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棱靈
山東省莒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山東 莒縣 276500
?
中職院校德育中法治觀念培養研究
胡棱靈
山東省莒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山東 莒縣 276500
中職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教育環境復雜多元,德育教學更難開展。中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培養法治觀念,不僅有利于德育教學開展,也提高德育效果。中職院校德育中法治觀念培養的策略有:校園文化建設、信息網絡平臺構建及社會實踐活動開展。
中職院校;德育;法治觀念;培養;策略
一直以來,中職院校就十分重視學生道德教育,包括誠信教育、愛國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當前,中職院校學生道德教育面臨新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及社會道德觀念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弱肉強食的叢林規則盛行,由此導致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僅僅依靠道德說教很難保障學生。對中職院校學生道德教育同時進行法治觀念培養,使法律成為推動德育的手段和動力,既保證學生成為品德高潔、行為正直、做事勤勉的有用社會人才,又培養學生成為知法、守法、用法的綜合素養的青年。
中職院校旨在為國家培養專門技術人才,這些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兼顧理論學習和技術實踐,因而面臨的教育環境更加復雜。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整體上成績較差。[1]因此,對于中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更加迫切和重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只有通過及時的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中職院校通過德育工作,使學生養成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友善的青年品格,同時形成了頑強拼搏、努力進取、永不言敗的時代精神。基于本校實踐,筆者認為德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具備知善、向善和行善的能力和觀念。
長久以來,我國德育總是圍繞“成績”、“考試”路線,思想品德要通過考試來評判。成績高低標志品質好壞,這與德育的初衷背離。中職院校學生生活在多元化的校園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只靠學習思想品德來進行德育,或者靠宣傳欄上冰冷的標語引領學生品德已經不合時宜。中職院校德育應該走出一條“走向生活”的德育之路,也就是說學生德育要圍繞他們的生活,拋棄形式化的德育方式,德育應該更加人性化,與法治觀念培養結合起來。[2]當前,新聞上時有報道某地老人跌倒卻沒有一位圍觀者前去救助、某人被歹徒捅了幾刀卻沒人站出來阻攔,與其說這些是社會問題,不如說是教育問題。真的是我們的青年人沒了“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英雄氣概還是他們已經到了與己無關何必多事的冷漠,這除了與道德品質有關,與法治觀念也有莫大關系。筆者認為,對于這些違背社會道德,違背人類本性的行為除了給予道德譴責外,更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
道德與法治都是調整人際關系的規則,二者相互影響。中職院校德育工作固然重要,只靠德育顯得單薄,特別在面臨復雜時,對學生的說服力就更弱了。校園貸、傳銷、網絡詐騙、敲詐勒索、校園欺凌這些既反映學生不友善、不誠實、不正直的道德問題,也表示其法治觀念缺失。
(一)構建校園文化為核心的法治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最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因素,法治觀念培養也離不開法治校園文化構建。中職院校可用宣傳欄、宣傳標語、電子屏幕的形式宣傳德育與法治。德育與法治講座也是校園法治文化重要組成,中職院校要定期聘請有關專家,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宣傳法治與道德的重要性。例如,某同學身陷傳銷組織,他卻沒有利用正當方法求救,反而拉攏自己同學加入傳銷團伙,這位同學劇烈反抗被打致殘。[3]學生本應相互之間友善,卻不顧同學之誼,不但違背品質要求又違反法律。
(二)構建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網絡法治培養平臺
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防不勝防,校園貸也成為學校司空見慣的事物,還有一些學生為了滿足自己對奢侈品追求,不惜出賣肉體,這些行為與學生法治知識匱乏有關系。信息技術覆蓋面廣,受眾廣泛特點,深受學生喜歡,中職院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向學生宣傳德育工作與法治。[4]中職院校可在學校網站上開辟專欄,建立微博,微信賬號,這些平臺發布德育與法治相關理論、知識、案例及社會風險。
(三)構建實踐活動為核心的法治踐行系統
中職院校可定期組織德育與法治教育主題活動,向學生宣傳傳統美德、德育中的法律問題、法律基本理論與知識。學校還可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就一些典型案例進行模擬審判與法理,進行道德反思。學校還可組織學生走進社區,以社會實踐激發學生的真、善、美。
總之,社會復雜多變,中職院校學生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僅僅依靠德育教學已經很難取得德育工作成功。德育教學必須與法治培養結合起來,中職院校要善于利用法律的威嚴、權威和專業提升學生道德品質,杜絕社會不良風氣侵襲。
[1]馮秀軍.現代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建構[J].教育研究,2013,5:104-111.
[2]王淑.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的桎梏及突破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4:141.
[3]魏楊南,李哲.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154-156.
[4]靳玉軍.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4:56-59.
G
A
2095-4379-(2017)06-02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