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利學院 王巍
農超對接新模式探索與研究
——以“規模聯采、基地直供”的蔬菜聯采新模式為例
北京吉利學院 王巍
作為首都的北京,菜籃子一直是關系百姓生活的重要話題,而穩定的農產品價格,以及數量充足、種類豐富和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應,是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基礎,也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但是一直以來,農產品流通問題以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為主,致使農產品流通成本高、信息不對稱、農產品價格和品質起落不定。中國農產品市場現正進入一個新的調整期,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冷鏈物流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經營者們應探索新的農產品產銷模式。就北京而言,解決首都人民菜籃子、承接全國范圍內農產品集散等問題,海淀區正在摸索和建立一個新的模式,即“規模聯采、基地直供”的蔬菜聯采新模式。本文通過到企業實地調研,找出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探索和研究。
規模聯采 基地直供 產銷模式
蔬菜聯采平臺,由龍信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平臺可基于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通過規模聯采、基地直供的新模式,打通蔬菜從產地到餐桌的“綠色通道”,蔬菜可追溯性的技術成為平臺一大亮點。同時還可實現多種安全蔬菜的直供,用戶以北京市多家知名連鎖超市為合作對象,供應基地除北京遠郊區外,還可聯盟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龍信思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信思源”),它是一家專注于民生領域的大數據公司,其中農幫寶由龍信思源研發。
1.1 龍信思源簡介
龍信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是龍信控股旗下的一家做互聯網數據分析的公司。龍信思源擁有實力雄厚的專業技術團隊,是國內少數專設數據挖掘團隊的農業互聯網公司之一。
1.1.1 專注農業的龍信思源
龍信思源之所以關注農業是因為董事長畢業于農業大學,旗下員工多為農業專業畢業生,專業性決定了專注發展農業道路。
1.1.2 龍信思源的技術優勢
(1)國內最早的數據挖掘建模團隊班底;(2)掌握業界 領先的數據挖掘技術;(3)成功開發一系列數據模型,精通神經網絡、決策樹、線性回歸、聚類等各種算法;(4)服務上百家民政企業或組織,模型應用經驗豐富。
1.2 農幫寶
農幫寶是龍信思源旗下的一款核心產品,又名蔬菜聯采平臺,是在海淀區商務委員會指導下,由海淀區蔬菜聯采聯盟組織開發運營,于2016年3月15日正式上線運行的蔬菜供采平臺。
平臺的技術支持服務商由龍信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擔任。依托大數據技術,蔬菜直供安全優質。
農幫寶業務方向:(1)超市(北京市目前共12家)。(2)社區門店172家。
農幫寶目標:(1)實現產供銷一體化。(2)實現透明化。
本文對龍信思源公司和旗下合作的幾家商超進行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2.1 蔬菜來源問題
農幫寶上的蔬菜來自于供應商的生產基地,在供應商準入上要求嚴格把關,他們需要通過聯采平臺的資質審核,同時龍信思源也會進行基地的實地考察和定期檢查。
但在對供應商的貯藏、包裝、運輸等冷鏈過程的監管上存在漏洞,對其管理多數是靠供應商的自覺性,相信供應商能按照合同上的約定提供有質量的產品,但這樣會存在一定風險,會造成供應商有縫隙可鉆。
2.2 蔬菜溯源問題
聯采平臺與政府、農業局共同建立蔬菜溯源系統,龍信思源做技術支持,保證蔬菜從種子、種植、采收、物流全程可追溯。追溯系統的資料由政府和農業局提供,龍信思源進行整合。
2.3 蔬菜冷鏈問題
蔬菜在全程供應鏈過程中,貯藏和運輸環節需要冷藏和冷凍系統,實施這些環節是供應商,他們在此過程中需要監督、控制和管理,以保證蔬菜新鮮直送。
2.4 政府扶持
龍信思源2016年3月15日正式上線運營的蔬菜聯采平臺,即“農幫寶”,是在海淀區商務委員會指導下,由海淀區蔬菜聯采聯盟組織開發運營的。為了保證蔬菜供應達到安全、平價、可追溯的標準,政府為其提供相應扶持,包括資料的提供和資金的支持。
2.5 基地直供的運輸問題
物流前期由第三方配送,但由于成本較高,現在改為自營物流。他們通過雇傭司機,組建車隊(司機自帶車輛)來解決運輸配送問題。更改物流模式后,配送費用每日可省600~700元。組建車隊模式為司機內部推薦,就是將自己熟識的司機朋友推薦給公司。
配送路線規劃是龍信思源現在正在摸索中的問題,當日配送量,當日規劃;由車隊隊長管理,信息微信平臺共享。一般情況下,司機按訂單每日04:00~05:00進行配送,要求各路線交叉重疊,防止司機突發情況,該地區無人配送。
配送成本一般情況下是230元/輛,清河地區280元/輛。
暴露出的問題:(1)司機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司機招聘依靠司機內部推薦,將來規模擴大,僅靠司機間私人關系來維持和管理是行不通的,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2)配送路線規劃為此次調研重點,具體解決方案和模式建議會在3.1中具體說明。
2.6 報價
供應商在聯采平臺上進行報價,由采購商根據自己的要求進行選擇,這時采購商會從資質與價格兩方面進行權衡。
2.7 終端問題
平臺每天都會制定促銷計劃,防止出現大量囤貨、壓貨現象。在保證蔬菜種植與配送的品質和安全同時,還要保證蔬菜在終端的質量。所以平臺應對終端(門店超市)進行監控,防止蔬菜在終端出現質量問題,比如添加防腐劑或以次充好等。
“蔬菜聯采、基地直供”的蔬菜聯采新模式是結合了農產品上游產業化模式和下游供應鏈模式的特點,產銷對接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公司)平臺完成的。因此,根據之前研究過的農產品產業化和供應鏈對接模式,結合蔬菜聯采模式的特點,對其進行探索和研究。
3.1 基地直供的物流模式問題研究
蔬菜基地直供屬于專業的物流配送服務。不同于批發商為主體的物流配送模式,蔬菜基地直供提供從蔬菜基地或供應商的倉庫到商超、門店的中短距離物流配送,通常滿足“多種產品、多方收貨”的不同需求,配送產品主要以數量大、體積小的蔬菜為主。在這種配送模式下,對供應商的準入資質進行嚴格把控,使這部分帶來的市場風險變小。生產基地的統一標準和管理,增加蔬菜品質,保障安全。該模式下的配送中心(供應商倉庫、中轉倉庫)往往是基地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滿足物流環節的信息反饋和快速反應。蔬菜基地直供物流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蔬菜基地直供物流模式
根據2.5基地直供的運輸問題,平臺的運輸模式可進行改進。以海淀區部分物美超市為例,假設從延慶蔬菜基地(供應商倉庫)配送到海淀區部分物美超市,可采用分區域集貨配送模式,將距離較近的物美超市為配送區域,規劃路線進行配送,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由2~3名司機負責一個線路配送。如果是外地蔬菜基地,比如內蒙、山東等,在對海淀區商超門店配送時,為了保證品質,可設定冷庫進行貯藏和轉運,同時對司機進行“服務需求”和“配送效率”的要求(表1),即定點時間送貨。再以海淀區部分物美超市(圖2)配送區域為例,對司機進行定點時間送貨要求,如圖3所示。
設定凌晨4:00對配送區域開始配送,配送時間假設為30~40分鐘不等,它包括了卸貨的時間,由于配送發生在凌晨,不存在擁堵現象,這樣假設的5個商超送貨完畢也都在7:00~8:00早高峰之前。圖3為假設模擬圖,實際發生的時間可能延長,比如司機出發時間、卸貨時間和商超員工開門等因素,但由于是在一個配送路線區域內,路線較短且不擁堵,所以還是能在早高峰前完成配送任務的。

圖2 距離較近的物美超市設定為一配送區域(路線1、2、3)

圖3 司機定點時間送貨

表1 對司機進行“服務需求”和“配送效率”的要求
另一方面,從外省市蔬菜基地到北京市海淀區的貯藏冷庫(轉運冷庫),可采用干線物流,整車運輸到設立的貯藏冷庫(轉運冷庫),再通過區域集貨物流配送給商超和門店,如圖4所示。
3.2 蔬菜“規模聯采”模式的問題研究
現在的“規模聯采”是訂單觸發,是每個商超、門店訂單拉動的訂單處理和物流作業。既然是探索與問題研究,蔬菜聯采聯盟可以嘗試農特微商的C2B粉絲驅動模式。例如2016年6月1日12級已畢業的學生上班的順豐嘿客店(現已更名“順豐優選”)到貨海南妃子笑3000箱,貨一到,全部通過粉絲預定配送出去了,這就是通過用粉絲和社群的方法來解決市場需求。“數據+精細經營+差異化”= 粉絲經濟驅動型的C2B供應體系。

圖4 “干線物流”+“區域集貨配送”二段式物流
蔬菜聯采平臺可嘗試對商超、門店進行預售模式,預售帶來的是批量的集中訂單,在這方面7-11、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做的非常細致,現在都在做末端大數據驅動的供應鏈。
批量的集中訂單引發物流如何解決的問題,如3.1所述,(1)外省市蔬菜基地,可采用干線物流(供應商)+區域集貨物流(平臺的自營物流)的“二段式”模式,中間設有貯藏冷庫或轉運中心;(2)北京近郊區蔬菜基地,可通過在基地供應商處接貨,然后區域集貨物流配送至各商超、門店來解決。
這種運營模式:(1)批量訂單走干線物流,就是點到點的整車物流。(2)到達北京海淀區,區域物流快速分撥,很短的時效直接配送到商超、門店。(3)根據訂單的分布,平臺可做庫存計劃,完全可以實現商超當天訂單,當天收到蔬菜。這叫做供應鏈計劃前置,在亞馬遜(美國)是通過大數據預測實現的,后臺再進行補貨計劃有效統籌整個供應鏈的計劃。
3.3 聯盟要加強品控管理
通過蔬菜聯采平臺,讓整個產供銷扁平化,對基地運營可視化,目前平臺對基地蔬菜的品控和供應商的準入機制嚴格管理,這直接影響到供應鏈下游的營銷,但平臺對于運輸、貯藏、商超門店終端的品控更應關注和監督管理,品控問題關系到一切,產品出問題,“蔬菜可追溯性”將無人相信,聯采模式也會失敗,因此需要聯盟建立一個專業的品控團隊對于整條供應鏈進行監督管理。
一套完善的農產品運營模式,是所有農超對接基地的經營管理內核,品牌營銷、平臺運作、訂單受理、庫存計劃、包裝、全網物流,這是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要想做好它,一方面需要有對農產品有情懷的物流供應鏈運營經驗的人群參與進來,另一方面農產品基地模式、農超對接模式和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需要挖掘和培養相關人才。
[1] 屈海.北京市農產品市場供應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2] 黃剛.深度解讀:農特產品基地如何玩轉微商?掌握這10大關鍵策略讓你一步到位[EBOL].http://weibo.com/@黃剛-物流與供應鏈,2015-4.
[3] 黃剛.深度解讀:互聯網在如何重塑物流?[EBOL].http:// weibo.com/@黃剛-物流與供應鏈,2014-8.
[4] 黃剛.農產品電商案例解讀9大運營問題[EBOL].http:// weibo.com/@黃剛-物流與供應鏈,2015-10.
F721.7
:A
:2096-0298(2016)12(b)-001-03
王巍(1980-),女,漢族,山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