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
摘要:當前,國家大力提倡創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重要機構,擔負著適用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任。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如何,直接關系著應用技術領域的創新水平,因此,文章以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并加以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創新能力;高職院校;解決對策
一、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規模快速增長,布局更加合理,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可程度明顯提高。但現有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高職學生的創新教育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如教學基本建設特別是師資和實訓條件建設明顯滯后于規模的發展,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與實踐普遍處于模糊和萌芽階段,培養模式還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些困難和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91.30%的學生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創新能力教育類課程,51.28%的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創新能力教育類課程的內容不滿意,96.34%的學生認為學校每年組織的創新能力教育類活動過少,43.59%的學生對本校教師的創新素質不太滿意。從上述調查數據可見:一是高職學生對創新教育有較大需求,在傳統的傳授知識型教育和現代的創新素質培養教育兩者中,他們更愿意接受后者;二是現有高職教育在教育思想觀念、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式、人才質量評價等諸多方面成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阻礙因素,亟待改進和完善。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近幾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了較大程度的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以及知識基礎等方面比較薄弱,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1.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
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較薄弱,一方面表現為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內容,小敢質疑老師的講授內容,小善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另一方面表現為在知識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冒險意識小夠,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信心小足,容易放棄:還有,學生對于創新的重要性認識小到位。
2.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技能不強
學生創新技能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所在,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的熱情,小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事關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技能整體水平相對較低,主要表現在學生對于創新技能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參與各類創新技能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如學校的企業專家講座、專題報告、第二課堂、校內職業技能競賽、大學生創新實驗室以及各類社團等,即便參加也是形式上參與,并未真正投入較多時問和精力去研究相關知識和技能點,自身的創新技能并未從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3.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弱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創新知識水平較低,專業技術水平小高,人文素養欠缺,同時對于涉及跨學科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了解較少,知識面小夠,最主要的是小能很好地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創新能力表現的過程是思維過程、實踐過程、探索過程的優化組合。從教學實踐來看,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重新設計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課程體系的設計要體現六項原則:注重多樣化、多元化的知識攝取;符合職業成長規律的遞進式職業能力訓練;必修與輔修課程相組合;進行專門的創新實踐教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配合;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融合,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融入對學生的創新教育,按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新設計,對課程設置、課程教學進程進行科學的安排。如建立構建“專業技能訓練、職業崗位模擬、校外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的“三位一體”能力培養體系,開發無差異和有差異職業技能訓練課程。增加創業教育課程,開發創新思維訓練系列課程,在綜合模擬課程中開設中小企業創辦實訓和公司運營課程,以此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鍛煉學生創業能力和開拓精神。
(二)重新界定教學內容
為實現讓學生在三年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職業化的培養目標,同時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應采取在教學實施中選取有效的、最新的、最貼近未來職業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典型工作任務模擬的方式完成內化成為能力的過程等重要舉措。在基礎課教學中,體現為專業、為工作崗位打基礎的原則。根據職業人才的工作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務開發優質課程,課程內容模擬工作崗位情境和問題,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融入問題解決中,同時,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鑒定相銜接,體現學生學習和實際工作的一致性。
(三)改革教學方法
創新能力的培養本身是一個實踐過程,實踐是知識內化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學生逐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認知結構不斷優化,從而嫻熟地應用已學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創新與突破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方式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教學活動應改變傳統的“重結論、輕過程”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正確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技能的關系,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幫助學生形成基礎扎實的知識結構,掌握正確思維的過程和方法。創設各種情境,幫助、啟發、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培養創新思維品質。采取自主探究學習法、引導實踐教學法、情境體驗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教學法,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綜合運用各種信息、資源和技能進行問題解決。
參考文獻:
[1]劉蘭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特色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142.
[2]姚梅林,等.職業教育中學習心理規律的應用偏差[J].教育研究,2008,(6).
[3]田慧生,楊麗娟.活動教學簡論[A].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科學(2004)[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