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蕾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0)
鋼琴伴奏對視唱練耳課的重要性
高 蕾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0)
現今各大音樂院校和開辦音樂專業的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必少不了視唱練耳課。視唱練耳是學生的基礎理論課程,對這門課程掌握的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其他實踐課程的學習。但傳統教學是以培養學生音準、節奏為主要目標,很少有教師要求學生要像演唱聲樂作品那樣去學習視唱,同時忽視了鋼琴伴奏在視唱練耳課程中的地位,沒有使這門課程的價值真正得到體現。
視唱;鋼琴伴奏;音準;節奏;表演
視唱練耳課是各音樂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理論課程,也是學時多、基礎性強的一門課程。視唱是學生對音樂作品預見性的演唱,不能提前準備和練習,培養的是拿譜即唱的技能。練耳則是一種聽覺訓練,是對學生聽辨能力和記憶能力的培養。雖然這是一門基礎課程,但近些年它被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所重視。很多國內重大音樂比賽知識問答環節就有這么一項是考察參賽者視唱練耳的水平,因此對這門課程掌握的好壞能反映出學習者的專業綜合水平。
目前的國內教材以單聲部視唱練習為主,在后期加入多聲部,通過各種調性調式、首調固定調唱名法的練習來強化學生的音準節奏,培養他們的內心聽覺。傳統的視唱教學往往只注重音準節奏的準確度,忽視了把視唱作為音樂作品去表現。一首視唱曲掌握好音高節奏是必須的,然而不是目的,它還包含很多其他的音樂要素,如力度、速度的變化,情感的處理等。而這些只從教師的示范、教授和學生的體會中去獲得是不夠的,這時候就需要鋼琴助以一臂之力。沒有鋼琴伴奏的視唱練耳,人們只會關注旋律的橫向發展,而忽視了旋律的縱向結合。基于鋼琴的和聲支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作品的主題思想、旋律風格、音樂情感以致準確把握整體的音樂形象,另一方面也激發學生演唱的情緒,拓寬了音樂聽覺,提高了音樂的樂感。因此不可否認,視唱教學與聲樂教學一樣是需要鋼琴伴奏的,良好的伴奏可以給學生多方面的培養和教育。然而很多國內教材并沒有對作品配有鋼琴伴奏,教師或者彈奏單旋律或者即興伴奏,其對音樂的準確表現性有所欠缺,因此視唱練耳課的鋼琴伴奏必將成為本學科的教學改革重要內容。下面筆者將從即興伴奏與正譜伴奏兩方面進行闡述。
即興伴奏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運用普遍,但是很多教材沒有編配鋼琴伴奏,因此教師只能進行即興彈奏。在編配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
(一)和弦編配
視唱練耳教材中出現的作品有西方的,也有中國的,在編配和弦時首先要分析好作品的調式。西方分為大小兩個調式,以正三和弦I、IV、V級為主使用,輔以副三和弦II、III、VI、VII和弦。一般來說作品開始與結束使用主和弦(I級和弦),半終止則使用屬和弦(V級和弦)或者下屬和弦(IV級和弦)。中國作品主要以宮商角徵羽五聲調居多,六聲七聲調式也有,在彈即興伴奏時,除了運用三度疊置的和弦外,為了更好地與中國旋律風格相吻合,還可適當應用非三度疊置和弦。常用的有以下幾種類型:(1)代替音和弦:和弦中的偏音被它相鄰的正音所替代。(2)附加音和弦:在正常的和弦結構中增加某些新的成分。通常是大三和弦加大六度音或大二度音,小三和弦附加純四度或小七度音。(3)省略音和弦:除三和弦、七和弦的五音可省略外,三音也可以省略,僅由根音和五音構成空五度和弦。
(二)伴奏音型
視唱練耳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書中包含了數百首作品,其中有中國民歌改編曲目、國外民謠、國外著名聲樂器樂選段和訓練某種音準節奏的練習曲。選擇伴奏音型要多從歌曲類型、歌曲情緒、風格特征等方面考慮,盡量與旋律的節拍、節奏律動感相吻合。(1)在歌曲類型方面:抒情性歌曲可以選擇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琶音進行伴奏,彈奏時要注意音色的控制,輔以踏板的使用,將旋律的優美線條表現出來。速度較快的活潑歌曲可采用帶跳音的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進行伴奏,演奏時要注意音色的彈跳性,可不用踏板,以表現作品活潑輕松的情緒。節奏鮮明力度飽滿的進行曲則適合選擇柱式和弦進行伴奏,夯實的音響和積昂的情緒必能將作品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2)在歌曲情緒方面:在作品的實際演奏中,音樂的情緒會不時的發生變化,這時就需要將伴奏音型進行調整,以適應樂曲發展的需要。作品開頭往往選擇單聲部的伴奏音型,而在段落的反復和高潮時,則需要使用雙音、和弦等一些織體厚重的伴奏方式演奏,以烘托和渲染作品的氣氛。在結尾如果表現的是一種輝煌的氣勢,則可以使用和弦震音來營造持續性的音響效果。反之如果是以漸慢漸弱結尾,則可選擇琶音等較為柔和的方式結束。(3)在風格特征方面:有的伴奏音型要根據作品的風格來使用,譬如具有典型的新疆舞曲節奏特點的歌曲需要使用帶切分節奏的音型伴奏;像哈巴涅拉、探戈等舞曲性的歌曲需要使用帶附點節奏的音型伴奏。
對于視唱練耳課的鋼琴伴奏來說,選擇帶旋律的即興伴奏,能給予學生很好的支撐,鞏固加強學生對于旋律的熟悉度和準確性,使他們難以跑調、難以走樣。然而選擇無旋律的即興伴奏,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挑戰。無旋律伴奏是一種不出現歌曲的旋律,只通過不同的節奏組合而形成的伴奏音型來表現作品的內容。具體來說,它是將帶旋律伴奏左手所彈奏的部分用兩只手演奏出來。譬如彈奏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時,左手彈奏單音或者八度雙音的低音部分,右手則彈奏和弦;彈奏琶音伴奏音型時,左手從低音區進行琶音的彈奏,接著由右手順應左手的音區繼續進行高音區琶音的彈奏,或者由高音區向低音區返回的彈奏。使用無旋律伴奏能夠讓雙手之間的分工與合作變得靈活自如,伴奏音型的樣式與組合更加多樣、音區范圍也更加廣闊。但是由于它的無旋律性,因此對學生的音準、節奏、樂感等方面要求更高,所以它必須建立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作品的基礎上才能使用的。
目前視唱練耳教材帶有正譜伴奏的較少,國內的有趙易山主編的《視唱作品大賽作品集》;周溫玉、蔣維民編著的《帶伴奏視唱曲100首》和增補后的《帶伴奏視唱曲160首》;熊克炎編著的《視唱練耳嬌教程》。國外的有【法】亨利﹒雷蒙恩和【法】古斯塔夫﹒卡盧利編著的《視唱教程》;【法】布爾諾維爾編著的《法國視唱教材40首》。這些重要的參考資料說明了帶正譜伴奏的視唱練耳教材愈來愈受到專業人士的關注。正譜伴奏比即興伴奏的嚴謹性要高很多,它是由編曲者寫作出來的,和聲的運用和伴奏織體的選擇與作品更貼合,更準確;作品內容、風格、情感等諸多方面的表達也更加真實可靠。這種伴奏更像是聲樂上的伴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指引著學生在進行視唱時,除了要保證音準、節奏的準確之外,還要保持一種表演的狀態,即通過優美的聲音、強弱的處理、情感的投入來聲情并茂的表現歌曲的內涵,這才是視唱的最終目的。
鋼琴伴奏與視唱訓練的一體化教學,無論對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體系的完善還是對其他音樂課程的學習,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視唱教學中,應該從僅僅關注學生的音準、節奏的傳統教學向能夠完整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內涵等更高水平的演唱所轉變。同時,視唱教學中鋼琴的應用不能是隨意的,更不能敷衍了事,而應是有目的、有選擇、有計劃地應用;其伴奏的形式則應根據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鋼琴伴奏形式,輔以學生的演唱,使其達到藝術性的、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真正體現出鋼琴的運用在視唱教學中的藝術魅力。相信隨著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這一必要的教學手段定會逐步成為一種普及性的教學手段。■
[1] 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 彭輝,鄧婧.視唱教學中鋼琴伴奏的藝術性.音樂天地,2006.
[3] 凌娜.淺談鋼琴正譜伴奏在視唱教學中的功能與作用.音樂天地,2010.
[4] 馬玉峰.視唱課教學改革的一點建議.人民音樂,2008.
[5] 馮蕓.音樂才能與視唱練耳訓練.黃鐘,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