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偉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手風琴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初探
金 偉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手風琴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是手風琴素養重要的組成部分。文中從手風琴教學的角度上提出手風琴演奏水平的提高一要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二要具備優秀的音樂表現力;三在學習的初始就要兩者并重。如何在手風琴教學中加強演奏技術和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本文研究的課題。
手風琴教學;演奏技術;音樂表現
手風琴作為一種和聲樂器,它具有音域廣、和聲豐富等特點,由于它攜帶方便,廣受大眾的喜愛。手風琴的音色豐富,兼有弦樂器和管樂器的音色,是一種具有交響性效果、樂隊化的樂器。它既可以作為獨奏樂器又可以作為一種伴奏樂器,其音樂表現多元化,具有獨特藝術魅力。演奏手風琴,需要通過掌握高超的演奏技術,運用多種方法和技巧來表達音樂作品內涵,展現手風琴藝術特色,打造具有個性的手風琴演奏。
在手風琴教學環節中,加強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只有真正的做到技術與音樂并重、理智與情感同在,才能讓手風琴演奏更具有震撼力。在演奏中學會如何發揮出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兩種能力,做到技術支撐音樂,技術服務于音樂,以此培養演奏手風琴的基本素養,只有技術和音樂表現力的完美結合,才能達到手風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手風琴的演奏技術是音樂表現的基石,即完全掌握手風琴的性能、駕馭各種手風琴演奏的技巧,達到技術能力融會貫通。在演奏中需要有扎實的演奏功底,經得起推敲的音樂處理、成熟的二度創作水平,首先演奏技術能力是一切的基礎,有了高超的演奏技術能力,對音樂表現力的掌控起了決定作用,具有關鍵性意義。
(一)觸鍵技術
觸鍵技術在手風琴演奏中是很一個重要的技巧,演奏者在演奏時必須掌握多種觸鍵方法:連奏、斷奏、非連奏。這些奏法用手來觸鍵,其輕重強弱、長短深淺,以及手指的靈活度是訓練的重點。觸鍵技術的訓練需要持之以恒,配以音階琶音訓練加以輔助,達到熟悉右手鍵盤和左手鍵紐的位置與區域,從基礎開始訓練,加強輪指奏法、雙音和弦練習、八度練習等等,只有這樣,手指才會靈活、感應靈敏,通過孰能生巧、掌握技術來不斷提高其演奏能力。觸鍵技術對音質有具體的要求,在學習演奏手風琴必須明確音色的重要性,音質的優劣與觸鍵方法息息相關,通常只強調手指練習是不夠的,還要加強聽覺的訓練,耳朵的感覺、手指的感覺加起來才能對音質有辨別能力。教學中除了對學生手指觸鍵有要求外,還要讓學生辨別音質,不同的觸鍵產生不同的音質,通過訓練來提高音色,也是對音樂表現力的充實。
(二)風箱控制技術
手風琴演奏時掌握風箱控制技術是至關重要的練習環節。風箱運行講究氣息的平穩均勻,換風箱無痕跡。要求風箱氣息的控制與樂曲句法相吻合,無論是音樂的走向、手指的輕重還是樂句的分配都和風箱控制技術水平的高低有關,風箱的緊或松直接影響音色表現。音樂的起伏變化也是需要風箱控制來完成,樂句與樂句之間也有抑揚、停頓之感,持續和進行之分,這些與風箱的分割,合理運用緊密相連。風箱控制訓練中頓風箱、抖風箱、停風箱等手風琴特有的演奏技巧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在演奏中只有順應音樂流向,風箱氣息平穩、合理運用,演奏的樂曲才能有連續性和整體感。風箱運用的誤區是隨意開合風箱,這種隨意性會破壞音樂的結構,導致樂句的分裂,音樂的雜亂和無序。因此學習手風琴演奏,嚴謹對待風箱控制技術,學會合理運用風箱,為音樂表現力提升創造良好空間。
所有的演奏技術最終都要服務于音樂表現。如果只有嫻熟靈活的演奏技巧,而對音樂表現力的處理空洞乏味,這樣的演奏偏離了手風琴藝術表現的本質。因為技巧并不能等同于藝術,只有技巧是不夠的。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表現的藝術。手風琴只是一種媒介,其演奏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是一種藝術創作,是靠情感與樂器來進行藝術再創造。在學習過程中解決了技術之后,就必須具備優秀的表現力。手風琴音樂表現力是通過運用繁雜的演奏技術手段來展示其藝術精華的,在演奏中體現激情洋溢的創作熱情,并與理智及自我控制相結合,使音樂做到真與美的交融??赡軓牧硪环矫婵矗哂袃炐愕囊魳繁憩F力還可以彌補演奏技術上的缺失。
(一)樂感的培養與訓練
樂感決定著音樂表現力。從事藝術學習首先要培養藝術審美,藝術審美的第一位就是感覺。而樂感通常指內心對音樂的感覺,音樂表現力是指通過內心對音樂的感覺來詮釋藝術作品。一般可以認為具備優秀音樂表現力的演奏,一定有非常好的樂感。提升手風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首要之處是培養演奏者對音樂的感覺。
樂感可能有些帶有與生俱來的特性,但是不排除大多是后天養成的,生活的環境、經歷、閱歷會對樂感產生影響。有的人先天樂感非常好,對音樂的方方面面都很敏感。而有的人根本無樂感可言,每個人對音樂感覺的程度會有很大差異,受過訓練和沒有受過訓練的人肯定不一樣。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演奏中要認識樂感的重要性,它是二度創作的靈魂。要理解樂感對音樂表現力作用。如果樂感先天不足,后天一定要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
平日里多接觸音樂、多感受音樂,經常聽音樂會,對樂感的提高有益。不同樂器的演奏都會帶來很多啟發。如交響樂,由于其作品織體龐大,音樂體裁多樣化,不同樂器展示各種音響層次,在鑒賞中感受音樂的內涵、音樂主題,不斷嘗試解讀音樂形象,這也是培養樂感的方法之一。在用心聆聽中提高耳朵的辨別能力、分辨音樂色彩,通過對音樂的感悟和鑒賞水平積累提高后,樂感得到強化,演奏手風琴時,自然就能表現出對音樂的感覺,音樂表現力得以不斷完善。
(二)理智與情感
手風琴音樂通過旋律來表達人間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的投入是提高音樂表現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音樂藝術是感情的藝術,這種藝術也靠情感升華,有了樂感,有了情感,就會有好的表現力。演奏者借助手風琴這一媒介來表現音樂中的情感,進行藝術再創作,要求做到人琴合一,即演奏者與演奏的客體手風琴合成一體,投入情感進行生動的演繹。
音樂是一抒情的藝術,既然音樂是表現情感,創造情感的藝術,作為演奏主體的人,需具備濃烈的情感,才能表達手風琴音樂的內涵。但是表現力也有個度,度就是對作品理解和表現程度,所謂的度是靠理智去調節。在演奏作品時,要做到恰如其分,用理性的頭腦把樂譜作為基本依據加以認真分析,不能出現“表現也瘋狂”的現象。手風琴每首作品有其特有的主題和內涵,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演繹,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時要有理智,要做到情感與理智的統一,嚴格地分析作曲家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整首作品的結構和動機,表達的情感內涵。用理性的研究增強音樂表現力的程度,體會和把握原曲創作的風格。
理智和情感的合理結合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方面,在平日訓練中要求進行專項練習,在演奏作品時,依照樂譜中表情標記,強調作品真實性與創造性相統一的美學原則,合理理解音樂作品,詮釋手風琴音樂以進入更高層次,使手風琴演奏更具藝術魅力。
在學習手風琴之初要注重技術和音樂表現力的綜合訓練,在手風琴教學過程中杜絕完全純技術訓練,從一開始就要強調技術與音樂并重,理智與情感同在,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把技術和音樂表現力放在同等的位置來對待。特別從初學階段起,這種教學思路格外重要,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也間接形成推進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助力,在學習初始感受音樂演奏的樂趣,接受音樂美學的熏陶,對培養優良的演奏人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技術訓練與樂譜分析
對于手風琴初學琴者,教師從開始就要引導他們重視樂譜,介紹樂譜上的各種標記,講解簡單的曲式結構,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的創作風格等,讓學生從中感受樂曲的結構,并在琴上進行驗證,把技術訓練和樂譜分析結合起來,學習初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到大,從少到多。讓學生認識到手風琴演奏不僅僅局限于演奏譜上的音符,而且要把所有的表情記號都展現出來,技術與音樂表現兩者缺一不可,久而久之,學生的技術和音樂表現力都會提高。這樣的學習的基礎。
(二)技術訓練與不同風格作品
在學習的開始,可以把對不同風格作品的鑒賞和認識放在教學中。把技術訓練與不同風格的作品相結合,讓學生邊學習、邊了解。知道古典手風琴作品大多是來自改編,現代的手風琴作品大多是專為手風琴而創作,除此之外,手風琴藝術中還有很多經典的流行風格作品等。學習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通過不同風格作品的學習,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潛移默化的產生作用,并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修養,有利于手風琴演奏技術的完善和音樂表現力的提高。
(三)技術訓練與學習創作
把技術訓練與學習創作相結合,重在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參與就會啟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先從手風琴即興伴奏著手,讓學生試著用不同伴奏模式對歌曲進行伴奏創作,創作中對和弦的選擇把握以及恰到好處的“加花”處理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逐步把小型的鋼琴曲改編成手風琴作品等等,加強他們對作品結構和布局的認識。在學習創作中,通過自己寫自己奏,來揣摩曲譜和鍵盤兩種不同的感覺。一旦學生參與了創作,他們的技術和音樂表現力都會在興趣和追求中提升。
總之,在手風琴教學中必須認識技術和音樂表現力并存的重要性,在手風琴演奏訓練中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規范的訓練、靈活的指導,讓學生逐步掌握這兩種能力,學習演奏不同風格的作品,把手風琴演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錢仁康.音樂的內容與形式[A].音樂美學問題討論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3]張自強.略談手風琴的技巧與表現[J].手風琴園地,1986(01).
J624
A
金偉(1974—),女,江蘇南京人,任職于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