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重慶巫山縣實驗小學
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一點建議
王 勇
重慶巫山縣實驗小學
小學六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fā)生重大的變化,作為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自然也要隨著學生變化而變化。班主任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低年級以教為主,中年級以帶為主,高年級以育為主。
小學;班主任;教;帶;育
作為班主任,官職是不大,所管的事情卻不少,不僅需要維系班級紀律,組織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活動,還要處理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小到一支粉筆而引發(fā)的告狀,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小,樹立學生良好的品德,養(yǎng)成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塑造學生正確的言行,班主任都挑著擔子的重頭。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扛起教育重則,從小抓起讓學生成為積極向上的人,是教育界一直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我這么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來看,可以總結(jié)為三字箴言:分學段。小學生心理發(fā)育較快,不同學齡段的學生不能采用一樣的工作方式,否則只會費力無功,不能完成班主任的重責。
一二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和情商相對有限,這個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學生是沒有明確是非觀的,他們通常是沿襲舊有的習慣或是觀察教師和同學的行為進行模仿,因此,低年級班主任工作主要是通過塑造正確行為、導正不良行為進行,也就是說,身教言厲。
1.以身作則
低年級的學生缺少邏輯思維能力,說理并不能成為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學生過耳即忘不能走心,甚至是在班主任說教的時候根本不在聽的狀態(tài)。說教行不通卻不是無計可施,低年級的學生熱衷于模仿,在家模仿家長,在校模仿教師和優(yōu)秀的同齡人,雖然缺少清晰的道德標準認知,卻有著對偶像的孺慕,家長、教師甚至其他在學生心中優(yōu)秀的人的行為,都是學生行為模仿的對象,因此,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供學生效仿,如果連班主任都不能謹慎從事,就更可希望學生能有多出色了。比如,在升國旗的時候,班主任必須做到筆直站立,眼望五星紅旗升起,敬禮唱國歌,學生才有望做到這些規(guī)范,不在升國旗時講話或者是做一些不規(guī)范工作,并對自己模仿的到位而沾沾自喜,班主任如果不把升旗當做一回事,學生就更不用多說。
2.嚴厲管教
由于家長的一些不良行為影響,或者是家長沒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低年級的學生身上會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如果班主任對這些行為聽之任之,學生就會成為一個到處都是問題的人或者說是一個不文明的人,行為一旦成為習慣,便猶如痼疾一般,很難進行更正。因此,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不文明行為,班主任必須對其嚴厲地說不,讓學生產(chǎn)生畏懼性心理從而得以改正行為,這是一種負強化。嚴厲管教學生的不良行為,班主任需要從小事抓起,讓學生不能因為惡小而為之,比如隨地吐痰、說臟話、扣鼻屎等小的不良行為,都需要進行嚴厲申斥,如此才可使學生變得優(yōu)雅端正。
與低年級的學生相較,中年級的學生在認知和情感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個時候,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對理的認知,卻也對班主任的嚴厲有一定程度的排斥,也就是說,學生更愿意接受班主任以寬和的方式付出的體貼和關(guān)愛。如何采用非說教的方式進行班主任工作,才能顯得不嚴厲,才能讓學生認可必要的規(guī)范和道德呢?可以通過學生的互相帶動以及開展德育活動兩種方式做好班主任在中年級的工作。
1.實行小干部管理,使學生間互相約束
中年級的學生在在德育教育方式上的要求使得實行小干部管理成為必然,而中年級的學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是的實行小干部管理具有了可能性。小干部可以作為班主任的助手,甚至是在班主任引導下,主理學生規(guī)范行為和道德的塑造工作。相較于班主任管理和要求,學生之間的相互管理與要求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為不是來自于權(quán)威的硬性,顯得柔和放松。實行小干部管理,班主任有三點需要注意:其一,發(fā)現(xiàn)小干部的優(yōu)點并進行大力宣傳,讓其他學生了解自己行為的差距從而有改正的欲望,帶動作用由此而發(fā),同時,這也可以樹立小干部在學生中的威信;其二,在小干部群體建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制度,然后帶動整個班集體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有利于集眾人之力調(diào)整個人的不良行為;其三,實施小干部輪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揮所長帶動別人的機會,如此,學生便會覺得自己是有意義的,是班集體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亦能體會到責任與規(guī)矩的重要。
2.組織豐富的德育活動
采取活動教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形成對德育的認識,是一種略微寬和的教育方式。比如,為讓學生知道父母的不易,養(yǎng)成孝順父母的品德,班主任可以組織“知恩感恩”的主體活動,先展覽系列父母愛子女的圖片,然后要求學生回家觀察父母為了孩子所做的努力并在班會上講給其他學生聽,最后在班會上總結(jié)父母的辛勞和不計回報地付出,學生應該像父母愛自己一樣愛父母,之后讓學生想想自己可以為父母做點什么并回家實踐。沒有嚴厲的斥責,沒有通篇的大道理,學生卻容易接受正向道德的傳播,自我構(gòu)建出正確的價值取向。
高年級的學生具有了較高的認知水平和情商,班主任這個時候?qū)W生進行教育,可以采用講道理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不能不走心地將那些大道理,而需要對學生動之以情,在情的基礎(chǔ)上采取合理的方式說服,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那些道理。
1.動之以情
有些男生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籌,喜歡找別人打一些架,我的班上就有一個這樣的學生,后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懇談了一番:受傷了吧,疼嗎?那些和你打架的人有傷沒有?你受的傷不重,可是這次不重,下次呢?如果你受傷,是哪些人心疼你?不需要打架也是可以彰顯自己是本事的,你擅長手工,可以在這方面常常幫助其他學生……。由情入手,步步引導,我讓學生認識到了打架的不可取。
2.采取合理的說服方式
高年級的學生有了明確的讓別人認識自我的意識,采取正確的方式讓別人認識自己,這無可厚非,問題是有些學生常常通過捉弄別的學生的吸引注意力,比如踢別人一腳、抽別人凳子等等。對于這種問題,我不是一個個地將淘氣的學生喊到辦公室說理教育,而是組織了一次班會,主題為“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我讓學生說說該怎么做才能讓其他同學喜歡你,并且問他們,如果你是同學,會不會喜歡這樣的你,在學生面面相覷之后,很多學生都不好意思地低頭。從此之后,多數(shù)學生變得禮貌和熱心起來。
[1]張繼革.論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溝通[J].亞太教育,2015,5
[2]褚朋霞.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J].學周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