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摘 要】 狂犬病是因感染狂犬病毒引發的一種以淋巴細胞腦脊髓灰質炎性病變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性病癥,是現階段病死率最高的一個急性傳染病。據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被犬、貓等咬傷、抓傷人數達到4000余萬,每年感染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2400人以上[1]。該病已然成為當前最為突出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必須加強該病的防控。接種狂犬病疫苗是最為有效的一個方法。本文在闡述平涼市近年狂犬病流行現狀的基礎上,系統探討該病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 狂犬病 原因分析 傳染病 流行病學 健康教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人獸共患的急性傳染病。病死率高達100%[2]。該病主要通過犬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直接咬傷而感染,病情兇險、進展急速,因病毒侵害神經系統而引起狂躁不安、意識紊亂、興奮、恐水和咽肌痙攣等癥狀,終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長期以來,狂犬病是嚴重危害公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秩序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3]。近幾年隨著農村養家犬貓城市養寵物犬的數量增加,人感染狂犬病的比率也在增加,為了解狂犬病發病率,增強狂犬病預防知識,現將我市2013年至2015年發病的7例狂犬病患者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探討針對狂犬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概況:我國是全球狂犬病高流行國家。甘肅省既往屬低發病地區,常年無本土病例報告。2013年之初,我市毗鄰的慶陽市、天水市四縣發生狂犬病疫情。當年8月,涇川縣發生我市自有疫情監測記錄以來的首例人狂犬病病例。當年10月,該縣再次報告發病1例。2014年以來,靜寧、涇川兩縣報告發病3例(涇川2例,靜寧1例),2015年,靈臺和莊浪兩縣各報告1例,發病密度顯著上升。截止目前,全市累計報告發病7例,死亡7例,其中涇川縣4例,靜寧、靈臺和莊浪各1例。
1.2 方法:將患者資料進行分類統計,平均潛伏期采用中位數計算。
2 結果
2.1 流行病學特征
2.1.1 性別及年齡構成: 男2例(28.6%);女5例(71.4%)。7例狂犬病患者年齡最小5歲,最大65歲,其中兒童發病兩例,其余5例均為中老年。
2.1.2 地區及時間分布: 涇川縣病例分屬4個鄉(鎮),集中分布于該縣北部川塬區(黨塬、玉都和紅河各1例)。靜寧、莊浪、靈臺各分布于農村,病例除兩例兒童外其余均為農民。
2.2 患者發病情況及臨床特征
2.2.1 傳染源:報告病例均為犬傳播, 4例(57.1%)為流浪或遺棄犬咬傷,3例(42.8%)被自家豢養犬只咬傷,傷人犬只5只為小型,1只為中型。
2.2.2 傷口處理及疫苗接種情況: 病例暴露后傷口均未進行規范處理,均未接種或未按免疫程序及時足程接種狂犬病疫苗。
2.2.3 潛伏期:潛伏期最短者3天,最長者3年5個月,暴露至發病平均時間間隔中位數為40天。
2.2.4 臨床表現 出現恐水怕光癥狀并伴有發熱7例(100%), 流延6例(85.7%)、狂躁7例(100%)、吞咽困難5例(71.4%),多汗4例(57.1%)。
2.2.5 病程病例均于發病當天或翌日就診,入院后均得以及時診斷,病情進展急驟,病程最短2天,最長6天,平均發病至死亡時間為4.4天。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養犬人數的增多,狂犬病病例也逐年增加,有資料顯示我國狂犬病發病率已連續五年回升,發病率居世界第二位[4]。狂犬病在我國的傳染源主要是犬類,另外還有貓、豬、牛等家畜。一般認為狂犬病是由病獸咬傷或抓傷所傳播,但近年的調查發現在健康犬中病毒攜帶率平均可達到15%左右[5]。因此,對健康犬只的管理不容忽視,要對群眾普及狂犬病知識,確保家養動物主動接受疫苗的接種,降低動物的帶毒率[6]。
在本組病例資料中,發病病例均分布于農村,因此,農村人群為高風險人群,另外,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由于年齡及行為特點,也是狂犬病的高風險人群。狂犬病的潛伏期較長,一般與受傷的部位、傷口處理情況以及接種疫苗是否及時有關。頭面部的咬傷潛伏期最短,而下肢的咬傷潛伏期則較長;傷口經過處理以及注射過狂犬疫苗潛伏期較長,反之則較短。對于狂犬病的早期診斷目前還比較困難,由于其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容易被誤診為神經系統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所以健全三級防保網,保證冷鏈正常運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要有狂犬病知識宣傳欄,使被犬類或貓咬傷或抓傷的患者懂得及時進行規范化傷口處理和及時、全程、保質、保量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目前這兩者相結合是預防狂犬病發生的最有效措施[6]。
3.1 建立政府組織領導下的畜牧、動檢、衛生、食藥監、公安和城管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犬只,特別是可疑狂犬、流浪犬、烈性犬和健康狀況不明犬只的管理工作。疾控機構要與重點與畜牧獸醫部門建立信息互通、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建議畜牧獸醫部門對犬只進行臨床觀察和其感染狀況的抽樣檢測。必要時,可由有關部門對疫點邊緣向外延伸3公里所在區域的犬只予以撲殺,對疫區邊緣向外延伸5公里所在區域犬只予以狂犬病緊急強化免疫,并限制犬類交易,以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犬間疫情播散和人間狂犬病暴露的風險。
3.2 開展狂犬病的危害、犬只管理與免疫、犬傷處理、疫苗接種等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對各級相關醫務人員,特別是村醫組織開展狂犬病處置規范和防治技術的相關培訓,使發生被犬致傷后,規范處理傷口,正確引導其接種狂犬病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以降低發病和死亡。只有我們重視每個環節,才能降低狂犬病的發病率。
4 結語
綜上而言,在我市狂犬病有顯著的流行特點,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必須加強防控管理,做好宣傳工作,并嚴格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控制好狂犬病傳染源,同時要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如此才能取得狂犬病防控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文傳.傳染病學,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72.
[2] 游紹莉,皇甫玉珊.狂犬病防治現狀[J].傳染病信息,2005,18(1):728.
[3] 紹榮標,鄧春早,王海燕等.人類狂犬病隱形感染狀況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雜志,2004,20(7):649.
[4]韋雪玲.狂犬病的流行現狀和防控策略[J].醫學動物防制,2013,07:751-754.
[5]馬奎.我國狂犬病流行現狀及防控策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2,06:53-54.
[6]蔣愛玲.廣州市狂犬病的流行現況及防控措施[J].醫學動物防制,2011,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