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聽力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要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更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本文以太原師范學院外語系為例,分析了普通高校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二語習得的語言輸入與輸出理論,指出,聽力教學既要提高輸入的質和量,還要將輸入與輸出相結合,通過輸出性活動,實現輸入向輸出的轉化。
【關鍵詞】輸入理論 輸出理論 聽力教學
引言
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普通高校擴招的規模在逐年增大,生源的平均素質在逐年下降。普通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認知與學習水平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提高聽力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聽力水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師范學院外語系為例,具體剖析了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如師資力量薄弱,生源水平參差不齊,聽力的輸入輸出欠缺等問題。并著手從二語習得的輸入輸出理論方面,探索新方法,創造新途徑,以提高聽力教學質量。
一、二語習得中的輸入和輸出理論
1.克拉申的“輸入假說”??死暝谏鲜兰o80年代提出了“輸入假說”,他認為,輸入假說是通過理解語言來學習語言的假說??死陮⒖衫斫庑暂斎攵x為“i+1”,“i”代表語言學習者現有的水平,“i+1”指語言發展的下一階段。他主張:語言學習者只有在大量接觸略高于自身水平的可理解性輸入時,語言習得才會實現。此外,克拉申認為理想的輸入應該具備以下四個特征:可理解性;趣味及關聯性;非語法程序安排以及要有足夠的輸入量。
2. Swain的“輸出假說”。Swain的輸出假設概括起來,即通過語言輸出,口頭或者書面的,語言習得可以產生。Swain 認為,語言習得僅通過可理解性輸入是不能實現的,還必須進行可理解性輸出??衫斫庑暂敵瞿芴岣邔W習者的語言流利度,是語言習得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衫斫庑暂敵鲇腥蠊δ埽海?)注意/觸發功能:指學習者通過輸出,有意識地注意輸入的信息,發現自身語言表達與目標語之間的差異,最終鞏固已有知識,并獲得新的知識。(2)假設驗證功能:語言學習者通過輸出,驗證自己對語言結構和形式的假設,并根據驗證結果不斷調整自己的語言輸出。(3)元語言功能:學習者通過輸出,不斷地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語言,最終獲得新的語言系統方面的知識。
3.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之間的動態平衡。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輸入是第一位的,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輸出便是無源之水。輸入要被學習者吸收內化之后,才能產生輸出。同時通過輸出,也可以看出輸入是否被理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輸入和輸出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只有將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習者成功地習得語言。
二、普通高校英語專業聽力教學現狀
本文對太原師范學院外語系剛剛升入大二的23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從生源,師資,教材,輸入輸出這幾方面展開。
1.生源方面,調查顯示,只有30%的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在120分以上,基礎相對較好,且對英語較感興趣。50%的學生成績集中在100-120,基礎一般,20%的學生成績在100分以下,屬于基礎較差。而且234名學生中,只有51%的學生高考參加聽力測試,在平時進行過聽力訓練,另外一半的學生表示高考沒有聽力測試,平時未進行過系統的聽力訓練。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聽力材料,同時應當加強學生的輸出,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2.師資方面,由于擴招,教師規模也在短時間內擴大,聽力教師大部分由青年教師,尤其是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來擔任,專業知識方面需要鞏固,教學技能方面也在鍛煉摸索中。在聽力課堂中,教師的講授占據一大部分的課堂輸入,這對教師的口語準確與流利度要求也很高。教師一方面需要了解課堂內容,課堂目標,備好課,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擯棄傳統聽力課堂單單以提高語言技能為目標的講授,而應倡導以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的講授。
3.教材方面,該系選用的是新世紀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系列教材,內容包括聽力技巧,聽力理解,口語訓練以及補充練習幾部分,75%的學生對教材選取反映良好,難度適中,內容豐富,技巧方面受益匪淺而且與專業四級考試接軌。
4.輸入輸出方面,這是此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調查顯示,學生的輸入分課內與課外兩種。課內主要依靠課本的聽力材料,教師的純英文講授,少量的補充材料,如:英文短片與音樂。課外主要是VOA,BBC的聽力材料。輸出方面主要是課堂上跟讀聽力材料,回答老師提問,分組討論,課外的VOA、BBC的書面輸出??梢钥闯?,目前的聽力教學中,輸入的量是可控的,但是質很難控制,如何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是教師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輸出方面,學生的主動輸出非常有限,而在聽力教學中,只有進行有效充分的輸出,才能調動學生的已有語言知識和交流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和能力。
三、從輸入輸出兩個方面加強聽力教學
聽力是獲取語言交際信息的重要技能。只有將語言輸入與輸出理論相結合,將傳統的單向的輸入式教學改革成為將輸入與輸出雙向結合的聽力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而達到二語習得的目的。
1.通過多種途徑拓寬語言輸入,提高語言輸入的質和量。首先,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堅持純英文課堂講授,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同時要傳授學生們一些必要的聽力技巧策略,其次,教師應嚴格把控聽力材料的質和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調控語言輸入的難度,提供可理解性的語言信息,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語言能力,達到正確理解。除教材本身,教師應更新觀念,積極制作和準備源于真實交際中的聽力材料,接近學生日常生活,具有交際意義,使學生熟悉且感興趣。同時要鼓勵學生主動去接觸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一些新聞廣播,如VOA,BBC,對話獨白,歌曲故事,電影美劇均是聽力訓練的可選材料。通過大量的視聽練習,學生會不斷激活已有的知識,習得新的語言知識,最終達到質的飛躍。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語言輸入與輸出相結合。聽力教學還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輸出。高校的多媒體語音室為教師及學生提供了語言輸出的優越環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熟練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聽力課上把視聽說三者結合起來,將聽力課上成實在的視聽說訓練課。同時,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多輸出。一方面,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從聽說,聽讀,聽寫幾個方面加強輸出。聽說,即針對聽力材料,讓學生進行問答,復述,討論及辯論等多形式的輸出,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輸出語言的主動性;聽讀,即讓學生跟讀,模仿語音語調,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強化聽力;聽寫,即讓學生將聽力內容以書面形式展現出來。聽寫可以訓練接受信息的速度跟完整性。使學生逐漸發展聽音會意能力,提高語言敏感性,增強記憶力,從而提高聽力水平。
四、結語
聽力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又要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費時費力卻又收效慢,是教師及學生面對的共同的難題。但語言學習沒有捷徑,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將語言輸入和輸出相互結合,一方面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高語言輸入的質和量,另一方面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增加語言輸出量,通過輸入與輸雙向刺激,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
參考文獻: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M.1993.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50 (1)158-164.
[3]Swain,M.1995.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G.Cook,&B.Seidlhofer(ed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董建明.二語習得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9(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