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棟
(貴州省安順市第三中學)
政治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中學教育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對于高中政治課教學來講,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高中階段正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形成并樹立的關鍵時期,通過對高中政治課程內容的科學選擇、教學方式的科學選取等,可以有效地提升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良好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廣大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政治教學的重要意義,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促進高中政治課教學實現新的發展。
所謂思維能力,主要是指人們認識世界、分析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們思想意識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直接決定著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一般來講,思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高中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因素之一,通常來講,分析能力是建立在各方面知識的逐漸積累上,通過對各方面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進而形成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影響分析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科學選擇和有效攝取,也即是說,受正確知識和世界觀的影響,學生們就會產生正確的分析能力,反之亦然。因此,對于高中生來講,分析能力正在逐漸形成,非常需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科學的影響,而一旦受到負面思維意識的影響,學生很容易混淆是非,進而對事物產生錯誤的分析和判斷,甚至最終走上歧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高中政治課中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高中生形成科學的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2.創新能力。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學生在對客觀事物和客觀規律的準確掌握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形成創新思維,繼而對客觀事物進行跨越式、革命性的個性化創新。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講尤為重要。在高中生個人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也會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未來社會中,只有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力的位置。而影響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學生們需要對客觀規律進行深刻的理解和科學把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高中政治課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客觀世界內在規律的科學總結,通過高中政治課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3.實踐能力。所謂實踐能力,主要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逐漸積累和形成的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實踐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困難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大部分來講,實踐能力的提升主要來源于兩個部分,一是從長期的客觀實踐活動中逐漸總結出來,二是通過科學理論的有效指導。而對于高中生來講,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在學校學習的狀態,并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因此,只有通過對科學理論的學習和理解,進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高中政治課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經過客觀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尤其一些時事政治的內容,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努力營造寬容開放的學習環境。高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非常依賴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和打造。當前,很多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滯后的問題,很多教師仍然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對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有決定能力,而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這樣不利于學生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因此,廣大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容開放的教學氛圍,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通過科學的引導,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講解《神奇的貨幣》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自主說出世界各國不同貨幣的種類和特征,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藉由這個作為切入點進行貨幣知識的教學,繼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2.努力進行生活化教學探索。高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非常依賴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選擇。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強化,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無法立足政治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不利于學生實踐學生們在課改之中,真正地感受到了它帶來的實效。
1.評價滯后影響聯片教研廣度發展
實際上,“舊痕跡”依舊存在于考試評價領域,素質教育目標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實現。在中考和高考指揮棒之下,有些老師依舊將學生的成績看作衡量其素質的唯一標準,在這種環境之下,聯片教研的視野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一種辦大教育的氣勢和胸懷在聯片教研活動之中有所缺失,是因為它更多地局限在教材、課堂和教學的層面上。
2.缺乏專業支持影響聯片教研的深度
之所以有些教研活動的研究深度缺乏,只是停留在表面,是因為來自上層的高校專業支持的缺乏導致的。
3.教師科研素質偏低制約著聯片教研的進一步發展
因為習慣了對教科書和參考書的以來,一些教師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積淀仍有待提高,或者是對聯片教研活動的熱情不夠,在這種情況之下,聯片教研的進一步發展因為較低的教師科研素質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制約。
本文對聯片教研工作進行了探究,發現了為了保障聯片教研順利開展,創建了相關的機制;為了提高聯片教研的有效性,構建了相關的模式。這些模式分別有:“主題研究”“臨場會診”“課例引領”和“點名示范”。在對聯片教研工作被踐行之后,收獲豐頗,它的生命活力都突顯出來了,主要表現在:教師理念發生了積極變化,教學方式呈現多元特色;學生得到了課改帶來的真正實惠。為了進一步地發揮連片教研的作用,本文進行了總結和反思,發現在實際工作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的現象,主要有三個方面。評價滯后影響聯片教研廣度發展;缺乏專業支持影響連片教研的深度;教師科研素質偏低制約著聯片教研的進一步發展。相信,對這些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決,并不斷地對聯片教研工作的經驗進行總結,對教育科研在課改中的先導地位進行不斷地加強和鞏固,那么聯片教研工作的進程就會被進一步地推動起來,真正地發揮其在促進教育事業中的積極作用。
[1]戈玉潔,蔡亞忠.教研活動中實施專題研究的探索[J].中小教師培訓,2003,(8) :10.
[2]曾愛華.校本教研聯片互動、區域推進的實踐與思考[J].試教通訊,2004,(17) :23.
[3]劉良華.怎樣做校本教學研究[J].人民教育,2003,(05)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