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芳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 848000)
民族地區高校中國畫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以和田師范專科學校為例
曹 芳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 848000)
新疆南疆地區,維吾爾群眾占到97%,在這種區情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增了傳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難度,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現狀不容樂觀的,為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擬通過對中國畫教學的現狀的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提高南疆高校中國畫教學的質量,從而增加民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中國畫教學;傳統文化;民族認同感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地處南疆,是以專科教育為特色的全日制師范類學校,其主要辦學目標是為南疆四地州的培養合格中小學教師。
基于學校的這種“師范類”性質決定了美術教育專業所要培養出的人才并不是專門的美術創作人才,而是能夠提升南疆群眾文化素養,陶冶人民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同的教育工作者。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這一科目作為一種紐帶,連接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展,而且中國畫教學的過程也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小學美術老師通過中國畫的學習,有效的傳播傳統文化,對中國畫的學習也是保持中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主要手段,是其他畫種或其他文化形式無法替代的。從一定意義上看,中國畫教學肩負著向南疆地區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中國畫教學在整個南疆高校美術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的直接實施者是教師,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且中國畫教學對教師有一定的要求,要具備熟練的專業技法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學知識,書法功底,以及相關的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等,而且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還要有不斷提高自身發展創新的能力。只有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高了,才能更好的實施教學和培養高層次人才。
以和田師專為例,從2008年課程改革后開設中國畫課程,有兩名教師任教,分別教授工筆花鳥和寫意山水。授課老師當時的學歷是本科,且其中一人為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好壞并不直接取決于教師學歷和職稱的高低,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會有較高的個人專業水平及教授水平,但是南疆高校中國畫教學面臨著師資匱乏,職稱水平偏低問題。中國畫教學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增強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上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建設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勢在必行。
1.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母語為維吾爾語的少數民族學生,部分學生基本上不具備漢語聽課能力,對授課內容不能完全理解,從而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不足,造成成績不好,成績不好更不愿主動學習,以此導致惡性循環。
2.美術專業的學生大多數來自南疆的農村,基礎教育不僅缺乏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而且在入學前美術專業基礎十分薄弱,有的學生甚至是考前突擊學習了幾周時間就被錄取了,可見,其專業基礎的水平不高。
3.受語言和專業基礎薄弱的限制,部分學生不能充分的認識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多數的學生從農村中來,在思想意識中,他們沒有一種值得用一生去奮斗的目標,缺乏遠大的理想,沒有正確的擇業觀和長遠的人生規劃,他們最后的目標就是再回到家鄉,他們沒有認識到自身肩負的使命,作為教育者去傳承中華文化。
現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有129人,畫室8間,沒有獨立的藝術樓,和學前教育、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共用一座教學樓。美術教育專業沒有專業的美術方面的資料室,沒有臨摹室。
教師能否順利的授課取決于教學條件的情況,好的教學條件,教師能夠更好的演示繪畫技法、從而保障學生順利的練習、更好的完成作業。中國畫教學課程包括臨摹、寫生、創作等等,課程多樣,所以對教學設備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中國畫教學的條件上極需要進一步提升。
2008年以來,中國畫以必修課形式開展,山水畫和工筆花鳥課程的開設學時為68課時,開課一學期。2014年重新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 ,中國畫專業以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學時為72課時,開課一學期。疆內師范類學校開設的中國畫課程開設情況:新疆師范大學開設書法課36學時,寫意山水30課時,工筆花鳥36課時,工筆重彩人物24學時,寫意人物36學時,國畫創作選修24學時;喀什師范學院書法108學時,寫意山水56學時,寫意花鳥48學時,工筆人物40學時,寫意人物104學時。對比疆內同類型院校的中國畫課程上,從學時上來看,和田師專在中國畫教學上面臨著課程開設學時不足的問題,這對中國畫教學顯然不利。
面對這樣現狀,我們要積極思考找出解決的對策。
第一,提高學生的國家通用語水平。在今后的教學中,嚴把學生預科的關口,讓語言關盡量在預科解決,讓MHK的強化成為一種常態化學習,只有解決民族學生的漢語聽課能力問題,中國畫的學習才能得以保障。
第二,中國畫專業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面對漢語水平不高的少數民族學生,教師在教授課程時不能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本來語言水平有限,再加之一些中國畫專業術語比較晦澀難懂,所以學生在學習起中國畫來就更加吃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多積累經驗,鉆研授課技巧,也可提高自身的維吾爾語水平,使學生最大限度的聽懂授課內容,
第三,增加師資建設,調整課程設置。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形式之一,不僅是我國的國粹,也是世界藝術的珍貴遺產。增加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對該課程的重視,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學校制定合理科學又符合校情、學情的課程設置。
第四,增加中國畫教學設施和經費的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條件和設施,會使師生學習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也會特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質量。
總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上,中國畫最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其作用是不可被替代的。在南疆多民族地區,增加人們的傳統文化素養,增強民族的國家文化認同感也是十分必要的,和田師范專科學校作為南疆教育陣地,在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上有著重大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更加合理的發展中國畫教學對提高民族文化素養和跟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民族的團結與發展。
[1]劉姍.《新疆高等師范院校中國畫教學研究--以美術教育專業中的中國畫教學為例》[D].新疆師范大學,2014
[2]吳世寧.《新疆美術教育60年》[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3]歷聲.《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劉派.對當前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