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怡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25300)
普契尼歌劇女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及其演唱處理
白 怡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25300)
在歌劇藝術寶庫中,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堪稱藝術瑰寶,它的藝術審美視角獨特、作曲技巧高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令人嘆為觀止。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憑借其情感的動人真摯、內容的真切樸實和旋律的流暢優美,而備受聲樂愛好著的青睞和關注。本文對普契尼歌劇女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及其演唱處理進行了分析。
女高音詠嘆調;普契尼歌劇;藝術特色;演唱處理
作為戲劇形式之一,歌劇重在演唱的同時,還綜合了諸多因素,包括舞蹈、詩歌和音樂等等。歌劇起源于十六世紀的意大利,后開始在世界各地流傳。普契尼是十九世紀出現的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劇作曲家,目前,他的很多作品已經成為世界上聲樂大賽的必選曲目,并且成為現在聲樂教材中的必選內容。在他的作品中,最具有藝術價值和特色的,就是女高音詠嘆調。普契尼歌劇中的女高音詠嘆調抒情性極強,旋律優美,帶給人的舞臺震撼效果非常強烈。因為他的作品備受人們追捧,由此也對女高音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藝術要求,不僅要求其演唱技巧專業,同時演唱處理水平更要過硬。 那么,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歌唱者需要有何種演唱技巧,又該如何處理器演唱方法呢?本文對此進行了探究。
作為一名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普契尼一生的作品共有十二部,其成名之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當然《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也都是他著名的歌劇作品。他的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的經典的樂章是《藝術家的生涯》中“人們叫我咪咪”和“咪咪告別曲”這個咪咪的詠嘆調和《佳尼·斯基基》中“啊,我親愛的爸爸”這個勞萊達的詠嘆調。新穎而富有情感的旋律,是其作品的主要藝術特色之一。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立足于真實主義創作視角,通過抒情和浪漫優美的音樂,來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每一個重要時刻和關鍵場合,每一曲都恰到好處地唱起,其跌宕起伏的旋律和豐富的節奏,以及頻繁出現自由伸縮性的速度,融合了各種節拍,借助于裝飾音,來增強語氣和感情色彩。而在和聲上則是對色彩和音進行運用,在詠嘆調中,自然地融合了句段,并且環環相扣、首尾呼應,實現了一氣呵成的效果。
(一)女高音的起句選擇在中、低聲區
女高音的出現是以中弱和較弱的力度。通常,女高音在這些聲區,所發出的聲音深情、清晰而又非常柔美,對于音量也非常容易掌握。因此,在女高音演唱者演唱過程中,需要將音色的起音控制好,起伏不要太大,應具有平穩的節奏。同時要弱起,具有偏慢的節奏。而事實上,在女高音實際演唱過程中,因為很難駕馭音量,會出現呼吸向上浮動和不穩的現象。因為沒有適當地把握中低音區,也會導致太重的口腔音的出現。不能發出純凈和優美的聲音。此時,需要合理調整和控制聲音。歌唱者應與原創歌劇相結合,對曲作者獨具匠心的音樂構思進行挖掘,將心態調整好,和創作者進行情感的共鳴和溝通,通過對技巧發音的巧妙運用,使聲音更加純凈、細膩和柔和。由此對曲作家的靈感和創作激情進行更好的領悟,進而對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意境更好地體現。
(二)起句沒有太多渲染
普契尼歌劇女高音演唱過程中,其背景和弦是由簡潔的器樂奏出,起句沒有太多渲染,相對自然地引出,并直接進入歌唱部分。對于普契尼女高音中比較高的部分,需要做好唱之前的準備工作,為高潮奠定基礎,合理地調整呼吸,準確把握漸強音節的分寸,自然過渡音色,而非突然出現。在演唱過程中,應注意從柔轉向濃厚,這樣才能發出自然而舒適的聲音,而不至于過于突兀。同時,在演唱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對情感色彩的把握,不能因為對唱的方式過于注重,而將情感忽略,進而影響到歌劇的演唱效果。最后,在演唱的過程中,歌唱者還應將音色把握好,將自己的氣息盡可能調勻。富有激情地演唱,才能使演唱效果達到最佳。
(三)宣敘性的樂句與樂段自然融入
在普契尼的歌劇中,宣敘性的樂句與樂段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而使意境更加如詩如畫、如訴如泣。由此使唱段更加親切和自然,劇作也更加真實和富有情感。同時,作品和抒情色彩濃郁的優美旋律形成強烈對比的地方是,其意境變化多端而又如夢如幻,直抵人的內心世界,讓人更好地體味人物豐盈的靈魂,領悟作品所蘊含的深意,進而使聲樂藝術散發出更加強烈的藝術魅力。
(四)女高音從級進旋律逐步向高點過渡
在普契尼歌劇中的,對高潮的處理技巧非常巧妙,通常都是由平靜開始,通過對上行旋律的巧妙運用,逐步由級進旋律向高點過渡,最后沖向最高點。其最強力度是在高音區迸發出,讓激動人心的高潮閃亮登場,這種處理方式的運用,不單單使戲劇感染力極強,同時高潮的到來,似乎不經任何的渲染,優美的旋律從人的內心深處緩緩流出,自然而然的一瀉千里,達到心靈的合唱與共鳴。例如托斯卡的詠嘆調和“咪咪告別曲”的高潮部分,能夠體會到,那種平靜隱伏著的內在張力蓄勢而發,在最高音處迸發,由此對全曲感情的最濃郁之點進行了表達。
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有著異常優美的旋律和濃郁的感情色彩,在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也產生了強烈的舞臺震撼效果,甚至直達人的心靈。女高音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應掌握好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由此應加強日常訓練,努力提升演唱的專業素質和水平,同時還應具有臨場應變的良好心態,這樣在舞臺上才能達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1]田春華.普契尼歌劇中的詠嘆調闡析[J].安順學院學報,2011(03).
[2]田潔.論普契尼歌劇創作的藝術特征[J].藝術教育,2011(07).
[3]王燕麗.淺析普契尼歌劇中的經典詠嘆調[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S1).
[4]李亞丹.淺論普契尼歌劇中男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J].大眾文藝,2010(10).
[5]薛瑞芝.談普契尼歌劇創作的音樂特征[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3).
J652
A
白怡(1982—),女,漢族,江蘇省淮安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