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主要分析研究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通過從論述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概述作為出發點,就生活教學情境模式對于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進行簡單介紹,進而結合數學教師的工作經驗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本身具有極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當中蘊含著數量相當龐大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充分運用自身的邏輯思考能力與想象能力才能夠將知識充分消化理解。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幼,認知能力未充分發育完全,因此需要教師努力將小學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順利完成小學數學學習。
1 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簡要概述
所謂的生活情境教學模式指的就是在情景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增加生活氣息,也就是說生活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借助生活化的語言、現實生活當中的具體事物等各種手段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環境,學生能夠在創設的生活教學情境當中帶入自己的真實感受、生活體驗以及過往所學知識,從而與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理共鳴,進而能夠全面深入的感知和體會教學內容,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健全其人格[1]。
2 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充分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大部分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數學教學當中大量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單調的數字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若教師能夠使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舉出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數學例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大大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限制,其認知水平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其理解能力普遍較弱,對于數學教學中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知識內容,小學生很難進行充分理解,進而影響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若教師能夠使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將抽象的數學變得更加直觀化、清晰化、具體化,進而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導者,負責將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原原本本地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動手探究能力被埋沒。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之后這一現象得到明顯改善,教師通過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展現,同時教師也退回至“知識傳授者”的身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使得小學生在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更具有主動性。
3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教學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一)聯系數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
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將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首先需要充分挖掘數學教學內容,并積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進而努力為學生創造出輕松愉快且充滿生活氣息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小學生對周邊事物抱有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當中自主探究學習數學。比如說教師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當中,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在紙上畫出不同類型、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之后引導學生使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的內角和,并且嘗試獨立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特征,在此環節當中教師摒棄了直接告知學生答案的教學方式,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為主。事實證明,學生在該環節當中表現出較好的積極性,每位學生均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并且通過親身實踐幫助學生加深了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理解與認知。
(二)使用生活化的語言拉近距離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有許多復雜抽象的專業名詞和公式定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感,因此常常無法吸引追求新鮮多變的小學生的注意力,而這些概念對于小學生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為解決這一教學困境,教師需要選擇使用生活教學情境模式,并且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能夠輕易理解的語言,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入了解數學知識概念,另一方面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感、陌生感,拉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能夠在數學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比如說在講解圓周率時,教師突破了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通過介紹祖沖之引入圓周率概念的方法,轉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告訴學生圓周率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所謂的圓周率其實值得就是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之后計算出來的數值無窮無盡并且基本上永不重復,在這一長串的數字當中蘊含著無數種信息,比如說你的生日、你父母的生日、你的鞋碼、手機密碼、QQ號等等,這些數字信息可能都蘊含在圓周率當中,如果將圓周率當中的數字換成漢語拼音,那么我們將會得到無數種語言信息,這里面可能包含早上父母跟你說的話、你最喜歡的明星的名字、甚至是你從小到大所有發生的故事,宇宙中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圓周率當中。通過這樣充滿生活化卻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語言,能夠使得學生感到耳目一新,從而徹底激發學生學習圓周率的興趣[2]。
(三)調動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的生活體驗是幫助其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一大重要法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生活體驗,能夠站在實際生活的立場上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刻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數學學習,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探究能力。比如說在“百以內的加減法”一課當中,教師給出例題150-98=?在講解過程中為了方便學生計算,教師提出使用150-100+2的方式計算結果,但學生普遍不明確加2的意義,因此教師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其創設了一個“超市購物”的生活教學情境,假設父母領著孩子到超市購買食物,所帶錢數為一百五十元,最終消費金額為九十八元,而在結賬時父母拿出一張百元人民幣交給收銀員,此時為150-100,之后收銀員又找零兩元即+2,最終收銀員找零五十二元,即150-98=52.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當中,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不僅降低了解題難度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學生完成生活化的數學作業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課下依舊能夠鞏固知識,夯實數學學習基礎,教師通常會選擇布置數學作業以完成此目的,而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徹底拋棄傳統的“題海戰術”,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其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使得學生能夠學會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數學的實用性進行落實,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以致用。比如說在“小數的乘法運算”后,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作業為去往家或學校附近的超市,記錄果粒酸奶和純牛奶的價格,并且嘗試使用二十元購買最多的果粒酸奶和純牛奶,最后將購買方式和購買過程進行仔細記錄。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進而增加學習興趣。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使得充滿抽象性和邏輯性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更加活靈活現,在生活情境當中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以及以往的生活經驗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將學生與數學學習的關系越拉越近,同時有效降低了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難度,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從而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鳳才,呂明艷,齊思彤.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知識文庫,2015(23).
[2]張勝春,孫婷婷.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J].黑河教育,2016(8):46-46.
作者簡介
于春麗(1977-),女,遼寧大連人,本科,一級教師,小學數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