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碩琳,王春雪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 100050;2.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PBL聯合CBL教學法在經顱磁刺激治療失眠教學中的運用
吳碩琳1,2,王春雪1,2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 100050;2.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目的 本研究通過PBL聯合C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探討PBL聯合CBL教學法在經顱磁刺激(TMS)治療失眠教學中的價值。方法 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學員隨機分成A組(傳統講授法)和B組(引入PBL聯合CBL教學法),對所有學員進行關于TMS知識掌握度的調查,并比較兩組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的成績。結果 A組的TMS操作成績和理論考核成績顯著低于B組(P<0.05),B組在激發學習興趣、理解和記憶理論知識、建立失眠的臨床診療思維及提高分析表達能力方面的成績均較A組高(P<0.05)。結論 引入PBL聯合CBL教學法能顯著增強TMS治療失眠的教學效果。
經顱磁刺激;失眠;PBL教學法;CBL教學法
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結構性教學方法,最早在1960年因為對傳統醫學教學方法不滿意的情況引入的革命性教學方法[1-2]。CBL是基于個案分析的教學法。目前關于PBL應用于神經科學的臨床教學很普遍,包括心腦血管內、外科等[3-4],但是運用PBL聯合CBL法在經顱磁刺激治療失眠患者方面的教學未見報道。
根據第三版國際睡眠障礙分類定義慢性失眠:一周內出現如下問題至少3天以上,持續至少3個月: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不情愿的早醒、抗拒合理的計劃中的睡眠、沒有父母或者照料者陪伴的睡眠困難。相對于慢性失眠的短程失眠有著類似的臨床表現,但是持續時間小于3個月。失眠的治療選擇有藥物性和非藥物性,但因均存在局限性,導致失眠治療不是一件易事[5]。經顱磁刺激治療是較新的一種失眠非藥物治療方法,它通過穿過顱骨的短脈沖磁信號,通過電磁感應在腦表面形成局部感應電流,進而改變局部大腦皮層興奮性,從而因刺激線圈位置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皮層興奮,進而產生不同的可被肌電圖記錄到的神經肌肉反應[6-7]。
臨床上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而后者多數伴有神經科或者精神科疾病,例如抑郁、焦慮,甚至雙相情感障礙,又或者不安腿綜合征、帕金森病等。需要根據不同的個案制訂綜合治療方案及恰當的TMS刺激方案。傳統的TMS教學主要運用刻板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告訴學生如何進行治療,模式一般為“疾病—刺激部位—選擇刺激方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覺得枯燥無味,而且治療效果不佳。為此我們引入PBL聯合CBL教學法,探討該模式運用在TMS治療失眠教學過程中的意義,現介紹如下。
1.1 研究對象
將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心理科輪轉的學員共46人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及教學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學員隨機分為A、B兩組,A組(23人)采用傳統的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B組(23人)采用PBL聯合CBL教學模式,兩組的學時均為24學時。
(1)A組:采用傳統的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首先講述TMS的概念、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然后講述失眠的定義以及臨床上如何鑒別各種繼發性失眠的原因,如不安腿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等,最后介紹各自的臨床特點。
(2)B組:在采用傳統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入PBL教學方法。針對患者的臨床表現向學生提問:這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失眠?這種原因引起的失眠我們應該選擇磁刺激的哪種方案?如果患者合并抑郁,還可以選擇什么樣的磁刺激方案?如果的確為該疾病,如何在磁刺激治療的同時給予藥物治療?每3例失眠病例為一組,集中起來進行討論,針對每個病例的臨床表現、經顱磁刺激方案的制訂、治療效果、合并用藥的討論來加深學員對TMS理論、操作及治療方案的掌握和理解,同時提高學員對失眠種類和鑒別的臨床分析、診療能力。
1.2.2 效果評價方法及觀察指標(1)學習TMS前均采用問卷評估學生對TMS的了解程度。分別從學員對TMS的概念、原理、操作流程、適應證和禁忌證5個方面的了解程度去評價:0分為完全不了解;3分為僅聽說過,但對內容不知情;6分為比較了解;9分為完全了解。(2)學習結束后用客觀和主觀兩種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客觀指標為學生TMS操作(50分)、理論考核(50分),共計100分;主觀教學評價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進行,包括激發了學習興趣、理解和記憶了理論知識、建立了失眠的臨床診療思維、提高了分析表達能力4個方面,每項25分,滿分100分。
1.2.3 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采用SPSS 21,組間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用進行統計描述。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員在學習前對TMS了解程度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員在學習前對TMS了解程度的比較分)

表1 兩組學員在學習前對TMS了解程度的比較分)
?
比較兩組學員對TMS的概念、原理、操作流程、適應證、禁忌證5個方面的了解程度,結果顯示,兩組學員對上述內容均表現為“僅聽說過,但對內容不了解”,其中對TMS操作流程掌握得最不好。兩組間上述5個方面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學員客觀指標成績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學員客觀指標成績的比較分)

表2 兩組學員客觀指標成績的比較分)
?
表2顯示,A組TMS操作和理論考核成績顯著低于B組(P<0.05)。
2.3 兩組主觀指標成績的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主觀指標成績的比較分)

表3 兩組主觀指標成績的比較分)
?
B組在激發學習興趣、理解及記憶理論知識、建立失眠的臨床診療思維及提高分析表達能力方面的成績均較A組高(P<0.05)。
本研究發現,B組的各項主觀指標成績均高于A組(P<0.05),說明將PBL聯合CBL教學方法引入后,不僅可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建立失眠的臨床診療思維、提高分析表達能力。同時,B組的客觀指標成績(TMS操作成績、理論考核成績)也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PBL聯合CBL教學法對學生理論水平與操作技能的提高有幫助。
TMS作為一種安全無創的治療方式,已經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抑郁癥的治療[8],國內被用在多種神經科及精神科疾病的治療中,例如焦慮癥、帕金森病、腦中風后偏癱等,均可見一定的療效。研究證實,TMS對失眠具有獨特的診斷及預示其發生的價值[9-10]。失眠是神經科和精神科的常見疾病,有原發性的也有繼發性的,后者可由各類疾病引起或者共病狀態,例如腦出血、腦梗死、糖尿病、不安腿綜合征、抑郁狀態、腦外傷后綜合征等,不同的疾病有著各自的臨床表現,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鑒別不同失眠的根本原因。而在不同疾病的不同時期,TMS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雙相情感障礙的抑郁相,應當以TMS治療抑郁的方案為主,可用高頻刺激結合對側低頻刺激;如果患者表現為躁狂相,我們則需要給予低頻刺激。所以講授TMS治療時,單純照本宣科地講授知識可能無法幫助學員處理臨床實際病例。再比如不安腿綜合征的患者常有入睡困難的主訴,如果不給予多巴胺相關藥物,則患者的入睡困難癥狀就難以改善。所以要想學生充分掌握TMS治療失眠的方法,僅僅靠講授TMS治療流程肯定收效甚微,而單純操作機器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遠遠不夠,所以本研究引入了PBL聯合CBL教學法。
PBL教學法作為一種強調充分發揮學員自主能動性,加強學員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教與學結合的方法,已經被用在醫學教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口腔科、神經科、內科、藥學等,并有循證醫學支持“PBL相對于傳統醫學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2,11-14]這個觀點。
本研究表明,引入PBL聯合CBL教學方法,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表達能力,幫助其建立失眠的臨床診療思維,增強了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推廣應用。
[1]Donner RS,Bickley H.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an overview[J].Bull Med Libr Assoc,1993,81(3):294-298.
[2]Zhou J,Zhou S,Huang C,et al.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hinese pharmacy education:a meta-analysis[J].BMC Med Educ,2016(16):23.
[3]張謙,王嶸,張巖,等.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腦血管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6,11(1):87-89.
[4]王蓬蓮,王伊龍,趙性泉,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急性腦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5,10(7):616-618.
[5]Kay-Stacey M,Attarian H.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J].BMJ,2016(354):2123.
[6]Kujirai T,Caramia MD,Rothwell JC,et al.Corticocortical inhibition in human motor cortex[J].J Physiol,1993(471):501-519.
[7]Chen R.Interactions between inhibitory and excitatory circuits in the human motor cortex[J].Exp Brain Res,2004(154):1-10.
[8]Lefaucheur JP,André-Obadia N,Antal A,et al.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J].Clin Neurophysiol,2014,125(11):2150-2160.
[9]Van der Werf YD,Altena E,van Dijk KD,et al.Is disturbed intracortical excitability a stable trait of chronic insomnia?A study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multimodal sleep therapy[J].Biol Psychiatry,2010,68(10):950-955.
[10]Lanza G,Cantone M,Lanuzza B,et al.Distinctive patterns of cortical excitability to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restless legs syndrome,insomnia,and sleep deprivation[J]. Sleep Med Rev,2015(19):39-50.
[11]Zhang Y,Zhou L,Liu X,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for use in introductory Chinese undergraduate medical cours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One,2015,10(3):120-132.
[12]邸飛,李俊杰.PBL教學法在神經外科研究生卒中手術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5(10):909-911.
[13]王飛.PBL教學法在精神科臨床教學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199-201.
[14]隋承軍,李巧梅,許麗麗,等.PBL教學法在肝膽外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6-7.
G526.5
B
1671-1246(2016)24-0087-0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青年基金課題“血糖變異性對老年急性腦梗死后抑郁的影響——一項基于不同糖代謝狀態的前瞻性隊列研究”(2014-YQN-YS-11);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Z151100004015127,Z1511000039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