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芳
(甘肅卓尼縣柳林小學)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李彩芳
(甘肅卓尼縣柳林小學)
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有效融合,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因此更加豐富。 我國教育正在面臨新一輪的改革,其中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尤其引人關注,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農村教學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 信息技術 數學教學
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存在不均衡的現象,發達地區整體教學水平更高,教學設備設施也更加完善,而落后的農村地區教學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教育行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強調教學回歸生活、面向全體學生、關注生命性,教學工作者要努力改進教學工作讓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數學學科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文將探究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問題,希望能夠為當前的教學工作做出一些貢獻。
“效率”是教學的一大關鍵詞,沒有效率的教學顯然無法適應我國當前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需求,在農村地區尤其如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巧用信息技術挖掘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學生一邊閱讀教材一邊等待教師的板書,在遇到一些圖形類知識的時候,教師必須一個個將圖形畫到黑板上,這樣的教學方式浪費了大量時間卻見效甚微。 在黑板上板書存在較多的弊端,例如有的學生會因為座位而看不到黑板的內容,或者教師在對著黑板講解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的身體會遮擋住部分內容,學生聽課十分吃力。
如今,農村教學條件開始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新課程背景下,不少農村學校引入了現代多媒體設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高。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時教師必須向學生示范標準的畫角方法,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實現提前準備畫角的動態視頻,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畫角的詳細過程,教師也可以一邊播放視頻一邊進行詳細的講解。但是,信息技術在給師生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容易使部分教師陷入誤區,有的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的應用,最后反而浪費過多精力在上面,適得其反。 教學中,數學教師必須始終堅持效率優先原則,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并非教學的目的,分清主次,巧妙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效率是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做到的。
新課程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信息互動能夠增添課堂活力,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 高效高質的教學必然離不開頻繁的師生互動,這種互動包括師生之間的問答、評價、建議、反饋、指示等等,農村地區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狀態整體不如發達城市地區的學生,讓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具有較大的難度。 小學數學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訓練的習題課件,課件可以配合輕音樂避免計算過程過于沉悶,教師先將題目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用筆紙快速算出答案,接著教師先不給答案,點名讓幾名學生公布自己的答案,接著教師再問學生:“贊同A同學答案的請舉手,贊同B答案的請舉手……”教師仍然不要公布答案,而是將這幾名學生進行一一分析,這樣學生會懷著好奇心跟著教師去思考,最后教師再公布答案并把學生常見的幾種錯誤用課件的形式突出展示給學生。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主動和教師進行互動溝通,希望能夠解決困惑,而教師將傳統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最大限度發揮了教師的作用,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提醒學生知識點的注意事項,課堂教學成果實現最大化延伸。
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農村地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我們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農村數學教師樹立信息化的教學理念。 在農村地區的中年教師占據了較大的比例,由于農村地區條件相對惡劣,因此學校的年輕教師較少,在這樣的師資構成背景下,信息化難以得到推廣。 部分教師思想保守,且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減弱,信息化技術的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因此,農村學校要從思想著手,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宣傳交流,轉變教師的思維習慣,讓更多教師認識到信息化技術的現實意義。 另外,我們還必須考慮農村現實條件,教師要學習使用頻率較高的信息技術如P P T、電子表格等,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選擇性的學習。
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地區教學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信息技術與農村教學工作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話題,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學工作者要學會長遠考慮,深入探究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趙曉琴.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趙曉琴.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