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 目的:探析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措施以及有效性。方法:隨機選擇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0例手術患者,按照其干預方法的區別分成觀察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干預)與對照組(未實施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數據顯示,相對于對照組來說,觀察組抗菌藥費用、住院費用、住院天數等指標較少(P<0.05);觀察組干預后抗菌藥物應用合理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其中術后用藥>3d、用藥品種不正確、用藥間隔不正確等是造成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結論:及時了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可促進抗菌藥物預防使用更為規范化、合理化,為有效提高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圍手術期 抗菌藥物 合理應用 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s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3 were treated 600 cases of surgery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its intervention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not to intervene),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data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antibacterial drug expense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less index (P < 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pplication GeLiLv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data contras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 < 0.05); Of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 3 d, incorrect drug varieties, medication interval is not correc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Conclusion: the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perioperativ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main factor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ntervene, can promote the antibacterial drug prevention more standardized, rationalizat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antimicrobial drugs to lay the good foundation.
【Key words】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 Reasonable application; The effect
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可促進術后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最近幾年,隨著我國臨床廣泛使用抗菌藥物,造成細菌耐藥問題以越來越嚴重呈現[1]。為了減少細菌耐藥性以及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性,我院建立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對策,現將干預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數據均來自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0例患者,男患者320例,女患者280例,年齡為15~90歲,中位年齡為(45.33±6.2)歲;手術時間為30min~5h,平均手術時間為(2.33±1.2)h;其中160例神經外科,150例泌尿外科,100例骨外科,190例普外科。征求患者意愿后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0例。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對比差異不明顯,值得臨床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準確的填寫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調查表格。
1.2.2 干預對策
臨床藥師每隔一段時間監測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并反饋結果;邀請臨床藥師參與抗菌藥物合理用藥知識講座,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方面建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規定”、“醫院外科圍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管理規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細節”等文件進行規范。若醫生多次不按照使用抗菌藥物的要求開具處方,則根據《醫院管理綜合目標考核細節》給予針對性的干預[2]。
1.2.3 評價標準
按照《醫院抗感染診斷標準與檢測技術實用手冊》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對于臨床評價抗生素合理應用的相關標準進行針對性的判定。
1.3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9.0統計學軟件對本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統計,采用率(%)表示計數數據,以卡方檢驗,若P<0.05,則代表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抗菌藥費用、住院費以及住院天數等指標
觀察組抗菌藥費用、住院費用、住院天數等指標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
觀察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分析兩組患者不合理用藥的基本因素
據分析相關統計數據得知,觀察組、對照組不合理用藥的基本因素主要體現如下表3所示。
3 討論
據分析結果得知,實施干預后可明顯降低抗菌藥物費用以及住院費用,還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P<0.05),結果表示干預對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另外,觀察組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明顯高于對照組,代表著我院建立的使用抗菌藥物的基本原則在手術預防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資料表明,對短程用藥方案給予規范化可促進手術部位感染得到有效預防。加上抗菌藥物無法有效預防手術位置以外發生的感染癥狀,長時間、大量的應用抗菌藥物會導致機體微生物平衡度受到破壞,造成耐藥菌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導致出現術后感染癥狀[3]。所以,圍手術期盡可能避免長時間采用抗生素預防治療,可以通過正確的掌握給藥時間,短時間用藥可以獲得預防性用藥的要求。麻醉開始時或者手術前1h是抗菌藥物合理預防性使用的最佳時間,直到持續到手術后的24h。觀察組通過干預后,可明顯改善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例如,盡可能防止選擇氨基糖苷類、碳青霉烯類、大環內酯類等藥物,且明顯縮短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以及提高單一用藥率,使患者的材料費以及治療費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不僅能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對改善患者治療預后,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魏妙華,周云芳,吳明東,王華富,李夢璐.血管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的干預效果評價[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4,v.23 01:45-47.
[2]李玉歡,付學聰.臨床藥師干預普外科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的臨床效果及措施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v.45;No.261 07:631-633.
[3]周舟,葛馳宇,陳海燕.藥師干預對急性闌尾炎兒童抗生素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v.36 03:23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