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賢唐山學院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微生物的教學
李淑賢
唐山學院
微生物這門課程的教學需要結合學科自身特點,貫徹新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式、引導式、歸納總結式、多媒體輔助式等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將微生物教學有效開展下去。
微生物教學;食品;啟發教學;多媒體技術
微生物學是食品專業學生專業課學習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微生物的學習效果關系到以后的專業課程的教學開展。這門課程涉及的知識點相對廣泛、復雜瑣碎,尤其對于沒有任何學科知識基礎的學生來說,更容易在學習時候抓不到重點,變得毫無頭緒。很多學生會反應這門課學習起來太枯燥,邏輯性很差,很容易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面對這樣的難題,作為微生物學教師,就需要從分析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反饋出發,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解決當前教學中的弊端,提高學生對微生物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接下來,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有效開展微生物教學,希望給各位同行帶來有益的借鑒。
一般來說,一門課程開課之初,我們都會通過課程概述部分,向學生傳遞關于該門課程的基本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從而給接下來的學習打個好的基礎,開個好頭。
首先向學生介紹這門課程的知識框架,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有個全方位的了解,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微生物學領域的新的發現和進展來開展教學。從微生物學在工業生產、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來促進學生對這門學科興趣的提升。如今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將一些新進展的視頻、圖片、數據等資料應用到課堂中來,用這些更為直觀具體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微生物的世界,讓學生建立對微生物學的基本直觀感受。
教師可以與學生通過互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歡迎學生在第一次課的時候提出一些自己對這門課的疑問和好奇,學生提出以后,教師再進行專業的解答,這樣一種互動模式效率更高,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在課前先進行一些問卷調查,以便更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
傳統教學中,教學的過程就是知識從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傳輸過程,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位置,導致學生課上積極性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直接降低教學效果。而如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經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探究的過程,提高知識的理解度和知記度。
如在講解革蘭氏染色的原理時,先告訴同學通過染色后,菌被分成了兩類:呈現紫色的革蘭氏陽性菌和呈現紅色的革蘭氏陰性菌,學生會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此時教師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接著講細胞壁的構造,引導學生自己從中找到答案。這樣可使學生學會融會貫通前后所學的知識,并且準確掌握了“革蘭氏染色的原理”這一知識點。通過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擺脫課堂知識的枯燥乏味,提高了知識的可接受程度。
傳統教學中,進行微生物教學要依賴一些微生物的放大圖片,這些圖片大多為手工繪制,上課時候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微生物的形態和一些微生物世界的發展過程,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卻比較耗時費力,給教師課前的備課也增加了勞動量。如今,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就可以更加直觀簡便的來開展相關教學。例如,在“病毒增殖”章節,將病毒的增殖過程以FLASH動畫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短短幾分鐘觀看動畫的過程,學生對病毒有了全面直觀的認識,既掌握了病毒的形態、結構、組成,又掌握了病毒的增殖過程等,這種方式是傳統的圖片或掛圖教學所無法比擬的,教學過程節省了時間,也可以快速反復的翻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有利于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放在課程的組織和呈現方面。因此,作為微生物學的教師要熟練掌握信息多媒體技術,并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多媒體技術運用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微生物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每天社會中都發生著一些微生物學的熱點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也會引起學生們的廣泛關注,因此,對于那些與微生物有關的熱點問題,教師如能“趁熱打鐵”,則可引導學生用已知的信息建立聯系,獲得相關知識,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如禽流感病毒流行時,教師在講到“病毒”章節時,正好可以結合禽流感疫情來講解,例如,先簡單描述禽流感的流行概況,此時同學們表現出興趣濃厚、互相交流,接著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大家思索和討論:禽流感的病原體是什么,此次流行的型別是什么,H和N都是什么含義,針對禽流感采取什么措施等,這樣就造成了一種互動的教學情境,既可使同學們有目的地去學習,又可活躍氣氛,調動思維,教學效果大幅提升。
又如,講到“伴孢晶體”時,可簡單說明現在環境污染的狀況和“生物農藥”,這樣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以此作為切入點,進行新知識點的講解。總體來看,微生物學的教學特別適合結合熱點問題來進行教學,教學中由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由于互聯網信息互通的便捷,教學中圖片豐富、內容詳盡、緊密聯系社會生活而深受學生歡迎,這種授課方式,既可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總之,在進行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組織不當,就容易讓學生喪失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降低學習效果。因此,微生物學教學如何有效開展是一項重要課題。在結合微生物學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微生物學的教學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巧妙借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展現微生物學的趣味性、科學性、嚴謹性,讓學生在微生物學的世界里充分享受收獲和發現的快樂。
[1]周笑犁,何勁,杜斌.微生物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36):129-131.
[2]李忠玉,吳移謀,唐雙陽,余敏君,劉良專.研究型教學模式下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1):195-197.
[3]楊超,楊傳秀.多媒體教育技術在微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09,(01):87-88+40.
[4]朱宏飛.微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幾點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07,(01):173-175.
[5]繆靜,梁建光,屈慧鴿,張海濤,劉新海.多媒體在微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4,(03):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