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三原縣人民法院,陜西 三原 713800
論無因管理
王 芳
三原縣人民法院,陜西 三原 713800
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當中已經將無因管理的合法性進行了確立和認可,同時想要借此管理來監督其他管理行為的不合理性及違法情況,這恰好體現了公允至上的高貴法律精神。就無因管理的性質來看,它很明顯是一種事實行為,而且還可以將其細分為真正無因管理和不真正無因管理這兩種類型。真正無因管理當中又可以細分化成適法無因管理和不適法無因管理,而不真正無因管理則也可以細化成誤信管理、不法管理和幻想管理。由于無因管理的種類眾多,且各個類型又都分別各具特點,因此但凡是類型不同的無因管理,構成它們的要素也都不盡相同,他們所能夠產生的法律效果自然更加大相徑庭。
無因管理;民事行為;事實行為;管理人
無因管理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法,隨后在歷史步入了近代之后,各個國家相繼在民法之中建立起效仿古羅馬法的無因管理制度。無因管理這種法律制度較其他法律制度相比更為特殊一些,它不僅在法律層面對人民進行約束,同時也倡導社會風氣的互幫互助,這種道德層面的追求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無因管理在我國現行的法律當中其實屬于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如果要具體解釋就是指當事的雙方并沒有就某一件事情或者交易進行法定以及約定的義務,但是有其中一方為了避免對方或者其他人的利益蒙受損失,自覺為他人對事務或者物品進行管理的行為,這種行為就被稱作無因管理。在這個事實行為當中,管理另外一方事務或者代其他人保管物品、提供服務的人,我們將它統一稱作管理人,相對應的受到管理人的服務及管理的人,我們將其稱作受益人,也可以簡單地叫作本人。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了,無因管理這種事實行為不同于其他事實行為,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這個事實行為當中包括兩個主體,它們分別是管理人與受益人。而這兩個主體也相應的具有特殊性,它們也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民事主體。對于其他一般的民事主體來說,它們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這也是其他民事行為所能成立的一種依據。但是無因管理的民事主體卻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只要這兩個民事主體能夠從事一定的事實行為,然后產生了無因管理的事實,那么這個民事行為就已經成立了。不論是社會當中的任何一個自然人、法人還是任意的其他組織,都擁有成為無因管理民事主體的先決條件,簡而言之就是只要這個主題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那么它就可以成為無因管理的主體。
在無因管理這種事實行為當中,管理人對于受益人來說必須沒有任何法律層面上的義務,這里的義務既包括了法定的義務,又包括了書面或者口頭約定上的義務,這兩者缺一不可。如果管理人在對于受益人上負有約定或法定的義務之時,無因管理皆不能成立,這就是無因管理成立的最基本特征,也是最低的標準。管理人在進行管理行為的時候,被其管理的對象就是他人的事務或所需要的服務,而其對其進行管理的目的是為避免另一方的利益蒙受損失。管理人對受益人具有請求權,但是這項請求權也僅僅限于對于必要的管理費用支出補償,即管理人在對受益人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所花費的支出,管理人有權將其索回,但是除此之外管理人沒有報酬請求權,即無權申請除了補償之外的其他資金。
對于無因管理這項事實行為,它能夠很好地體現公允開放的法治精神,在無因管理的管理制度當中已然規定了管理人與受益人的民事法律關系是法律規定具有債務關系的法律關系,如果管理人因為進行管理行為而支出了必要的費用,則有權利向受益人提出償還的要求。因為在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由于管理人本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管理義務,只是為了受益人的利益而進行管理,因此在很多情況之下需要支出一些必不可少的費用,甚至于管理人還有可能要蒙受一些經濟上的損失,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無因管理的不同類型也將會造成所產生法律結果的不同。
作為一種事實行為,無因管理能夠引發債務的發生,這是毋庸置疑的法律事實。而這種特殊的債務債權關系之所以能夠產生,也正是源于法律條款的明文規定,并不是由于當事雙方的約定,因此這并不是一種民事行為。受益人的債務之所以能夠產生,正是基于他人的無因管理行為,因此它作為民事法律事實的性質為事件;而管理人債權之所以能夠產生,則是基于管理人的管理行為,它的性質可以被定義為事實行為。綜上所述,雖然無因管理這種思想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正在不斷的發展,同時民法體系思想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仍然具有一些不足。作為法律工作者,唯有直面這些不足,從正確的角度對待它們,端正自己的態度才可能在今后的司法工作中不斷改進、不斷突破。
[1]王澤鑒.債法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7.
[2]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
[3]洪學軍.無因管理制度研究[J].池州市專學報,2003.2.
D
A
2095-4379-(2017)24-0267-01
王芳(1978-),女,漢族,陜西三原人,本科,三原縣人民法院,審判員,研究方向:民事法在基層法院的具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