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林
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高郵 225600
班主任的第二角色:心理醫生
孫宏林
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高郵 225600
對于健康的理解,人們往往有著其認知上的片面性。大部分人往往認為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疾病,那就是健康的。而真正的健康應該除了是指人的生理健康外,還應包括心理的健康和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樣,人們對于“體罰”的認識也僅局限于對身體的傷害,而忽略了對心理的傷害。學校領導對學生生理的傷害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而對學生“心理”上的傷害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不會去處分使用了“心理懲罰”而使學生受到傷害的教師。況且對用了“心理懲罰”而產生的后果,沒有評估的標準和相應懲罰的法律法規。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懲罰”的危害遠遠超過對學生生理上的傷害。教師都學習過教育心理學,都清楚:身體的傷害是能通過藥物治愈的,但心靈上的創傷卻是難以愈合的。多年的教育實踐和現實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事例足以證明這個觀點。
我所在的是一所位于縣城的中等專業學校,學生來源于不同鄉鎮的初級中學。在初級中學三年的學習中,因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使得學校非常注重升學率而片面的追求考試成績,使得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而老師、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值又過高,雖然他們努力了,但總是達不到老師、家長的要求,所以總是換來家長的指責或老師的批評,而產生厭學心理。這就使得老師往往只注重極少部分高分學生的培養,而忽視了大部分成績一般的學生和少部分低分學生的成人成才的教育和引導。而最終到我們學校的恰恰是后者。三年的放任自由,使得學生少了自我的約束和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卻多了爭強好勝,心浮氣躁,遇到一點小事,不能冷靜的處理,而用爭吵及武力解決。我帶的班級中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班上的王同學與同桌李同學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發生矛盾,最先兩人只是發生口角,然后發展為拉拉扭扭,在拉扭中竟把李同學的課本撕壞了,最后競演變成雙方動手打架。在班級同學們的勸解下,兩人才罷了手。事后李同學找到我的辦公室,向我訴說此事。當一直從嚴治班的我,聽到后,火冒三丈,十分氣憤。于是,找來撕書的王學生,也沒有向他詢問當時的情況,就信口開河地訓斥他:“作為一名高中生,兩人有矛盾,有什么不能好好說,好好交流。竟然動手。這不就和社會上的小流氓一樣。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你以為動手能解決一切問題嗎?這就是道德敗壞的表現,你這種行為就是流氓行為……。”王學生聽著我的訓斥,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緊緊的咬住嘴唇。當時我一轉念,感到自己處理該問題時,有點太輕率,可能偏信偏聽了,可能已傷害了這位學生的自尊心。我調整自己的心態,變換輕松的語氣反問王學生聽了我的責問有何感想?王學生哭泣著對我說:“我感到非常委屈。老師,你處事不公。”我輕輕的拍拍他的肩膀,微笑著對他說:“現在你應該知道不冷靜的后果了吧!老師我不冷靜,就會不能公平公正的處理事情,而會讓自己的學生受到委屈。你們兩人遇事不冷靜時,又會有什么后果呢?”于是我讓他心平氣和的把事情的經過講給我聽。其間,我不時的詢問其中的各個細節。然后,我將李同學的事情描述也講了一遍給他聽,再結合他們的講述,我將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給他聽。通過細節的分析讓他了解自己的不冷靜和自己的錯誤,同時也分析了李同學的不足與錯誤。并反問他:“這件小事是不是一定要發展為動手打架?是不是可以避免?我們能不能夠包容自己同學的不足與錯誤?”最后和他開玩笑說:“如果遇到事情,大家都不能冷靜,雙方動手開打,那我們學校就不是學校了,改成武館好了。”他聽了后,摸了摸自己的頭,有點不好意思的笑著對我說:“老師,剛開始,我認為自己沒有先動手。一直認為全是李同學的錯,我沒有錯。你批評我,讓我感到很委屈。覺得老師偏心,不公平,對我不信任。老師說我是流氓,我就決定做流氓好了!就想以后有機會把班上其他同學的書也偷偷地撕了,看你如何解決?現在聽你一分析,我也知道了自己并不全對,也有自己的錯誤。老師你不要說了,請給我一次機會,讓我自己來處理這件事吧,我會和李同學相處好的,也會和所有同學相處好。請你相信我”我笑著點頭同意。
事后,我找別的同學了解情況。了解到他對這個事處理的相當不錯:自己當全班同學的面向李同學道歉,并在班上做了事情分析與反思。對自己作了批評。而且到學校書庫買了本新書賠給了李同學。在他的影響下,李同學也積極的向他道了歉,也在全班作了自我檢討。兩人握手和好了。現在兩人的關系比以前任何時間都好,就像一個人似的。還真有點不打不相識的感覺。我暗暗慶幸自己沒有沖動處理。過了一周時間,在班會課上,我通報了上周發生的事情,王同學和李同學都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我表揚了他們勇于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行為。下課后,兩位同學主動找到我,對我說:“老師,上課時,你表揚了我們,而沒有批評我們,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在以前初中時,發生這樣的事,一頓批是少不了的,更不談寫檢查叫家長了。”我對他們說:“這些你們不都做了嗎?都作了自我批評,并且都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作了改正。還要怎么樣呢?”并激勵他們說:“你們在為人處事這方面有了進步,但我發現你們在學習這方面還沒有進步喲。”我又和他們分析了各自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和改變的方法。他們都在認真的聽,事后也確實認真的做了。對于他們的改變,我及時的給予了表揚和建議。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他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成績上升了,并帶動了班級其他同學。班上的課任教師和學生的家長都向我表示這兩孩子變化太大了,都感覺不是他們倆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這件事,讓我更清楚的認識這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若我們不能認識到這點,不尊重他們,反而去傷害他們,其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如果這樣,可能因為你是班主任,而會讓學生有點怕你,但學生并不會尊敬你、信任你,而會采用別的方法,當面一套,背面一套。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那就說明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班主任工作也是失敗的。這恰恰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的。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心理懲罰”常常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充滿痛苦且無法抹去的傷痕,這會使得學生喪失改正錯誤的勇氣和熱情,更嚴重的甚至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以致發展為可怕的變態心理,從而葬送掉他的一生。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我們都清楚的知道,嚴重的體罰不僅會致人傷殘,甚至會致人死亡。同樣,我們也應該清楚的知道:“心理懲罰”也絕對不僅僅會是使學生的精神方面“營養不良”那么簡單,嚴重的,同樣也會使學生的心靈遭到扭曲,身心受到傷害,甚至喪失生命。通過與受過“心理懲罰”的學生交流勾通,了解到他們都不同程度地認為班集體大多數成員對他們是否定的,從而使得他們產生消極的情緒,而變得抑郁、厭世、怕與人交往等等。所以在這,肯請我們的老師們,在你要對學生施行“心理懲罰”前,一定要回味一下前輩們給我們的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從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點這方面來看,青少年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他們的情感和情緒的轉移而轉移的。他們的日常行為常常表現為不能用理智去支配個人的情感,而是用情感去支配理智和行為。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時,應該注意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留意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而達到最終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標。我們應該像心理醫生那樣,耐心細致的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的每個細節。對學生的問題和回答作出肯定,讓他對你有認同感,從而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信任、理解,而達到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這一根本目的。我曾與同校的一位老教師談到學生的教育,抱怨學生難教育。他告誡我:“對于犯錯誤的學生,要用好的環境去包圍他,展現以美好的前途,能讓他有尊嚴的、主動的且充滿自信的去克服他自己的缺點,改正他的錯誤。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我們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對話,做到將心比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己的關心、愛心去換取學生的真心。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充滿深情的話語去撥動學生的那根深藏于心底的那一根脆弱的弦,從而激發學生雪藏的上進心。我們切忌用冷漠、諷刺、挖苦等去應對學生的發生的偶發問題。而應變“心的懲罰”為“心的關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
總之,我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尤其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一定切忌使用“心理懲罰”。我們應該讓每一位班主任都成為一名醫生,能指導或幫助學生去除身體上的疾病;更要讓每一位班主任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醫生,去保護我們學生心靈中那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從而促使他們揚起奮進的風帆——自信心,成功到達勝利的彼岸。
[1]魯芳.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第3版).2016-4-1.
[2]心理學與生活.中國紡織出版社.
[3]做一個老練的新班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
[4]劉堅新,鄭學志.班主任工作的55個鬼點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06.
G
A
1006-0049-(2017)19-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