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飛
(山東省青島市開發(fā)區(qū)富春江路小學)
加強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是我們科學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這方面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現(xiàn)總結為“做好三個轉變,遵循四項原則”。
(一)變實驗方案由口頭講述到動手操作
目前,學校的科學教師一般是兼職的,他們擔任著各種任務,有的老師幾節(jié)課會連著上,雜而忙的工作狀態(tài)使得老師沒空也沒心準備實驗材料,因此實驗教學只能口頭講講,其實老師都知道科學實驗不動手,那科學的學科特點將流于空談。只有教師再講的基礎上再進行演示,才能使學生觸景生情,如“水的表面張力實驗”做實驗一遍勝過口頭講十遍。
(二)變實驗操作由教師自己作為學生分組做
一位高教說過:“實驗教學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可見實驗的重要地位。要真正實現(xiàn)它的教育價值,就必須由教師操作變?yōu)閷W生操作。因為老師像演員一樣在臺上表演,學生只能像觀眾一樣在臺下默默地觀看,到底水應該放多少?什么時候點酒精燈?學生根本不清楚。俗話說“眼經不如手經”,只有學生親自動手了,才能體驗到實驗步驟的重要和實驗現(xiàn)象的奇妙,也才能體會到實驗成功后的喜悅。
(三)變實驗場地由教室到實驗探究室
由于好多科學實驗需要一個等待的時間,需要一個有水、寬敞的空間,因此緊緊依靠科學課堂是不能很好完成目標的。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就必須由教室向實驗探究式轉移,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這樣時間充裕,形式多樣,學生就可以開展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活動,并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要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觀察力。
(一)巧妙組織實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1.魔術法。如《消失的硬幣》活動中,教師出示一枚硬幣,在學生確認后,將其壓在空玻璃杯下,再往玻璃杯里倒?jié)M水,奇跡出現(xiàn)了,剛才的硬幣不見了。這時,老師神秘地說:“這個小魔術很簡單,每個學生都會變,不信你們自己試試”。學生都躍躍欲試,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積極地投入了實驗活動。
2.驚險法。如《大氣壓力實驗》“倒放盛水的玻璃杯”表演,教師將玻璃杯盛滿水,然后蓋上紙片,慢慢倒過來,松開手時,學生都叫起來:“不能松手,水會漏的!”結果水并沒有像預料的那樣漏了,這種強烈的反差激起學生非探究個水落石出不可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面的操作嘗試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全神投入做實驗,尋找科學的秘密。
(二)精心準備實驗材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1.實驗材料要多樣,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科學規(guī)律,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實驗、研究。如《觀察土壤》一課讓學生想辦法把沙和粘土分開的辦法,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設計和進行實驗。由于各個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成員間的見解會有所不同,而這些矛盾會在他們進一步的研究中解決。這就是讓學生“真刀實槍”地做科學。
2.實驗實施要小組合作化。科學實驗教學倡導合作性學習方式,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知識、習慣、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應合理搭配,使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更大進步,同時也使實驗能力相對弱的同學,得到及時的輔導和幫助,獲得鍛煉與提高。
(三)靈活運用實驗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
在實驗中應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堅持事實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能體現(xiàn)邏輯思維的科學課,最明顯的是《沉浮實驗》這一課。桌子上放著兩盆液體,我出示兩個馬鈴薯,分別放到盆子里。馬鈴薯在一盆液體里沉,另一盆液體里浮。交換馬鈴薯,再分別放入盆中,在剛才沉的盆子里,馬鈴薯還是沉,浮的還是浮。把兩個馬鈴薯放入其中一個盆中,都浮起來了,放入另外一個盆中,馬鈴薯都沉下去了。這時候學生說:“咦,這個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說:“我,浮的一盆水是鹽水!”聽一個學生這樣說,好多學生都跟著認為是鹽水。
接著,學生動手實驗,按照教材的方法燒鹽水,結果真的燒出了白色的粉末,學生都認為這就是鹽!證明了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就是鹽水。我又問:還有什么方法證明這盆水是鹽水?學生思考之后說:做一杯鹽水試試看。于是,分小組做鹽水使馬鈴薯浮起來的實驗,最后試驗成功了,學生十分開心。在這個過程中,科學的本質都隱含在這個“是不是鹽水”的活動當中。
綜上,教師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實驗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實驗課的教學也會和常態(tài)課一樣逐步規(guī)范并綻放光彩。
[1]3-6年級科學課程標準.
[2]小學生上課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