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
李 婷
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變,而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借助現代先進的網絡資源優勢,通過數字化技術將教學內容進行傳遞,根據現代學習理論,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加以整合,這種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促進學生、教師和教學資源之間的有效溝通,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進行結合,將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1]。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在“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體現出教育事業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特定環境中來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穩定的結構形式,通常包括理論基礎、操作步驟、教學目標、評價標準及實現條件等要素。而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則是通過信息技術,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指導,在人機交互的環節中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而結構框架則主要是學習引導者、學習者、互聯網、學習資源等組成的一種穩定結構,通過人機交互的形式進行教學組織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等所組成的教學體系[2]。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去中心化。傳統教學模式是將教師作為課堂中心,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工作都完全是教師為主導,在新型教學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程設計、課程選擇、課程評價等諸多環節中去。第二,資源配置高效性。互聯網技術為英語教學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且獲取方式較為簡單,通過海量教育資源用更低的教學成本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使學習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且具有高效性。第三,學習自主性。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自主性更強,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英語成績得到提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技術選擇英語學習資源,使課堂教學和業余學習得到結合,實現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有效結合[3]。第四,教學思維開放性。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下的英語教學工作,使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更加具有活力,通過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習者、學習指導者和學習資源之間的連接,通過學習資源共享實現學習資源的機會,讓各個英語愛好者形成一個智慧群體,采用共贏式的學習思維代替傳統的學習模式。第五,教學評價數據化。在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記錄,并對各項學習數據進行及時收集與處理,可以更好的預測出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對學習者的評價工作進行實時反饋,從而實現沉浸式教學。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雖然具有趣味性、便捷性,信息較為豐富,并吸引了廣大學者,但受到客觀環境和師生因素的影響,并未能徹底擺脫傳統填鴨式教學束縛,互聯網時代下現行教育體系并未得到真正的改革與優化,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限制,教學內容僅僅只是用PPT展示出來,在手機上閱讀的方式并未實現[4]。大部分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仍然只是片面重視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語法教學,學生在記憶單詞中僅僅只是靠死記硬背的方式,缺乏口語練習的環境,導致英語學習十分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以下就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
(一)學生因素
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缺乏認同感,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強的依賴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但由于其缺乏互動性難以及時得到反饋與幫助,且學生自身缺乏學習自主性和驅動力,導致學生難以進行深度學習,學習效率低,進度緩慢,學習策略缺乏有效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互聯網的豐富資源時常常會感到困惑,不能選擇有效的學習內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造成教學資源浪費和學習時間浪費。
(二)教師因素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師需要承擔起網絡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開發與設計,如參考資料、教學輔導、教學內容、教學互動、學習任務、在線測驗、直播課堂等多個環節與內容,并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視頻、音頻、圖表等多種功能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較低,在實際教學中并不能很好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也不能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對網絡課程的開發與設計難以順利展開[5]。與此同時,部分教師認為新型網絡教學模式在備課過程中費時費力,學校對于新型教學模式的展開與實踐工作缺乏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使教師工作積極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客觀環境因素
客觀環境因素主要是指學校的教學設備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如計算機硬件配置、網絡學習平臺的搭建、局域網網絡連接等問題,在大學英語新型教學模式下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要求較高,但由于目前在大學校園中的校園網速普遍較慢,WIFI覆蓋率低,對大學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展開產生制約。除此之外,學校中教學資源缺乏,對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較差,且教學網絡平臺的搭建不完善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興趣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呈碎片化形態發展,早期在互聯網學習模式下主要集中于PC端,學習者主要是在電腦前進行學習。目前,互聯網教育平臺下將教學時間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深度的整合,學習者僅僅可以通過電子設備登陸學習平臺即可進行學習,無需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大大降低了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互聯網+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意味著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學生在課堂中通過移動終端用戶和PC端進行在線查閱資料及相關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得到創新與拓展,教師也可以通過網頁中的英語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輔助,甚至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實現線上教學,如點名、布置學習任務等,學生也可以在微信平臺上完成作業[6]。在課余時間下可以登錄學習平臺,利用排隊、等車等碎片時間進行在線學習,并通過QQ、微信等和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在線交流與溝通,在這樣的環境下使手機、電腦、網絡等成為學習必備工具與學習重要途徑,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將教學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進行緊密的聯系,使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實現有效結合,可以滿足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需求。
(一)教師因素的教學策略
“互聯網+”時代下,將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這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內容,線上教學已經成為教育行業的新形態,具備實用性和便捷性的特點,將優質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學習者呈現出高質量的教學內容。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資源整合仍是一種難題,教學模式優化主要是以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為主,通過增加模擬實踐、線上測試等多種教學活動,或是讓學習者與實習單位對接,打造一個封閉式的產業教學模式。對教師來說,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不僅要將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進行轉變,還要將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轉變,從“授業者”轉變為引導者、協調者、設計者、開發者[7]。在教學內容上需要根據個性化和針對性的教學原則,將傳統授課方式轉變為在線教學、虛擬實驗、在線討論、短視頻等多種內容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這一時代下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英語理論知識水平,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二)學生因素的學習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習被動接受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以及對高素質人才的發展需求,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被動變為主動,并不斷提高學習者在教學設計中的參與感與認同感,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的局限性,但要將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還要充分利用場景學習、人機交互、語音測評等信息技術,開發出全新的英語教材,為學生英語學習打造出移動學習平臺。此外,還要通過數據分析軟件將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詳細記錄,并為教師提供學習報告,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活動。這種數字化的教學模式營造出一種真實的語言練習環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認同感。
(三)客觀環境的有效對策
當前人們主要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獲取網絡信息,而移動終端設備也是未來教學模式發展的主要趨勢,學校應該意識到媒介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并充分利用移動工具、在線網絡平臺和社交網絡搭建大學英語教學平臺,讓學生可以借助校園WIFI和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打破時間與空間環境限制,這種線上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與補充[8]。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通過創建微信群、QQ群、訂閱號、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方式來彌補在線教育不足之處。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不受時空限制進行個性化、差異化學習的需求。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是現代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也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在“互聯網+”時代背景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需要在探索中進行不斷變革,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限制,滿足學習者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實現師生的在線交流與溝通,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為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的應用提供支撐力量。
[1]王悅.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互聯網+”時代下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口語教學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17(04):31-33.
[2]陳婷婷.“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2017(04):134-135.
[3]陳勁波,鐘韞霞.“互聯網+”時代“卓越工程師”大學英語合作教學模式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4]葉玲,姚艷丹.“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討[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2):288-290.
[5]孫麗莎,李盼,閻軍.基于互聯網+的跨媒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交際,2017(06):58+57.
[6]徐來永.“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與策略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02):137-138.
[7]侯先絨,高思文.互聯網-+時代CALL環境下ACT交互式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設計與實施[J].外語與翻譯,2016(04):57-63+98.
[8]張楠楠.基于慕課時代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103-104.
H
A
1006-0049-(2017)19-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