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亞維
摘 要:對于現在的高中學生來說,學數學就是為了參加考試,取得高分,這是學數學的唯一動力。很少有學生在生活中用到數學特別是高中數學知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還是不夠的,常常會出現知識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新課標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近幾年高考也加強了對數學知識應用的考查。高考命題相當重視數學題材的生活化,以此來考查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所以,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務必重視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應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捕捉生活現象,增強數學應用意識;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強化數學應用意識,來培養高中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關鍵詞:問題情境;應用意識;實踐活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毙抡n標已經指出,數學的教學一定要將實際和教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中學習和運用,目的是學以致用,而不是學習一些刻板的知識,要真正地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要最大化地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生活之中,以此來體現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要把數學教學與現實情景相結合,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講“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學生常見的生活情境——猜商品的價格游戲。取一件商品告訴學生價格的范圍,然后讓學生來猜。每次教師只告訴學生猜的價格高了或低了,依次下去就能猜出商品的價格。接著提問怎么能最快猜出商品價格,這樣找準時機及時引出二分法的思想,由此自然地導入新課的學習。這種運用游戲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學生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就會在探究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也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捕捉生活現象,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將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實際的生產生活之中。在這個運用的過程之中,學生自然就加深了印象,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從而自發地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現象比比皆是,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之人,將這些生活中的情景和環節記錄下來,運用于課堂之中,這樣的課堂效果會好很多。比如,在講了必修四“三角函數”這一章后,學生很少會把三角函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數學與音樂》和課題研究《摩天輪中的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與我們這一章知識有關的生活實例,并及時做好記錄。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刺激了她們學習的欲望,從而愛上數學,主動地學習數學。
三、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強化數學應用意識
實踐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模擬一些生活中的場景,將學生帶入現實,這樣更容易給其帶來身臨其境之感,以便更好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之中的問題。書本知識與現實實際相結合,才是正確的教學方法。單純的知識講授難免枯燥乏味,而和現實情景結合,便多了不少的樂趣和刺激點,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講了必修五“數列”這一章,據了解班上很多學生家長都給孩子買了理財保險,可以讓他們自己算一算十年后能取多少錢,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還有現在許多學生家的住房都是分期付款的,有十年的,二十年的,可以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家算算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多給銀行多少錢。在學習了課本知識之后,將其運用于自己身邊的實際生活之中,學生是非常高興的,因為他們知道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用的,是有價值的。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勇氣和信心,更好地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不斷地加強數學意識,更好地加以運用。
總之,數學是一門非常靈活的科目,單單掌握一些知識定理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實際中應用,如何體現它的價值,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主動學習數學,這需要數學教師不斷努力和探究,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力量。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捕捉生活現象、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數學應用背景和機會,使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就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其應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其學好數學的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鄭秀秀.數學應用意識培養方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黃永玉.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中學教學參考,2012(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