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賓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聲樂演唱及教學中表現欲望的培養策略分析
吳 賓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人是一種群居性動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社會實踐中,向別人展現自己,以獲取他人的贊揚、好感以及關注,是人的一種天性。尤其是在當前這種個人突出的時代,表現欲望更是聲樂演唱和教學所需要培養的基礎要求。因此,本文從聲樂演唱及教學中培養表現欲望的重要性方面入手,對當前聲樂演唱及教學中培養表現欲望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定的解決建議策略,以期與大家共同交流。
聲樂演唱;教學;表現欲望;培養策略
現實生活中,人和人交流溝通的本質就是一種信息的傳遞過程。表現欲望屬于人的主觀行為,良好的展示表現欲望,更容易獲得別人的贊揚及好感,也是引起他人關注的有效方式[1]。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享受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聲樂表演作為人們交流和抒發情感的直接表現形式,要求表演者必須用心理解歌曲,然后再通過音樂語言將其在舞臺上生動的展現出來,真正優秀的作品更是要求表演者在了解演唱藝術的真諦基礎上,傳神的將作品進行演繹[2]。以上的一切要求正是需要通過表演者展示的表現欲望體現出來的。因此,如何有效的培養表演者出色的表現欲望,促進“以聲傳情”及“聲情并茂”藝術效果的實現,就成了當前聲樂演唱及教學所要思考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對于表演者克服自身的緊張心理情緒有著重要的作用
重大的聲樂演唱過程或者表演現場,對于表演者來說,都會造成激動的心理或情緒波動,給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壓力或緊張感,如果控制不好,必然會影響到演出的整體效果,造成藝術表現、感染力以及影響都大大折扣[3]。而良好的表現欲望則能夠實現較高調節表演者心理壓力和情緒的作用,使這些不良情緒所產生的影響得以內部消化和控制,增強表演者的表演自信心。同時,合理調節表現欲望,可以讓表演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表演本身方面,減少其他外來因素可能帶來的不必要干擾。
(二)促進表演者領悟音樂內涵,進而更好的塑造舞臺形象
良好的表現欲望,能夠促進表演者對音樂本身或所飾演作品內涵及角色本質特征的感悟和精準把握,幫助表演者在自身內心對聲樂作品產生審美共鳴和美學價值方面的共鳴[4]。進而激發表演者更好的進行舞臺形象塑造,把自己對于作品所傳達信念的理解默默模擬刻畫,并以此為動力,迸發出更多的靈感,縮短作品情感與觀眾感受的內心距離,提升作品的被接受程度和價值體現。
(三)促進教學中主觀能動性及共鳴的產生
在聲樂表演教學過程中,一方面,經驗和技巧豐富的教師會要求學生能吃苦,肯努力加強練習,而另一方面聲樂演唱本身又要求表演者具有一定的生理條件及天賦優勢,且不能進行長時間的訓練,確保保護好自己的嗓音,這就造成了教學中師生難以達成共識[5]。通過表現欲望的培養,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困境。因為表現欲望能夠加快學生投入作品的效率,加快學生對作品內容、內涵和創作意圖的領悟及消化,實現自身內心情感與聲樂作品的流暢、自然交互融合,進而促進學生對聲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興趣和能力,消除教學中師生存在的矛盾點。
(一)主觀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在聲樂演唱和教學中,往往存在對表現欲望培養主觀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例如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對作品形式表現的情況,而對于表演者或學生的心理情緒波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在實際表演中,常出現表現效果與平時排練效果嚴重不對等的情況,造成聲樂演唱機械無感情,無法產生情感共鳴,極大地影響了表演的效果和藝術價值的傳播。
(二)具體培養表現欲望的措施欠缺新穎性及科學性
隨著信息化及教學改革地不斷推廣發展,部分聲樂表演教師開始對表演者或學生的心理產生關注,對于表現欲望的培養也逐漸被提上了教學日程安排。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長期影響,探究的深度不足,使得當前在具體培養表現欲望的措施欠缺新穎性和科學性,造成學生配合度不足以及效率低下等問題。
(一)加強對審美表演主體素質的培養
加強對審美表演主體素質的培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強對學生音樂素養方面的培養及提高,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6]。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聲樂素養來看,主要措施如下:其一,先要對學生的聲樂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進行強化,這是學科真諦傳承以及完成表演的基礎要求。掌握好理論基礎方面的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對表現欲望產生及波動的有效控制,并在理論上為表演者的舞臺表演和訓練提供指導,促進表演者情緒情感以及狀態達到最佳,推動舞臺藝術表演的效果;其二,對學生的聲樂表演技巧進行強化訓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明日常訓練對于表演技巧的積累是十分重要的,而這些技巧要想達到熟練及傳神的程度,必須在日常就不斷強化和深度發掘創新,這也是聲樂演唱及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其次,從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方面來看,它是促進表現欲望得以順利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加強對表演技巧及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訓練,促進學生聲樂演唱基礎的穩定發揮。具體措施如下:其一,運用實踐,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和堅強的性格品質,讓學生學會在聲樂藝術表演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把唱歌當成人生的最大樂趣及需求渴望,進而促進其在聲樂藝術演唱道路上的不斷前進;其三,運用積極正面的競爭激勵機制,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對聲樂藝術演唱的興趣及欲望,橫向評定并鼓勵學生的表演,促進學生聲樂文化藝術修養的持續提高。
(二)加強對審美客體的優化
加強對審美客體的優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以情感審美為主的,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努力保持態度上的飽滿激情。出于對教學中培養學生必要審美能力的考慮,教師在進行聲音內容教學時,主要是學生進行藝術學的引路人和向導。只有教師主動投入到作品中被感動,激發出自己的表現欲望,才能使教學具有信服性,帶動學生態度受到這種積極的影響,并且把學生的表現欲望合理的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進而促進表演訓練水平以及技巧的掌握和提升;其次,充分挖掘教材,提高審美價值。當前的聲樂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更為科學,其中優秀作品,甚至不乏一些大師的不朽作品。以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自然會對這些教材作品的接受及審美感知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不足,提高對教材作品審美價值的重視程度,激發自身的挑戰及表現欲望。尤其是在對一些民族作品的教學及理解上,對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點進行講解,可以促進學生對作品或所飾演角色的深刻理解;最后,善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由于聲樂教學及表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對它的審美體驗比較難把握。運用多媒體教學等媒介,能夠很好的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將抽象性的知識內容具體化,促進學生與所飾角色的融合,激發表現欲望的形成,降低心理緊張情緒,提高舞臺適應度及教學效率。
(三)重視對教學環境適應性的創造
創造適宜的教學環境,主要有以下兩種策略:首先,注重和諧課堂教學環境的創造。課堂是聲樂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手段,青年學生本身極具敏感性,教師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表現欲望,注重課堂和諧氛圍的創造以及學生心理問題的化解。通過系統的安排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表現欲望的培養及提升;其次,創造實踐演出環境。在課堂上的學習,必須要經過實踐演出的檢驗。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爭取創造實際舞臺表演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真正通過實踐演出學會控制變現欲望及心理調節。
綜上所述,作為表現性較強的藝術活動,聲樂演唱的舞臺表現力能夠通過表演者出色的表現欲望體現出來。同時,表現欲望還能將表演者的積極心態充分展現出來。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表現欲望培養的重視程度,推動聲樂表演和演唱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對音樂節奏和內涵的理解,有效的調整自己的緊張心理和情緒,把最好的藝術水準展現給觀眾。
[1]胥翠萍.聲樂演唱及教學中表現欲望的培養策略分析[J].藝術教育,2016(12):80-81.
[2]周丹.聲樂演唱及教學中表現欲望的培養策略[J].戲劇之家,2017(02):239.
[3]孟爽.試析聲樂演唱及教學中表現欲望的培養[J].科技展望,2014(20):76.
[4]陳琳.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表演欲望的策略[J].黃河之聲,2016(17):44.
[5]王艷.聲樂教學中學生表現欲望的培養[J].藝術教育,2013(10):54,67.
[6]楊艷.加強高校聲樂表演專業“演唱心理學”教學之思考[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3.
J616
A
吳賓,本科,副研究館員,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聲樂系主任,中國聲樂家協會山西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