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默含 劉云華
循序漸進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張默含 劉云華
浙江制造業以傳統產業為支柱,而新興產業以傳統制造業為基礎,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疊加新技術、催生新業態。隨著“品質型消費供給短缺、資源環境的標準提升”等新約束條件的出現,傳統產業遭遇發展的天花板,對其進行改造提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浙江傳統產業呈現出當前的空間分布格局是區域稟賦和發展戰略等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在當前空間格局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開展改造提升。
從空間分布看,傳統產業在浙江具有不同的區域分布特色。處于生產工序不同階段的產業,布局在浙江不同的區域,形成模塊化的地區分布格局。通過在工藝流程上的相互聯系,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地區間分工系統。一是加工化學原料、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的傳統產業聚集在寧波,利用大港口成本優勢。港口是獲取和疏散原材料的關鍵平臺。寧波在港口經濟方面具有天然的比較優勢。寧波港是中國大陸四大國際深水港之一,其位處沿海水運大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交匯口,是長三角城市群國際航運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大港口支撐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寧波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在全省占比較高。二是制造紡織化纖、橡膠塑料等中間產品的傳統產業匯集在紹興,發揮大紡織集群效應。集群是制造中間產品的重要組織。紹興大批民營中小企業采用企業間分工網絡而構成的集群經濟來增強自身競爭力,由此形成以外部經濟為特征的集群經濟。三是生產酒水飲料、大眾食品等最終產品的傳統產業齊集在杭州,挖掘大都市郊區稟賦。都市是最終產品銷售的目標市場。大都市中心主要布局現代服務業,而郊區則分布傳統產業。杭州的郊區生態環境優異,市郊區的生態稟賦和市中心的購買能力為生產最終產品的傳統產業提供了發展保障。在大都市經濟的背景下,杭州的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以及食品制造業,在全省影響大。例如,2016年杭州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產值占全省產值的34%,其中淳安和建德兩地的產值就達到杭州全市產值的65%。2016年,杭州食品制造業占全省產值的22%,其中余杭區的產值就達到杭州全市產值的46%。
從時間推進看,浙江傳統產業改造需吻合循序漸進的規律。傳統產業是座礦,要善于挖掘,唯有在循序漸進中才能發掘其最大價值。浙江傳統產業的分布格局是歷史積淀的結果,真正的改造提升不是短期內翻天覆地,而是在現有分布格局的基礎上細水長流的推進工作。一是改造體現“循序漸進”,提升遵循“逐步替代”。改造提升應該盡量避免急功近利,不要搞錦標賽,要給企業轉型升級時間和空間,要有個過程。對高端的要傾斜資源,對低端的要卡住資源。卡住不是“卡死”,更不是“殲滅”,而是自然淘汰,逐漸壓縮低端要素的配置。相關政策要分類處置,更多的由地方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在“循序漸進”改造過程中,傳統產業要實現由處于價值鏈低端的產業轉向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產業、由投資驅動型產業轉向創新驅動型產業、由管理和生產粗放型產業轉向管理精細和生產集約型產業、由資源消耗型產業轉向資源節約型產業、由環境污染型產業轉向環境友好型產業的改造。在“逐步替代”升級過程中,傳統產業要實現產業鏈條升級(躍遷到價值量更高的產業價值鏈)、產品升級(推出新產品)、生產工藝升級(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功能升級(向上下游價值鏈延伸)等方面的提升。
二是推陳切忌“連鍋端”,出新不要“一窩蜂”。劣汰要謹慎,要素綜合評價要進一步科學化。只重視土地單位畝產,會打破產業生態鏈。要考慮一些例外,要給出一些緩沖,要去偽存真。對不合法、不合規的企業進行淘汰沒有問題;但是,對歷史上有貢獻,卻僅僅因為經濟波動、整個產業處在低潮而表現不好的企業進行打壓是不科學的。對新業態,如果產業技術路徑不成熟,不要盲目推。由于置身新業態中的企業,尚處于探索技術路徑的過程中,因此其失敗概率很高。一窩蜂地推,風險大。要處理好“穩與進”的關系。政府不要以成敗論英雄,要寬容失敗,獎勵措施要到位,充分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本文為2018年度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立項項目《浙江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思路與對策研究》(項目申請編號:2017C35G2230421)、2016年度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委托課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