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在文學作品中,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細節描寫必須抓住人物的細小動作、簡短話語、細微表情來刻畫人物,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題。因此,在閱讀中領會細節描寫,也就在領悟作品意蘊。
【關鍵詞】細節描寫;母親形象;懷念之情
著名作家史鐵生創作的抒情散文《秋天的懷念》,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作者用細膩、深情的筆觸,以“看花”為主線,以“情”為暗線,通過幾件平常小事的敘述和描寫,把“情”緊緊串扣在這些小事情境中,透過這些小事的敘事描寫,詮釋了作者是如何從絕望、頹廢走向振作、自信的經歷。閱讀本文,我們被文章巧妙而樸實的描寫所震撼,給人以強烈的情感感染和生命啟迪。文章主要是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母親形象的,這些細節集中體現在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上,通過這些描寫表現母親的無私和偉大。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從“砸”“ 摔”可以看出“我”的暴怒;從“突然” “猛地”可以看出“我”的無常;不管任何美好事物,都提不起“我”的興趣,也不顧母親的感受,表明了疾病不但摧殘了“我”的身體,還摧殘了“我”的心靈,喪失了生活的信心。然而母親不忍心看“我”痛苦的樣子,但又忍不住不看。“悄悄地” “躲”、“ 偷偷地” “聽”這一細節表現了母親對“我”反復無常的寬容和遷就,表現了母親對“我”“ 暴躁無常”的理解,表現了母親不忍打擾“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靜下來的心理和情態,形象地表現出母親的慈愛。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撲”寫出了當“我”對生活已經感到絕望,幾乎失去了生存的勇氣時,表現出母親反應的強烈和速度,阻止近似“自殘”行為,“抓”抓住的不僅僅是手,是母親抓住“我”想要死的念頭,怕我輕生。“忍”一是母親自己的病痛,二是我那脾氣,三是兒子的病痛帶來的打擊。體現出母親的細心、耐心。在“忍住哭聲”中說出“好好兒活……”的話語,字字沉重,句句貼心,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母親的愿望,更加體會到母親看到兒女痛苦時自己的心痛、難過和憐愛。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母親的這一“擋”是不愿意兒子看到樹葉飄落的樣子,樹葉飄落意味著生命的結束,母親不愿意我看到這些,怕“我”觸景生情。這一“擋”更是擋住 “我”煩躁的情緒和對生活的絕望,體現出母親是那么細心的呵護。“憔悴的臉”表明母親積勞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表現出母親的耐心、慈祥,即使“ 暴躁無常”的“我”,也不由得為之感動了。
“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喜出望外”、 “一會坐下,一會站起”母親如此高興,或許是她看到了希望。
“‘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親得知“我”同意去看菊花,高興之余,提起“我”兒時的趣聞逸事,話語間帶有‘跑和‘踩, 而又“忽然不說了”。她已經意識到她說多了,并快速終止話語,說明平時母親說話時非常注意涉及與身體運動有關的詞語,母親怕又勾起我的煩惱,選擇“悄悄地出去了”。這里“ 悄悄地”和前兩次“ 悄悄地”有所不同,前兩次是母親對我的脾氣、粗暴行為的默默忍耐,這一次卻是母親生怕自己的言語傷害到“我”而自責,選擇悄然離去,說明母親不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還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已經無所不在,而這“悄悄地出去了”卻再也“再也沒回來”。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母親在“呼吸困難”,在“昏迷前”仍心事重重,是對鄰居們的重托,說明母親至死不忘對兒女的牽掛,足見母親的博大、無私。
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作者正是通過這些看似 “細枝末節”平常小事刻畫出一位堅強的、無私的、偉大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作者單位
四川宜賓市翠屏區師培中心 四川宜賓市 64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