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黃偉軍
加強耕地保護 嚴守耕地紅線
□臺州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黃偉軍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嚴守耕地紅線。但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耕地后備資源不足,耕地保護面臨數量、質量、生態等多重壓力,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占優補優的難度日趨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時出臺,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期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又一次全面部署,吹響了耕地保護的新號角。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積極探索臺州特色的耕地保護之路,進一步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
《意見》要求,加強耕地保護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共同責任機制。其中明確,強化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將責任目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尤其強調了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失職瀆職的黨政領導,要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臺州各地自2006年就建立了鎮(街道)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出臺了建立完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等一系列制度,明確了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嚴把考核關,把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墾造耕地、節約集約、供地率、衛片執法等作為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各鎮(街道)黨政領導干班子政績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強化部門協作,國土資源、發展改革、建設、社保、農林、水利、監察、財政、審計、公安、交通等部門,按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確保耕地保護工作責任有效落實。下一步,臺州市將進一步深化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結合本次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落地到戶工作,通過對承包地塊的實測,承包戶的確認,完善加強耕地保護信息化建設,讓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體系盡快發揮實際效力。
《意見》改進耕地占補平衡實現方式,提出“明責任、算大賬、差別化”的占補平衡新思路,增強了耕地保護政策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適應性。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激勵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保護補償利益調節機制讓保護耕地的地方不吃虧,讓保護耕地的集體和農民得實惠。這些創新舉措將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新動能。
臺州人多地少,“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不到0.5畝。市區地處溫黃平原,耕地等級高,實現占優補優,占水補水,同質占補相當困難。為此,臺州市對每年的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耕地情況實行預算管理制度,提前半年掌握下一年度耕地使用數量及等級情況,積極做好解決水田及使用高等級耕地數量的應急措施。通過積極開展耕地后備資源大調查,加大海涂圍墾和低丘緩坡資源開發,大力推進“旱改水”耕地質量提升示范項目建設,連續21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同時,全市于2016年出臺了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辦法,各縣(市、區)補償標準均在60元/畝以上,并細化以獎代補資金的發放標準,對集中改善設施,新增耕地和提高耕地質量的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分別給予獎勵。下一步,臺州市將進一步強化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觀念。在推進海涂圍墾、低丘緩坡開發、廢棄園地造田的工作中,將生態理念貫穿始終,從設計、施工、到后期管護的每個環節中,都把生態需求融入其中。同時,建立補充耕地利益調節機制,加大工程資金投入,明確土地整治工作經費,分類制定墾造耕地、旱改水、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復墾等補償標準,充分調動鄉鎮、村以及土地開發者的工作積極性。充分利用耕作層剝離,做好“補足補優”這篇文章,加速造出高等級的水田。完善耕地保護補償獎勵機制,加大耕地保護激勵力度,把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社會化,進一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獎補標準。
《意見》要求,完善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擴大全天候遙感監測范圍,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動態監測,加強對土地整治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強化耕地保護全流程監管。健全土地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嚴肅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通過實施國土執法快速反應機制、探索國土資源利用誠信管理機制,積極遏制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土地利用與管理秩序的好轉。特別是2016年,在原有“裁執分離”的基礎上再做突破,國土資源部門和法院聯合行動,著力從違法用地執行難、執行主體力量弱、違法用地控新難等方面入手,結合“三改一拆”“治危拆違”,開展存量違法用地控新理舊大整治,全市共拆除歷史違法用地上的建筑849萬平方米。下一步,將充分利用綜合監管平臺、國土快速反應機制和國土資源利用誠信機制,強化耕地保護全流程監管。對違反耕地保護政策、破壞耕地和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依法依規從嚴予以查處,堅決予以打擊。強化快速發現、快速整改、快速查處,更加有效地將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積極依靠科技力量打造土地執法網格化監管,在國土資源所啟用無人機,力求實現巡查全覆蓋、無死角,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特殊的保護制度,凡是違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一經查處,必須復耕。同時,在全市全面建立國土資源利用誠信管理機制,對非法占用、買賣土地,非法采礦,逾期不履行國土資源行政處罰等多種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列入誠信數據庫,并在相應平臺公布當事人的不良信用信息,由多部門聯合采取懲戒措施,發動全社會共同遏制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此外,開展歷史違法用地清查處置,在全市各個鎮(街道)建立“周拆制”,開展“集中拆違月”活動,強勢推進違法用地拆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