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紅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開始慢慢接納認可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不同的是,中等職業學生更注重技能培養,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更要樹立職業理想、明確職業方向,從而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由身心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四個方面組成,音樂教育的開展,可以幫助其職業素質的養成。
1.音樂的審美功能
音樂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悅,可以美化心靈、調節情感。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柏拉圖特別重視音樂文化教育和體育教育。他認為“教育就時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教育要先音樂后教體操,將故事包括在音樂里。”兒童階段的文藝教育至關重要。“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得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
2.音樂的社會功能
對我國文化思想產生極為深刻影響力的儒家思想就十分強調音樂的社會功
能,它強調“禮”“樂”并重。認為音樂是治理國家不可或缺的手段,利用音樂的美感作用端正社會風氣,使整個社會達到和諧一致。
3.音樂的教育功能
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與有效手段。美育教育可以構建人的審美心理結構,有助于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與把握。音樂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樣化,是以情感體驗為主體的活動。
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輔相成。音樂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不容忽視。《樂記》記載,“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它強調音樂教育具有教化的作用。
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們都可以從音樂中感受音樂教化,尤其是處于教育階段的學生們,更需要音樂的熏陶幫助他們形成高雅的審美志趣以及穩定而健全的心理品質。
中職學校的學生屬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大概從14歲到18歲。他們的身體發育已經進入了比較平穩的發育過程。神經系統已經發育完善,大腦皮層結構已經接近或達到成人水平。生理與心理都趨于成熟,有一些心理學家,將這一時期稱為“斷乳期”,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逐步走向獨立自主的過渡時期。中職學校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文化層次略有差距,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家長的教育方式或家庭因素造成的。在追求升學率的小學、初中,這些學生屬于略等生的行列中,他們的自信心長期受到了挫敗感,因此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情緒容易沖動、有一些學生喜歡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情緒體驗對教師和家長隱蔽起來。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文化知識與技能以外,更多的是應該幫助他們重獲自信心、自尊心,引導選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鮮少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相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以及性格上的堅韌性、忍耐性都略微薄弱,即使有的同學接受過音樂學習,但是往往只停留在膚淺的層面。因此,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在音樂興趣方面他們熱愛音樂,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戴著耳機聽音樂,但是他們只偏愛流行音樂,對古典音樂完全不感興趣。對于學校開展的文藝活動,他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是在音樂課堂中所欣賞的音樂反而成為了他們的“催眠曲”,由此可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音樂學習狀況不容樂觀。
在中職學校的音樂課堂上,富有創造性的事物對學生來講是有吸引力的。
第一,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再推薦一些比較流行的音樂APP軟件,這些軟件不僅有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也有很多古典音樂元素,讓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輔助學生完成對古典音樂認知。
第二,在音樂創作方面,教師應該經常鼓勵學生舊曲填新詞或舊詞填新曲。一方面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們必然需要運用節奏、節拍、旋律等音樂知識,也會發現自己在音樂知識方面的欠缺,激發了他們對音樂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內心情感世界。另一方面,要將自己的情感轉化為音樂,用自己的模式組織音樂素材,這一過程必然會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思維的流暢性、思維的敏感性以及思維的獨特性。
第三,在音樂表演方面,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音樂本身必須要通過表演這一環節。表演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模仿性表演,另一種是創造性表演,無論哪一種表演,都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首先要將表演的內容,在大腦中按照自己的想象重新組織起來,融會自己的情感,將這些音符用新的方式傳遞給欣賞者。對于表演技巧,學生們的水平會參差不齊,但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投入進去。因此表演本身也是一種再創作活動,在這一創作活動中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第四,通過音樂欣賞,發展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在欣賞過程中進行細化,如音樂中的四大音樂要素,音的高低、長短、音色、強弱,讓學生掌握音樂欣賞的要點,再讓他們發揮想象的空間。音樂欣賞活動也是一個審美的再創造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直覺反映階段、審美體驗階段、精神升華階段。在審美體驗階段,欣賞者要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是欣賞主體和欣賞課體高度統一和融合起來。在欣賞過程中,旋律或音樂形象,會喚起欣賞者對事物的聯想和想象。
音樂相對于其它幾種藝術形式來說本身是抽象的,它是創造者抒發內心情感的意境。欣賞者要通過聲音來感受創造者的情感,如果要讓欣賞者與創造者產生共鳴,就一定“讀懂”作品的涵義。創作者的情感都是基于現實的,欣賞者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和聯想活動,才能感受、理解其含義。每一位欣賞者接受音樂的程度是有差異性的,年齡、性別、生活環境、文化素質、音樂知識水平,都會影響理解音樂的程度。
第五,結合專業,輔助提升職業素養。每個職業都需要從業者具備不同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案、教學過程不可千篇一律,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例如旅游專業的學生在人才培養中除了掌握旅游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具備有鑒賞分析、審美能力以及藝術素質,導游技能大賽也明確的要求學生掌握一項才藝。因此,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進行的音樂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活動。
教無定法,音樂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它是一種情感教育、體驗教育,注重培養綜合素養。教師應結合學情,結合專業、結合職業需求,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勇于創新。
[1]季佳璇.淺談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學創新[J].小作家選刊,2015,(20):31-32.
[2]趙歡.中等職業學校音樂實踐教學“互動”教學法探析[J].考試周刊,2011,(47):228-229.
[3]郝穎.前夕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措施[J].職業,2016,(1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