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長對學習英語的不斷重視,使得英語學習的方式也逐漸多樣化,觀看英語動畫尤其是美國動畫,成為了學前兒童學習英語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美國動畫本身所體現出的美國文化特點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學前兒童,這種影響有利有弊,而其中家長和教師的引導是這些影響利弊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美國動畫;文化影響;學前英語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英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英語學習者也逐漸低齡化,其中不乏從幼兒園,甚至是從出生起就開始接觸英語學習者。學習者的低齡化則導致了市場對低齡英語學習教材的急切需要,而且部分家長并不滿足于國內教材,而是傾向于美國、英國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出版的各類英語學習教材,再加上因特網的便利性使得這種需求變得可行,而其中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學習方式之一便是觀看英文動畫,尤其是全球動畫產業的霸主——美國,出品的各類動畫片與動畫電影。
1 學前英語教學分析
學前兒童普遍具有好奇、模仿力強的特點,如果將這兩個特點充分利用于英語教學中,一般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但學前兒童同時又會出現專注力差、易分心的情況,因此針對學前兒童的英語教學不能采用我們常用的讀寫聽說學習法,而是需要根據學前兒童的特點,采取可以引起學前兒童興趣,并能使其保持一定時間注意力的方式,其中,觀看原版的英文動畫電影和動畫片是很多家長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簡單易操作,網絡上就有很多能夠收看到原版動畫的視頻網站,另外對家長本身的英語水平要求也不高,學前兒童觀看的同時,家長也不必在旁陪同指導,對于部分家長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放松時間。因此大部分家長都樂于采取此種方式。
英文原版動畫主要是兩種類型:動畫片與動畫電影。英文原版動畫片常見有兩類:一類是全英文發音的動畫片,如”Caillou”(《卡由》)、”Peppa Pig”(《粉紅豬小妹》)等,這類動畫片故事情節簡單,單集時長通常為5-6分鐘,適合年齡較小、無法專注太長時間的幼兒;另一類為中英文相結合的動畫片,這類動畫片是經過國內的專業英語翻譯人員翻譯后進行推廣的,如”Dora the Explorer”(《朵拉》)、”Mickey House”(《米奇妙妙屋》)等。這類動畫片的單集時長一般約為25分鐘左右,故事情節更加豐富,同時又有部分中文配音的輔助,很適合剛接觸英語學習、專注力較強的幼兒。
對于已經開始英語學習一段時間的幼兒,部分動畫片的內容過于單調,很難再引起興趣,動畫電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能接觸到的英文動畫電影大多是由美國好萊塢制作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畫面制作精美,人物個性鮮明,非常容易就能吸引兒童的目光。近年來,全球市場涌現了很多優秀的動畫電影,僅Disney公司出品的”Frozen”(《冰雪奇緣》)、”Big Hero 6”(《超能陸戰隊》)、”Zootopia”(《瘋狂動物城》)等,就在全世界范收獲了無數的票房與贊譽。不僅孩子們喜歡這些電影,大人們也看得津津有味,既能學習到地道的英語,又能享受全家歡的樂趣,這就是英文動畫電影的魅力。
2 美國動畫的文化分析
通過我們之前的分析可見,英文動畫在幼兒英語學習過程中,確實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雖然英文動畫電影與動畫片在英語教學方面的效果大同小異,但文化影響上卻有一些區別。動畫片因其內容的淺顯,英語國家文化在其中的體現就沒有那么明顯;而電影的足夠時長使其能夠覆蓋更加復雜和深層次的內容,自然也包含了英語國家的特有文化。其中,覆蓋面最廣的美國動畫的文化影響尤為突出。
美國的文化特點在動畫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個人主義
東西方文化的一個主要差別就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東方社會注重家庭與血緣關系,這構建了東方傳統文化的主體。很多東方國家的動畫中也處處體現了集體主義的精神。例如我國的《西游記》和日本的《灌籃高手》,體現出非常典型的集體高于個人的價值觀。但在大多美國動畫電影中,個人主義思想的作品比比皆是。以Marvel公司出品的各類英雄動畫為例,鋼鐵俠(“Iron Man”)、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雷神(“Thor”)、和蜘蛛俠(“Spider-man”),在動畫中,他們以寡敵眾的場景時有出現,又總是在最后關頭以一人之力拯救全世界。
2.2 冒險精神
不論是在貧瘠的新大陸上開拓,或是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都缺少不了美國人的冒險精神,也可以說,正是敢于冒險的精神造就了美國的歷史。”Finding Nemo”(《海底總動員》)的Marlin和Dory為了找回孩子,經歷了困難重重又不失趣味的冒險,最后的大團圓結局也肯定了他們的勇敢冒險;即使是面向低齡兒童的”Dora the Explorer”(《愛探險的朵拉》),從片名上就表現出主角的冒險精神。最令人動容的是”UP”(《飛屋環游記》)中為了一生夢想而去冒險的卡爾爺爺。乘坐著由五彩氣球拉拽的屋子,承載著與妻子共同的夢想,飛躍大海終于去到了“仙境瀑布”,這種冒險刺激又浪漫,更是引發了無數孩子對探險的向往。
2.3 物質主義
與美國電影相比,美國動畫所表現出的物質主義雖然要少得多,但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卻有明顯的物質主義色彩,尤其是在各類公主系列電影中。從上世紀的”Snow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到最近的”Frozen”(《冰雪奇緣》)、”Tangled”(《魔發奇緣》),公主王子式的童話總是能受到很大的歡迎,這些動畫用絢爛多彩的畫面,展現了公主王子們奢侈華麗的生活場景,再加上夢幻浪漫的劇情,即使受眾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這個題材卻一直受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3 在學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影響
動畫的主要受眾是兒童,因此大部分美國動畫的語言都是淺顯易懂,也不會出現太多的俚語與粗話,從英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還是非常適合學前兒童學習純正的美式英語。而在文化角度來看,美國動畫的影響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
3.1 正面影響
日本動畫在國際上與美國動畫同樣富有影響力,雖然中日同屬于漢字文化圈,文化相近,但其中的哲理性并非學前兒童所能理解與接受的;美國動畫就簡單直觀得多,勇敢者的冒險,公主王子的愛情,正義與邪惡的斗爭,都對學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更能激起他們的觀看欲望。同時接觸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助于學前兒童提前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碰撞,開闊他們的眼界,同時在思想上可以不受局限,讓學前兒童在學前階段就接觸到兩種文化的精華部分。
(1)個人主義的積極影響。個人主義并非一無是處。在當今社會,集體觀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家仍舊重要,但人的個性的作用也日漸突出,社會所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人,而是有著各自特點的獨立個體。學前階段的兒童正處于人格塑造的初始階段,適當地強調自我有利于學前兒童的個性發展。
(2)冒險精神的積極影響。與強調遵守紀律的東方文化相比,美國的冒險文化在某些方面,更能適應現在日益變化發展的社會,尤其在科技創新領域,要擺脫“山寨大國”的印象,就必須勇于冒險,敢于嘗試新的方法。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但“乖”是有限度的,在學前階段只會聽家長話的兒童,成人之后也只能是個墨守成規、毫無創新的人,因此從學前階段培養兒童敢于冒險的精神,為兒童以后創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礎。
3.2 負面影響
美國動畫所展現出的文化觀與我們的文化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雖然我們可以讓學前兒童從中學習到其優秀的部分,但有些負面的影響還是不可避免,這些影響有可能是暫時的,只是身處于觀念思想成長階段的學前兒童,他們能否將這些負面影響轉換成對美國文化的一種學習了解,關鍵還是要看家長與老師的引導。
(1)個人主義與冒險精神的消極影響。在”Toy Story”(《玩具總動員》)中,當Buzz Lightyear看到電視里批量生產的無數自己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個宇宙英雄,這便是一個典型的反個人英雄主義情節。過多的個人主義有時會造成兒童心理的誤區,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進入社會后易產生心理落差,甚至會對部分心理脆弱者是個極大的打擊;而冒險精神也不是盲目地冒險,家長需要對學前兒童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前兒童學會在可控制范圍內進行冒險活動。
(2)物質主義與逐利主義的消極影響。學前兒童的價值觀還處于初級階段,他們對價值的判斷大部分還是受到家長的影響,但動畫中所傳達出的價值觀,或多或少觸動到學前兒童價值觀的形成。物質主義與逐利主義是一種強調金錢、權利的觀念,兒童若在學前階段就有這些觀念的萌芽,很容易在長大后變成“金錢利益至上”的畸形價值觀。
總之,美國動畫電影與動畫片作為學前兒童學習地道英語的途徑之一,不論是語言方面,還是文化方面,都有其積極意義;但面對其中所包含的部分負面文化觀,關鍵就是看家長與教師能否正確引導學前兒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將美國動畫在學前英語教學中的正面影響發揮至最大化。
作者簡介
唐夢怡(1986-),女,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現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
作者單位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