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鑫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研究
鄧 鑫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加強烈,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受眾面廣的藝術表達形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此背景下,流行音樂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它已成為諸多藝術類高職院校大力發展的專業。本文通過對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概述、并結合其在國內外的教學現狀,進一步探求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價值與意義,為構建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體系及其實踐教學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持。
藝術高職;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課程融合
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完善一直是各大高等院校不懈追求的重點。科學、先進的教學內容所構成的優質的課程,以及優質課程所構成的優化的課程體系,都是決定高等院校辦學質量的關鍵。這些科學、先進的教學內容、優質的課程、優化的課程體系都在不斷發展與改革中形成。這種發展與改革的過程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實質上是教學理念統一的過程、知識融合的過程、人際協同的過程、也是教學創新的過程(“這種‘創新’,并非指首創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主要是將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領域重新組合,帶來新效益”)①。這些過程的主體是人(教師),這些過程的目的是人(學生),這些過程的難點即是面臨知識更新與重組的人②。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概念是建立在分化、隔離的課程狀態之上,是教師在統一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將相近學科間、不同學科間的知識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而緊密融合。“關于課程融合,剛平也曾在《新青年研究》上撰文說:課程融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融合的目的是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傳授對人類和環境的連貫一致的看法。”③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注重的是“合”,并非所有的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都需要“合”,這里的“合”是根據各院校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實際情況、根據流行音樂演唱專業各職業核心課程的知識點及課程的意義、根據各職業核心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個別或部分課程及其教學內容在融合的過程中進行增加、刪減、綜合設計,例如:將職業核心課程中的臺詞課、表演課、聲樂課融合成為《劇目演唱課》諸如此類的課程還有《流行演唱與電聲樂隊合作課》等,使學生所學習到的各方面專業知識得到組合并經過一定的鍛煉形成一種綜合能力的課程。
目前,藝術類高職院校針對流行音樂演唱教學,大多數高職院校沿用的是古典音樂教學體系的課程,例如:視唱練耳、基礎樂理、和聲、中西方音樂史等,只有小部分課程是關于流行音樂表演專業的,例如:流行音樂風格分析、流行音樂史、流行音樂概論等。目前高職流行音樂演唱教學過于依賴古典音樂教學體系,在學科定位、培養方向、課程設置上存在諸多不足,沒有將職業核心課程相互整合成為一個關聯型、緊密型的整體,還未形成系統的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相應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平臺體系。大多數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職業核心課程分別有:聲樂專業課、形體課、臺詞課、即興伴奏課、流行音樂史、視唱練耳、和聲及樂理課等,目前都是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職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過于強調“一專”的功能,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專業面過窄、學習功利心過重等現狀,導致學生職業技能分裂,這已然不符合現代社會對流行音樂演唱人才的需求。
在美國高等藝術院校,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發展得相對成熟,例如:伯克利音樂學院、波士頓音樂學院,柯斯蒂音樂學院等,在這些音樂院校中,針對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教學,專業核心課程的融合已相對規范和完善,并且在各學科間交叉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例如,伯克利音樂學院的爵士聲樂專業課與爵士樂隊合奏課融合;舞臺表演課則與戲劇表演課及形體課融合;視唱練耳課與基礎樂理課融合;和聲課與曲式分析課融合;“這種相近學科、不同學科間的知識,根據‘關聯型’、‘緊密型’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所進行的融合——合并、交叉——滲透、引導——鏈接、摒棄——更換、引入——借助,”④以及為了培養優秀的舞臺表演人才的綜合能力、技能理論所做的課程內外部的融合,正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的集中體現。因此,目前對于藝術高職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迫在眉睫。
自上世紀九十年以來,音樂專業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而流行音樂表演專業作為音樂專業的一個分支,現已躋身各大高等藝術院校,成為音樂專業教學的一部分,作為新興的教育課題,流行音樂表演專業的表現形式和課程設置仍在不斷的發展中。藝術類高職院校是我國流行音樂演唱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同時也是流行音樂演唱人才的一個主要輸送渠道。在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藝術類高職院校流行音樂演唱專業其職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及其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應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筆者在上一節已詳細闡述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在國內的教學現狀——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內容過于“一專”,導致學生職業技能分裂,這樣的教學模式已不符合社會對流行音樂演唱人才的需求。職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及職業技能的培養應同步,因此,職業核心課程的設置是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關鍵,而構建高質量的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體系是培養復合型創新性流行音樂演唱人才的基礎條件。
1.積極推進藝術高職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核心課程的融合,有利于實現流行音樂演唱人才的全面發展。筆者在第一節中已強調: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過程目的是學生。加強各專業核心課程間的緊密聯系,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模式單一的現狀,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學習中將理論和技能相結合,讓學生的思維維度和專業技能相平衡,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質量的專業核心課程的融合及其教學體系的建立,不僅適應學院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而且還適應社會對流行音樂演唱人才的需求。
2.推進學科交叉、課程融合的創新型教學體系的形成,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過程主體是教師,對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研究,需要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協作能力。通過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促進教師對流行音樂表演專業各職業核心課程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學習,不斷突破,汲取新的教學理念,為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提供人才基礎,同時對推動我國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發展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3.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有利于各大院校改善現有的教學環境及教學設備以保障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實踐教學質量。數字化網絡排練廳、多媒體網絡教室、實驗小劇場等綜合型的教學平臺是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物質保障。物質是基礎,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是建立在相對完善的教學環境及教學設備之上,各大藝術高職在大力發展專業課程建設的同時也應改善學院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高質量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是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融合的質量保障。
藝術高職流行音樂演唱專業核心課程的融合是培養流行音樂演唱方向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以及推動流行音樂表演專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更重要的是,藝術高職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的融合與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及“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干專業,形成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的目標任務相一致,符合目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是藝術高職流行音樂演唱專業職業核心課程今后發展的方向。■
注釋:
① 程勛然.課程整合與高校的教學創新[J].教育技術研究,2003,11:07.
② 張力偉.音樂院校課程整合構想[C].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成果文集,2009:519.
③ 張力偉.音樂院校課程整合構想[C].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成果文集,2009:520.
④ 張力偉.音樂院校課程整合構想[C].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成果文集,2009:520.
[1] 陶辛.流行音樂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2] 居其宏.朝陽藝術與朝陽產業-音樂劇在中國的命運[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2006.
[3] 羅洪,陳平,曹樺.流行音樂演唱-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星海音樂學院院報,2009,02.
[4] 謝文娜,李菲.高職流行音樂教學研究[J].課程整合,2016,14:104.
[5] 陸厚延.我國高校流行音樂表演專業教育現狀與調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6] 龔向陽.我國高校流行演唱專業教育發展研究[J].藝術教育,2015,06:190-191.
[7] 程柯楠.普通高校的流行音樂教學改革與思考[J].音樂時空,2014,1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