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嬰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關于西洋管樂合奏課課程建設的思考
劉海嬰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西洋管樂合奏課程為高師院校器樂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能課程,近年來一直被國內外高校、社會專業演奏團體等多方面所關注并因此而得到迅猛的發展,也成為訓練學生綜合專業素質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本文將以多年來從事師類高校銅管樂合奏課程教學的經驗,分析目前課程存在的現狀,從而闡述在課程中存在或重點關注的問題。
師范類院校;管樂合奏;課程建設;思考;建議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于西洋管樂器演奏,報考高師院校西洋管樂器演奏的人也越老越多。高等師范類學院音樂專業擔負著為社會音樂文化事業發展,培養高精尖人才的重大任務。因此,筆者認為分析目前課程設置的現狀,發現課程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略的。
(一)教學大綱編寫不夠具體、詳實,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大多數院校西洋管樂合奏課程基本都是延用傳統的專業設置及大綱,沒有根據高校目前的課程及招生現狀而制定完備、合理的教學體系。如:排練過程中缺聲部問題。西洋管樂器合奏課每學年每周開設一次,共2學時,而每個年級的樂器配置不完整,例如:一年級同學學習木管樂器較多,學習銅管樂器人數卻沒有;而二年級、三年級同學學習銅管樂器人數較多,沒有學習木管類的同學。這就導致出現排練過程中缺聲部,課堂排練質量差的問題。
(二)沒有科學的配套教材體系
教材作品曲目的選訂對于學生是至關重要的,教材內容的編寫要根據學生的程度、時代的不斷變化做出創新和改變,將經典的演奏風格、豐富的曲目類型合理地納入教材當中,以供學生練習。優秀的曲目作品對于學生而言,往往更容易被吸收和接納,起到開闊視野、理解作品的作用。據筆者走訪了解,目前還沒有供高師院校管樂排練使用的系統的合理的教材,多數教師都是個人或學生喜歡什么樣的作品,就臨時找譜子排練,而不是根據教材的編寫而進行選曲。如果沒有適當的曲目進行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就會止步不前,選曲過于高估學生的能力,也會對學生今后就業造成影響。
(三)排練內容無法完成,課堂效果差
由于西洋管樂合奏課程是技巧訓練課,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反映速度等要求均較高。近年來,部分考生因為文化課學習成績差,而“曲線高考”,選擇藝考達到上本科類院校的目的。這就導致我們的招生生源學習本專業時間短、基本功不扎實,演奏關鍵性難點技巧跟不上、缺乏理論功底,對于作曲家作品了解少之又少;在排練課過程中,老師得對這樣的同學單獨輔導,單獨練習,既浪費了課堂排練時間,又影響了其他同學的上課課程質量和效果。這是授課教師所反映的普遍問題。
(四)師資力量薄弱
當前 ,除各大音樂學院外,大部分高師院校的西洋管樂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阻礙和制約了西洋管樂的教學與發展。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加強高師自身的西洋管樂師資建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設定編寫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及教材
高師西洋管樂的課程教學大多數承襲了器樂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課程模式單一、內容簡單,已無法適應當前西洋管樂的發展的需要。針對這一問題,筆者以為,西洋管樂的教學改革方向首先應從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框架出發,著眼于技能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編寫科學、合理、學生喜愛的適應高師類學校排練課程的教材。
在課程設置上除了每星期兩節的專業技能課以外,還應該增加一些重奏及合伴奏等課程。排練以各個學年的同學集中授課為好,避免給授課教師帶來授課難度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合作與實際應用的能力。專業技能是西洋管樂教學的必修課,是培養學生正確演奏所學樂器的基礎;實踐課是技能課的延伸與擴展,是對技能課的豐富與補充。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高高師西洋管樂教學對基礎教育改革的適應性。
(二)教學內容擴展豐富,多提供實踐性教學機會,培養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1.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在每節課排練前增加長音和音階的訓練;內容以每周一個大小調音階為好,(包括模進、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音符等連奏、斷奏)訓練學生的整體齊奏能力,相互協調及音準能力。2.重視對學生合作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合作與實踐能力對于學習西洋管樂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西洋管樂主要是以樂隊的形式出現,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重奏及樂隊合奏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合作與實踐的能力得到充分地鍛煉,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另外在樂隊的合奏訓練中,學生既可以鞏固自己的本專業技能,又可以了解其它管樂器的性能及其在整個樂隊中發揮的作用,同時也會對整個管樂隊的組織排練有更感性的認識。3.重視學生音樂理論性課程的學習。加大學生欣賞類課程的開設,多做公開教學及演出。讓學生到實踐中去,多聽、多看,而不是一味的關起門來自己練習,對于一門獨奏樂器來說合奏課程是非常好的一個鍛煉能力平臺,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技巧而且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綜合演奏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師資隊伍對于課程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關于怎樣提高師資,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1.人才的引進;2.鼓勵青年教師進修、訪學等;3.現有的在職教師要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西洋管樂合奏課課程建設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人才的培養也需要我們長時間地研究與探索,只有擁有科學、配套的教育教學體系,才能真正促進高師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良性循環,才能社會各個方面培養出高質量的音樂教育人才。
[1]李艷杰.民族管弦樂隊合奏基礎訓練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
[2]劉旭.試論西洋管樂合奏教學的重要[J].黃河之聲,2015(06).
[3]陶紀泉.關于高師西洋管樂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9(07).
J627
A
劉海嬰(1979—),女,牡丹江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器樂教學與演奏。
牡丹江師范學院教學改革項目《以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器樂合奏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6-JG1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