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玉
摘 要:隨著培智教育的深入發展,現在培智學校中、重度智力殘疾學生的比重越來越大,學習能力低下、言語和運動能力差、感知覺速度慢是他們突出的特點,針對這樣的特殊學生,我在課堂上打造出新課導入要有“磁力度”,教學設計要有“傾斜度”,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的設計要有“梯度”這四“度”空間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導入;教學設計;參與;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162-01
一、新課導入要有“磁力度”
成功的課堂開頭,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的開頭能使整個教學進行得和諧、自然。
(一)觀察導入法
實物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新課之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利于理解。例如在教學“米”時,我先出示實物“米”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這是米”,再觀察米的形狀,有的學生會說“米是一粒一粒的”,然后再摸一摸得出結論“米是硬硬的”。又如在教學“豆”時,我出示各種各樣的“豆”,并分發給他們,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文具、球類、冬季飾品等單元都可以采用觀察導入法,把實物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為新課的教學開了一個好頭,有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新的內容。
(二)圖畫導入法
這也是培智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無法提供實物的情況下,圖畫能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通過圖畫導入新課,可以增強直觀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會安排圖片導入或動畫導入。例如在教學“車”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認一認常見的“車”,再讓學生猜一猜今天要學內容,很自然的引出課題“車”。又如在教學“電”時,考慮到“電”是一件摸不著的東西,只有通過視覺才能知道它的存在,最初的電是從閃電中得來的,因此,在孩子沒有對大自然現象具備豐富經驗的情況下,利用電腦動畫制作的閃電效果展現在他們的眼前;并配有雷電的轟響聲,使孩子身臨其境,真正理解了“電”的含義,隨后讓學生一一說出家里的電器加以理解,在他們學習高漲之時,導入“電”的識字教學,使他們很快地學會了讀和寫。
(三)游戲導入法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弱智兒童的興趣,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性,化解課上弱智兒童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例如上“手”這個字,我讓學生找朋友做“捉手指”的游戲,學生們邊讀“小小手,尖又尖,我看你呀,往哪跑”,邊伸出食指做游戲,當讀到“往哪跑”時,就捉對方的食指。通過做這樣的游戲,消除了學生學習時的疲倦感,也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學得輕松愉快。
二、教學設計要有“傾斜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要與背景知識發生聯系,以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遷移到新知識。根據智障學生接受慢、理解難、記憶差的特點,在備課時,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向生活傾斜,向已有的背景知識技能傾斜,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動起來,在尋找中發現“舊知”,引出“新知”。
在字詞教學中,新字里往往包含一兩個已學的舊字,在分析字形時都可以讓學生找找其中的哪個部分是認識的,指一指、說一說,學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答案,這樣就能更快捷的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獲得新知。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是尋找和發現,而不是我們認為的刻意創設和呈現。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上有所傾斜,培智課堂將更有效、更精彩,智障學生將更積極、更主動。
三、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弱智兒童由于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差,注意力難以集中,歸納、概括能力低,一般只能進行簡單的形象思維活動。而他們普遍對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采用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既提高了注意力,大腦也不容易疲勞。例如在《秋天的水果》單元中,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發揮眼、手、口、腦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親自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等活動來認識秋天的水果。在看、摸、嘗、想、說等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地知道了各種水果的形狀、味道和顏色,并練習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四、作業的設計要有“梯度”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正如一個教育專家所說:讓每個“口渴的學生”都能“喝到水”。學生的作業能準確、完整地反映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形式。教育者如果以同一的教學要求、單一的教學方法來面對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智障兒童進行集體施教,往往會導致智能較好的學生“吃不飽”、智能較差的學生“吃不消”的現象。我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課內作業堅持“輕度生多而適當提高難度,中、重度生少而適當降低要求”的原則。例如: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重度生完成輕度生作業量的二分之一,中度生完成輕度生作業量的三分之二,輕度生則完成全部。從質量上進行分層要求:重度生完成認知任務,只要求能跟著老師讀一讀、指一指;中度生要求完成獨自認讀,獨自描寫任務;輕度生則要求能理解字義并獨立書寫、聽寫、組詞、說句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大約同步完成,教師可以統一調控教學活動,及時收集反饋信息,查漏補缺,杜絕課內作業課外做,課內損失課外補的不良現象發生。采取班級分層作業,讓同一學習目標,不同的學生達成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接受適合于自身特點所需要的有效教育,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培智學生認知的特殊性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做到:潛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四個“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發展智力和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