J].青海師專學報,2013(6).
[3]吳江平.新時期高校網絡黨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