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洋
摘要:如何使用新的課改理念來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有成為課改的核心問題,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又是一次嚴峻性的考驗。
關鍵詞:新課改;個性化;創新性;激發;培養
所謂創造性個性品質主要是指具有創造的意向、創造的情感、創造的意志和創造的性格等獨特的心理品質。它包括自信、勇敢、獨立性強、有恒心、一絲不茍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而在新的課改條件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在新的理念下的教學是要求教師把課程與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聯系起來,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融入課堂,進而把學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學習,去理解。而這樣的理念就要求教師要有全新的視野,創造性地使用課文這個例子,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與感受走入課堂,又帶著課堂的收獲與感悟走向社會。因此,教師必須不斷的探索,創造性地實踐。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用實踐帶動實踐,用創新引導創新。
一、拉近師生的距離
充分的尊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拉近師生距離的關鍵,也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把“微笑帶進教室”,“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學習,在微笑中合作探究,使學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也找到了自信。在新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走進孩子中間,心貼心的交流,通過幽默、生動、有趣的語言,使課堂形成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交流對話的合作伙伴,參與學生的討論,傾聽學生的發言,走進學生的心靈,敢于讓學生給自己提出不同的意見,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教師應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每一位學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并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鼓勵,使學生體驗到作為人的尊嚴和幸福感。
二、實施民主管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環境下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
(一)班級民主管理制度創環境
1、民主選舉展示個性。在班集體初創階段,筆者取消班干部任命制,采取精選式的民主制。通過毛遂自薦,展示才華競選方式組建班干部隊伍,充分調動每個集體成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促進個性發展的平臺,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
2、民主決策尊重個性。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集體的各項事務和各種的制度都應在學生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消除分歧,統一意見后貫徹落實,那么就應該采用“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民主決策方式。這樣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得到班集體絕大多數成員的認可和贊同的,不合作或“敵對”情緒自然就會消解,從而實現了班級規章制定由“他律”到“自律”的本質變化。
(二)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促發展
1、自主學習。自主性學習的基本特征是: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制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做出相應地調整。
2、合作性學習方式
所謂合作性學習方式是指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依據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學習,從而利用合作性人際交往促成學生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
三、充分放手,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
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是學習和認知的主體,他們的發展是通過自我設計、自我構建、自我努力來實現的,只有同時把自己作為認知和改造的對象,解決自己主觀認識上的各種矛盾,他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教育家陶行知說:“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作自己的先生。”
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魏書生認為“管是為了不管”,班級管理的目的不是管住學生,不是要讓每位學生成為循規蹈矩的人,成為規章制度下的一顆聽話的棋子,而是通過管理來育人,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健全發展才是班級管理的靈魂。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以教學方式變革為實驗突破口,教師應該放下手中教鞭,面帶微笑與孩子一起交流學習,用活教材,學活教材,激活課堂,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真正活躍起來,這就要求教師以課本為源頭,挖掘出新的活水,為課本注入新的空氣,進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把學習當成樂事,給學生心靈放飛的自由,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習的潛力就會充分發揮,就會內化為他們自己的一種學習新知識的動力,興趣越大,創新能力就會充分得到發揮。
五、扮演“導師”,彌合學生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所謂“導師制”就是對特殊學生、特長學生采用一對一的輔導制度。導師的職責,就是要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僅關注學生,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緒、思想動態、發展潛質等。推行“導師制”,并把它規范化、制度化,將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不愿向別人袒露的心聲,可以和自己信賴的導師暢所欲言。而導師不僅從知識上,而且要從品德上提升自己,給以學生個性化的引導和幫助,成為學生受益終生的良師益友。
六、重建“綠色“的管理制度
我認為,重建管理制度應體現“綠色”宗旨。所謂“綠色”宗旨,意指新課程下的管理制度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奮進、共求發展這樣的主題,要充滿生命的活力。具體說,有兩層含義:一要“新”。即總體上要符合時代精神和課改的指導思想,要體現學校的管理意圖,引導、矯正教師的教育行為,充分 發揮制度管理的導向功能。二要“活”。即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可隨時根據形勢變化以及實際狀況進行微調,同時還不束縛人的手腳,有利于教師的探索和創造,有利于教師的進一步 發展,充分發揮制度管理的激勵功能。
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模式是促進都是不斷成長的催化劑,濃厚而又不失輕松幽默的學習氛圍是學得不到個性化得以充分展示的沃土,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是分不開的,也是在教師的磨合中不斷地碰撞出火花。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與創新能力既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亦是一個有趣的游戲。
參考文獻:
[1]李宏革.于細微處關愛學生[J]河北教育,2005(11)
[2]陳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朱成方.新課改下如何進行班級管理[J].考試周刊,2007(28)
[4]呂渭源.教學模式*教學個性*教學藝術[J].中國教 育月刊,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