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
摘 要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隨著對口譯這個行業的需求增多,應該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口譯部分的教學。本文旨在探討口譯教學的心理認知因素和訓練策略。
【關鍵詞】認知心理因素;翻轉課堂
1 現狀
近年來,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一帶一路國策的推動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口譯人才的任務日漸緊迫。大學生英語教學的重心也從曾經的通用大學英語綜合英語能力逐步向以英語為語言交流工具,學會本專業知識技能及將來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學生英語能力轉變。除完成基礎英語教學外,可為高年級學生開設應用型課程,如跨文化交際講座,口譯,科技文學選讀,國際會議談判及對口的專業英語課程。
2 認知心理因素影響口譯策略的選擇
認知心理因素對口譯策略的選擇所起到的影響越來越引起業界人員的重視。首先它充實了口譯理論研究,另外也提供方法為口譯人員了解自己,提升良好的個人認知心理能力和策略選擇能力,從而是口譯人員滿足市場需求,成為思想成熟經驗豐富的合格譯者。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腦是類似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由感受器(receptor),fa反應器 (effector),記憶(memory),處理器(processor)四部分組成。口譯界的大師Gile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倡導口譯精力分配模式將交替翻譯分為四個環節: 聽辨理解,記憶(憑借默記或筆記),表達(讀筆記和譯語輸出)和協調。這種劃分與口譯三角模式:源語言輸入,解碼,目的語輸出。
人的認知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各因素:
(1)認知因素,其中有記憶,注意力,頓悟,和情感;
(2)態度因素,其中有自信心,好奇心,嚴謹度,毅力,批評精神,動機和自我評價;
(3)心理活動機制,其中有邏輯能力,綜合能力,交際能力。
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譯者進行口譯的整個過程。譯員是否能有效分配記憶和注意力會聽力,理解和記錄信息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繼而影響譯員根據記憶和概念所形成的策略;綜合能力和邏輯則從語言層面體現譯員的雙語轉換水平,影響譯語的嚴謹度和連貫性;自信和毅力貫穿于口譯的整個過程,直接影響譯員的工作心態,變得或積極或消極。只有充分對認知心理因素有了解,才能提高譯員工作的效度, 而首先應著手于教學環節。
3 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口譯實踐課程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過于圍著考試的指揮棒轉,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陳舊老套,忽略語言實踐體驗。在傳統口譯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放音頻,逐句講解練習及譯法地方式授課。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lipped Class Modal)則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課前學習制作好的口譯視頻課件,重新構建學習過程。 教師可以早些知道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在課堂時間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強化,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學生在課后也可以用專門的學習系統看視頻講座,在線與同學交流,獲得相關電子書。隨著課堂和老師角色的改變,更能在課堂再現口譯實踐場景,引導學生將所學各種技法綜合現場實施,增強學生實戰心理素質和體驗。
4 翻轉課堂在口譯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1)學生利用微課慕課視頻學習。老的教學模式未必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消化所講授的內容,如記筆記這一口譯重要環節,需要反復研習才能掌握自如。視頻錄制需要短小精良,每個技法主題講授到位,如影子練習,倒數練習等,老師都可做示范以便學生觀摩;另外可介紹基本翻譯理論和語言翻譯轉化技巧,并進行語言對比。
(2)增加師生互動溝通。通過翻轉課堂,減少老師在課堂時間的一人授課,而采取分組討論,進行以項目主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ject-based teaching)。口譯教材因不同主題可分為金融,醫學,旅游,機械,政治和法律等,學生可從豐富的視頻資源,如CNN,VOA, 美國政府官網,聯合國等官網和即時信息媒體如youtube,Wechat,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好選擇主題進行練習,或者與同學進行角色扮演,練習同傳,交傳,視譯等,將口譯音頻視頻發送到專業平臺供老師評析指導,就是考試時也可用這個平臺進行檢測學生對譯法的掌握情況。老師可以此來進行階段性的學科成績評析。
5 小結
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中要立于不敗之地,就一定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并投入實踐應用,口譯的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擺脫傳統叫教學模式,了解人的認知心理因素,改革創新,培養出更好更多的口譯員,勢在必行,責無旁貸,筆者及各位同仁都應該努力積極推廣好的符合人類認知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芳芳.“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的利與弊[J].高教學刊,2015(01):25-26.
[2]鮑川運.大學本科口譯教學的定位及教學[J].中國翻譯,2004(05):48-50.
[3]雷穆.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
南昌理工學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