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酬
卷首語
極端之舉有賴規范
文/天酬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剛剛在2017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京交會)順豐與菜鳥還簽署了數據合作,僅過三天之后,兩者開撕,突然翻臉。在國家郵政局的撮合之下,當事雙方歷經48小時多次互懟之后,6月2日晚兩家的大數據“閃電戰”階段性地畫上了休止符。
換個角度看,順豐和菜鳥究竟孰是孰非退居其次,個中原委國人大都揣摩得八九不離十。當前,數據對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越來越為凸顯,傳統企業也不再是為了提升業績而置自己數據于不顧的傻大黑粗,不言而喻,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戰略在接下來的推行中一定會遇到類似的阻力。順豐與菜鳥角逐背后是電商與快遞的關系沒有捋順,其根源在于快遞行業和電商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缺少相應的規則。此番事件中,受到較大沖擊的或將是菜鳥,會否引發“通達系”對于今后與菜鳥間在數據合作方面的思考,應當如何做好數據共享,而非數據受制。順豐也為“斷數”付出了昂貴的代價,6月2日其市值蒸發了28億元。
菜鳥和順豐之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于數據收集權和制高點的爭奪,其根本的焦點是數據的開放共享,由此看出數據安全立法以及監管的重要性。數據本身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開放平臺形成的大數據,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應該商業化利用。此外,開放平臺數據共享合規問題在《網絡安全法》之下愈顯重要。數據問題說小了是個人隱私問題,說大了,這涉及國家和民生的信息安全。從這個角度上看,作為物流大數據平臺,菜鳥有義務將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的職責擔當起來,推動整個行業在信息安全方面升級。就單個公司而言,順豐也有保護信息暢通和信息安全的義務和責任。若人為地制造割裂、樹立壁壘,則有悖正道。
多年來國人期待本土物流領袖企業出現,引領中國物流業的嶄新氣象。領先企業與領袖企業之間最難于逾越的鴻溝,是企業自家狹隘的襟懷,是企業家見利忘義的心魔。數據信息話語權之爭,或許僅是一出帽戲。而一個負責任企業口口聲聲對消費者之權益擔當,卻于唇槍舌劍間消弭于無形:本該在良性互動中去裨益民眾,改善用戶體驗的兩個行業執牛耳者的極端之舉,危及的是市場秩序,損害的是國人權益。無怪乎有網友嗆聲:類似此番動輒封殺,犧牲掉消費者的利益,難道以為消費者都是吃瓜群眾,沒有投票的權力了嗎?無視消費者利益的企業,擁有再多的數據,再強大的物流,也終究會被歷史所拋棄。
誠然,除卻企業的自律,相關部門的適時出手施以他律,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國家郵政局監管介入,固然及時但僅治標;其他監管部門,尤其是網絡安全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反壟斷部門等適時插手杜絕鬧劇重演,或可治本;同時菜鳥以及順豐雙方都應主動納入相關法規和有關部門的監管,甚至參與數據安全立法。唯有如此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