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旭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試論芭蕾舞基訓對民間舞教學的影響
關 旭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需要運用特別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來教學,作為舞蹈教學重要組成的民間舞,其獨特性更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民間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并且不斷朝著教學規范化方向努力發展,但在中國民間舞教學中,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科學的基本功訓練體系。而芭蕾舞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基本功訓練,又加強藝術表現力的培養,使其藝術價值得到真正的實現。本文分析了芭蕾舞基本功訓練對于民間舞教學的影響,為我國民間舞的教學和芭蕾舞在民間舞的運用提供借鑒。
芭蕾舞;民間舞;基本功訓練;舞蹈教學
中國各個民族有著悠久并且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各個民族的藝術內涵尤其豐富多彩,特別是民間舞蹈,民間舞以極富神韻的個性動作所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如此,民間舞還表達了各民族人們之間的友好情感。我們應該加強對民間舞蹈的教學工作,弘揚并宣傳民間舞蹈,更好地把我們的民族文化傳統保留下來。民間舞蹈教學工作作為舞蹈文化繼承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目前的民間舞蹈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基本功不過硬,動作表現力不足等許多問題。
芭蕾舞作為流傳久遠并深刻的一種藝術形式,其訓練體系的科學性完善性是其他舞蹈形式所不能媲美的。通過對于古典芭蕾舞訓練方法與民族舞蹈演員技術能力培養方法的研究,拓展了民族舞蹈演員技術能力訓練的理論,具有開發性的研究意義。本文通過芭蕾基本功訓練的方法為切入點,探究該方法對民間舞所起的積極作用。
(一)系統性特征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十分注重教學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過程。一方面是其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它的每一個練習的動作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另一方面是其訓練的系統性,不管其內容如何千變萬化,它始終堅持的就是始終遵循一定的人體訓練規律,根據學生能力的高低不同而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以及如何使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也可以使得教學課堂順利進行、教學任務得到實現。
(二)科學性特征
古典芭蕾舞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它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善并且嚴格的訓練體系,并且它至今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了其訓練的科學性,首先是把上原地訓練,再者是把下原地訓練,最后是中間移動訓練。如果舞者不明確個人的正確中心點,就很難脫離把桿在地面上做動作,也就不存在流暢的舞姿。
(三)規范性特征
芭蕾舞從最初起源于歐洲到最終走向世界范圍,形成了六大學派,從這一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出,芭蕾并不是一種死板僵硬的藝術形式,它也會隨著社會與文化的不斷發展而廣泛吸收不同民族民間舞蹈的精華與養料,同時促進了古典芭蕾藝術國際化的進程。然而,無論是哪種風格或學派的芭蕾舞,它們最大的特點在其于對于其動作體系訓練標準逐漸趨于統一。
(一)民間舞情感的表達
在芭蕾舞中,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訓練的重點之一。穩定性不夠就會破壞和歪曲動作的內容和形象性。通常,在評論一名舞蹈者在表演時說腳下做動作很“臟”,就是說他的穩定性很差,這也是衡量專業水平的一個標準。芭蕾舞訓練中始終要求“開、繃、直、立,而“直”的概念就是“垂直的狀態,在垂直狀態下才能更好地控制身體的重心,做動作才會穩。所以芭蕾舞在一開始訓練時就注重要求舞蹈者對重心的控制,也使得在民間舞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肢體并理解各民族的風格特點,充分體會到各個民族舞蹈的情感表達。
(二)民間舞復雜性的克服
芭蕾舞格外注重下肢各關節的訓練,采用一系列快節奏的動作訓練使關節從僵硬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之達到舞蹈所需要的靈活程度。例如在芭蕾舞蹈表演中,曾有著跳躍時雙腿在空中擊打十二到十六次的記錄,可見芭蕾對下肢的靈活性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對民間舞的教學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掌握了芭蕾舞的動作技術后,可以結合民族民間舞的動作要求來提高動作質量,在民間舞教學中使學生在注重表演的同時,加強自己身體的素質,提高舞蹈表演著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舞臺表演的需要。
(三)民間舞多樣性的訓練
芭蕾舞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凡是看過芭蕾舞表演的人都不可否認,芭蕾舞中的技巧一般來說都非常華麗優美,極具表現力,能夠一次又一次的把表演推向高潮。掌握了芭蕾舞的動作技術要領后,完成民間舞中的技巧也不是難事。因此可以說,芭蕾舞的技巧訓練也為民間舞的教學和表演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四)民間舞民族性的詮釋
芭蕾作為一種從西方流傳過來的文化,它與中國的民族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這必將影響到中國民間舞的教學。民間舞所要展現的是民族的審美情趣,體現的是民族的性格特征,是服務于民間文化的,所以發展背景的不同造成了芭蕾舞和中國民間舞的差異。所以說芭蕾舞的教學方法對民間舞發展來說是有利也有弊的。對于其提升我國民間舞發展來說,應該正視的去看待。
(一)塑造肌肉線條
民族舞蹈演員對于形體肌肉線條修長、線條塑造完美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觀眾真正開始關注并注重舞蹈演員的整體素質,而不是僅僅只關注舞蹈演員的面部表情。舞臺藝術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和獨特魅力更使得民族舞蹈專業人才要區別于民間藝人,不能和大街上民間性的團體,這樣的一些藝人一樣自由發揮,因此十分有必要進行系統的、科學的技術訓練來塑造演員的形體美。古典芭蕾訓練體系基本審美的標準就是有氣質的挺立。這種科學的體系摒除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由于不良習慣所造成的駝背等姿態,塑造了挺拔優雅的形體美,使訓練的舞蹈演員的身體姿態勻稱而有線條,從而增加了美感。這也對民間舞蹈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提高演員技能
技能的含義是指舞蹈動作中跳、轉、翻、滾的技術技巧能力。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一個既有風格特征又有技術含量的表現型技術技巧,這是構成民族民間舞動作程式標準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典芭蕾訓練能力技巧中也非常強調各種技術能力,特別是各種轉和跳躍的訓練,如平轉、揮鞭轉等以及跳躍技巧訓練中的各種腳位小跳組合、中跳組合及大跳組合。這些訓練在最大程度上鍛煉了演員旋轉及彈跳的能力,為民族舞蹈演員在技能的掌握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增強舞蹈勁力
力量與力量的控制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動作形態中的“勁力”的兩層含義。勁力是構成舞種不同的動作風格的要素之一,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演員完美的力量控制直接關系著其對自己肢體的舞姿體態和跳躍旋轉等技巧的完成質量。因此,不同民族舞蹈的風格韻律被勁力的不同方面運用所決定。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通過強化腿部肌肉組織力量,去控制骨骼和肌肉。舞蹈演員通過芭蕾基本功訓練,無論是對跳躍處理、旋轉穩定、動作干凈度,還是節奏快慢的銜接能力方面,基本功越扎實,在作品中自身控制能力就越強,就越能完美的展現舞蹈作品所要求具備的身體素質能力。從根本上做到“腳下有根”、“動靜自如”,這也是芭蕾舞基本功訓練對民族舞最大的啟示之一。■
[1] 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 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8.
[3] 孟廣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 蒙小燕.芭蕾舞教學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5] 馬云霞,楊敏,潘薇佳.民族舞蹈技術技巧.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9.
[6] 滿運喜.中國民族民間舞基本功技術訓練教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7] 潘志濤.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上海音樂學院,2004,9.
[8] 溫柔.舞蹈生理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