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超
摘要:酒店管理專業作為旅游教育的一個分支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快速發展而來的。各類高校為旅游業培養了專業人才,為提高旅游隊伍素質,促進我國旅游酒店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作為我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職酒店管理教育主要是為我國旅游酒店業的發展,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培養模式
一、產學結合的概述
我國明清之際提出了“經世致用”的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經在他的教育主張中提出“即工即學”、“邊工邊學”的思想。近代深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影響的陶行知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思想,并進行了實驗。近代實業家張騫的辦學實踐,較好地進行了產學結合。五六十年代,我國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實行“兩種教育體制”和“兩種勞動制度”,開創了產學結合的新局面。
二、產學結合對高職酒店管理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教學改革
1.實踐課程多元化
課程開發應從單一的學校教學轉向校企結合,積極爭取行業、企業與專業課程的開發與設計,使行業、企業成為課程開發的重要主體。建立校企合作重新制定培養計劃。聘請專家加入教學中來。
2.課程與崗位相結合
以就業為導向對課程進行設計,不僅要有高等教育共性目標要求,而且要有清晰的職業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體職業崗位的工作標準,要明確職業崗位人才規格、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目標定位。突出崗位要求的培養目標。
3.課程內容從知識主導轉向能力主導
以就業為導向設置課程內容。首先,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包括專業知識、工作技能和工作態度的培養,直接反應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其次,不再追求理論大于實踐的授課形式,要強調教學內容實際、實用、實踐,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依據。最后,把職業資格考證引入課程體系,促進教學與職業資格相統一。突出以職業資格為本的教學設計內容。
4.課程實施與評價要開放
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應是開放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應不是灌輸理論和概念,而是向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和學習路徑,包括提供各種材料、計算機軟件等實訓設備、模擬實訓室或校外合作基地,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并獨立操作,讓他們能熟練掌握工作技能。同時,不能局限于試卷評價,而是要注重實操技能的考核;也可以采取由實際操作人員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操作過程進行打分評價體系。
(二)課程改革對學校各項資源配備的要求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德智體美等全面的發展,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行業的需要,努力探索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
1.探索產學研一體的專業教學模式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發展要梳理以產學研為核心,突出教學特色,開發校企合作,面向社會以及行業提供更多方位技術支持與服務的產學研建設思路。市場中對酒店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且專業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第一要求一定的工作經驗。第二要精通管理,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第三要有流利的外語交流能力等條件。但實際上,很多高職學生畢業后達不到這些要求。因此,在專業教學中要著重考慮增加以上技能的重點培養。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是做好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對酒店管理專業應形成專兼結合及實踐能力較高的專業教學隊伍,以適應高職酒店旅游教育的需要。
3.加強校外合作的推進
校企合作的建設,是酒店專業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必要場所,是保證本專業發展的必備條件。校外實訓基地應以社會聲譽好,管理規范的大型酒店企業為主。合作雙方應簽訂實習基地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為確保實習效果,應制定詳細的實習實訓計劃,成立校企合作實習指導小組,聘請行業專家作為指導教師與學校教師聯合指導校外實習。
三、結束語
高職產學結合是學院小課堂與社會大環境直接結合的形式,是企業參與教育教學、學生與社會實踐的過程。隨著產學合作的進一步實施,將涉及到國家、社會、企業、行業及個人等多方面因素。在宏觀層面,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推動產學結合發展的政策法規,積極運用政策手段和經濟杠桿,對產學合作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和財力、物力扶持;在微觀層面,高職院校自身還需要建立一種根據市場、企業變化隨時適應、調整的產學結合運行機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強化產學結合的理念與功能,將產學結合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擴大產學合作范圍,堅持緊密性合作、全方位合作,形成產學靈活的合作體制。
參考文獻:
[1]葉晨瑜,程天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多元實習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12):46-47.
[2]張少飛.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基于職業能力的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6):185-188.
[3]王恒偉.職業教育與中國競爭力提升.陽光日報,2003.10.6.
[4]張多中.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探討.旅游學科,2001(2).
[5]張琦英.淺析我國高職教育的質量評價體系[J]. 職業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