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塔娜
摘要:在小學階段任務型驅動型學習的目的,主要是感受一種新的語言韻律,體會它的實用價值,獲得另一種語言進行交際的經驗,并從中得到樂趣。任務驅動型學習能促進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設計原則;教學模式
1.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之間的區別
1.1 教學目的不同。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讀、寫技能;而"任務型"教學法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強調通過任務來實現對語言的意識和感知。它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等多種語言技能,更強調發展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思考應變能力、協商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
1.2 課堂情景的不同。傳統教學方法通常是沒有情景的語言學習,容易導致課堂的語言學習與實際運用相脫節。而"任務型"教學法強調情景的真實性:設置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各項語言技能在交際中得到綜合的提高。"任務型"教學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生活閱歷都結合在精心設計的教學任務中,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展開原本在課堂中進行的語言操練,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3 教師角色的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主要是"精講多練",因此教師擔任著"主講"和"指揮"兩個角色。但在任務型活動中,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一種媒介、橋梁,是學生活動的伙伴,在教學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教師也是參與者,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與學生共享成功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
按照上述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論,根據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可以分為任務呈現、任務準備、任務完成三個階段。
2.1導入與運用任務呈現
這是任務型的課堂教學所特有的環節,任務教學要求在語言學習之前呈現任務,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明確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務,然后在任務的驅動下去學習語言知識,進行技能訓練,這樣的學習過程是任務驅動的過程,有利于強化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有利于體現人物的真實性。
2.2知識技能教學及運用訓練
這個階段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的過程,這與常規的課堂教學的程序并無本質的區別,但教學過程必須是圍繞任務的完成而進行的,也就是說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都是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相當于我們平時我們教學的呈現和操練步驟。第二步,就是運用訓練的過程,即指學生學習新語言內容之后,完成運用任務之前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下、為了新的語用目的運用剛剛學習的語言,是為完成運用任務做準備的,相當于我們平時教學的練習步驟。
2.3運用完成任務
任務的完成是任務教學程序的最后環節。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將在前面環節中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轉化為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了讓學生熟悉完成任務的規則和程序,教師應組織任務完成的演示。在演示之后,應組織全班學生完成運用任務。
3、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
3.1任務設計具備真實性
任務的設計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語言情景和語言形式等要符合實際的功能和規律,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語言,自然的交流、溝通,從而學習語言,同時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讓他們學以致用。如上面的案例,設計的就是一個醫生和病人的真實情景。
3.2任務設計體現做中學
在學習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實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做,在做中學,做學結合。如上面的案例,就是通過扮演醫生和病人的角色,在角色體驗中進行學習。
3.3任務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務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是任務設計時不可忽略的一環。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看上去不錯的任務設計在實施時由于事前考慮不周,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因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上面的案例,無論是扮演角色還是寫信,都是學生可以操作的,簡單明了的活動。
3.4讓人人體驗成功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根據學生語言學習水平的差異和環境的差異設計不同的任務目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到任務設計的難度。過易,學生就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設計的任務必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如上面的案例,提供4種角色,讓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其中的角色進行扮演。
4、任務型活動的實踐:
4.1 游戲型任務
如在教授現在進行時語法時,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枯燥的語法,如啞劇表演:任務設計A:事先準備了若干寫著英文句子的卡片,如“You are swimming”“You are singing”等,學生A上臺抽一張卡片,并照卡片上的句子的意思進行表演,然后提問:“whats he/she doing ?” “Is he/she doing……?”其他的學生作出回答或根據A的表演猜測卡片上的內容是什么?如“Are you running ?”“Are you dancing?”等。猜對者換下A去抽卡片。游戲繼續。
4.2 觀點交換任務
觀點交換任務是指學習者討論,交換意見,而不必達成統一意見。如在閱讀UINT 6:Its raining!后,小組討論“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可以嘗試發掘學生現有的各科知識,在那堂課上,很多學生都踴躍發言。此項任務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4.3 Problem-solving tasks
解決問題的任務就是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和推理能力,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項任務能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鞏固問路及指路,使之具備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5、結語
總之,任務型教學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是有益于學生的。它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充分發揮教學才能,將授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設計出各種適當有效的任務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梅德明.大中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