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瑾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對外漢語教材《中文聽說讀寫》在初級漢語短期培訓班中的應用調查報告與分析
——以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暑期漢語培訓班為例
鄭 瑾*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是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與極妙國際教育集團共建的“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坐落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作為中國首個創新性來華留學項目,“中心”通過與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建立“星空聯盟”的合作關系,給美國留學生提供機會,在成都的校園里選修全部英語教授的美國大學課程以及漢語和中國文化類課程,并且學分可順利轉入美國母校。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暑期漢語課程學習的培訓班所使用的漢語教材便顯得尤為重要。
而事實上,《中文聽說讀寫》(Integrated Chinese)是大部分美國大學中文課程所選用的教材之一。因此,該中心自然而然地就選擇了這套教材作為中文學習的核心內容。根據王曉鈞的統計,《中文聽說讀寫》在美國的中文教材普及率排在首位。這套教材是由Cheng & Tsui Company出版的,1997年首次印刷。目前該中心使用的是2016年印刷的第三版,相較于前兩版,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例如課程由之前的11課改為10課,刪去了第十課“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并將原來的第十一課“Transportation”改為現在的第十課。第一冊還配有漢字練習冊(Character book),輔助學生練習漢字。
(一)《中文聽說讀寫》的基本內容
該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初級班目前學習的是第一冊的內容。他們將在五周之內完成由入門簡介和10篇課文組成的全部內容。其中每課均包括詞匯、課文、語法、句型,此外還加入了各類英文注釋、額外的超綱詞匯和文化知識要略。第一冊的設計主要適用于初級水平的學習者,旨在讓漢語初級班的學生通過大量的語音、詞匯、語法和相關文化知識的學習,達到培養并提升中文口語交際的能力。以下是這本教材的目錄,均是按照主題式教學法的方式編排的。具體如下:
Topics Covered:
1.Foundation:pinyin and basic expressions,
2.Greetings,
3.Family,
4.Dates and Time,
5.Talking about Hobbies,
6.Friends,
7.Making Appointments,
8.Studying Chinese,
9.Shopping,
10.Transportation.
(二)成都美國中心暑期漢語短期培訓班的基本情況
筆者所在的今年這批暑期漢語短期培訓班,為期五周,從6月2日到7月8日。一共有三個年級,初級漢語班、中級漢語班和高級漢語班。初級班共有9個學生,分別來自美國各個大學,其中唯一的一個女生來自Carroll University;六個男生來自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語言學專業;一個男生來自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還有一個男生來自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他們在來中國之前,只有兩個學生曾經在其他地方接受過1-2個月的漢語培訓,其余七個均是零基礎。該中心給他們安排每周每個工作日上午8:30-11:45作為漢語課程的學習時間,8:30-10:00為第一節,中途不休息;10:15-11:45為第二節,中途不休息。每節課均有兩位不同的教師交叉上課。此外,每周每位學生還需參加半個小時的office hour。最后,每周還安排了相應的文化課程,例如學習書法、剪紙、太極等等,活動內容相當豐富。
(一)調查過程
為了保證論文的水平和質量,以及數據和論證的準確性,采用了三種方式進行調查研究。
1.實驗法:筆者應用《中文聽說讀寫》教材對該中心暑期初級漢語短期培訓班的學生進行了五周的教學實驗。
2.問卷調查法:教學臨近尾聲,筆者發放了問卷并調查了學生對本教材的反饋。
3.訪談法與評價方式:本人對旁聽的其他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通過其他教師的課堂觀摩和學生對教材的評價以及自己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教材上的問題等各方面,搜集并了解了該教材的應用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筆者發放了9份問卷并調查了9位學生對本教材的反饋,兩天之內一共收回9份有效問卷。筆者設計的主要問題是教材本身是否有缺點,教材的難易度,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以及學生提出的其他意見等。據此,筆者從調查問卷當中看到了如下問題:
一、7個學生認為這本書還是存在一些缺點的,只有一位同學認為沒有缺點,一位同學認為有很多缺點;對于4個學生來說,這本教材十分困難,還有三個同學認為不是很困難,剩下兩位學生認為不困難;此外對于絕大部分的同學來說,聽和說是最重要的部分;對于本教材的其他要求,要求最多的是給到更多的例子,其次是及時更新和多樣化的練習題,最后才是加入更多的圖片和英文釋義;在最后的自由建議部分,只有一個學生認為本教材很好,其余8位同學都有不同的意見,例如需要更多拼音、圖片、漢字練習、語法釋義、例子以及及時更新等,這些都與上述表格的調查互相補充。
事實上,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筆者總是聽到學生抱怨進度太快跟不上節奏。《中文聽說讀寫》的課時數安排與美國大學學期的學時特點基本相符。一般是6周為一個學期,這本教材一共11課,本應該在15-16周左右完成,而現在卻要在5周之內完成,十分不合理。初學者入門本來就困難,在入門階段的學習,比如拼音、筆劃、偏旁部首等部分花費的時間比較長。目前初級班的學生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只有三個小時,學習時效不充分,基礎知識也就難以打扎實;長此以往,學生的漢語水平難以有質的突破。
除了調查問卷,筆者對旁聽的其他教師和學生還進行訪談,通過其他教師的課堂觀摩和學生對教材的評價以及自己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教材上的問題等各方面,搜集并了解了該教材的應用情況。
首先,筆者邀請了該中心的暑期漢語短期培訓班總負責人前來聽課。該負責人總共聽了三次,每次40分鐘左右,聽后當天即交流心得與看法。她指出:“這本教材讓學生感到壓力大,無聊甚至厭學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課程的主題并沒有多大的實用性,且安排不合理。例如第九課shopping應該安排在第三課左右,而不是等項目都快接近尾聲了才來學習如何出門買東西。這些來中國參加項目的美國學生時間很緊張,不熟悉情況,買東西這種日常最基本的對話就該放在前面。還有studying Chinese這種主題不適合初級漢語短期培訓班,他們才幾周的時間,很難全面了解到漢語的各個方面,所以實用性也不大。”
筆者還邀請了在該中心實習的老師聽課,總共兩次。該實習生反饋到:“學生的課堂情緒不高,到課程后半截就懈怠了。雖然任課老師已經激勵設計了游戲環節來調動大家的氛圍,但是效果不明顯,可能是課本內容陳舊造成的。這個日新月異的全球化社會,課本內容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要更新,甚至一幅圖片都需要仔細斟酌才能印刷在書本上。”
由于本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都是在美國完成的,內容也十分符合美國學生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在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個方面,尤其突出。例如,《中文聽說讀寫》在課文的對話都是非常符合日常交際,內容場景都設定在美國,減少了學生由于不熟悉目的語的語言環境而產生的厭學現象。但是,這本教材本身的缺點以及此類暑期短期漢語培訓班在選用教材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教材應該及時更新。在這個迅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大背景下,一成不變或者變化緩慢都不是正確的選擇。相應的出版社和編寫人員應該及時更新書上的題材、內容和圖片等。例如,教材第九課:買東西。課文的對話是這樣的:
(李友在一個商店買東西,售貨員問她…)
售貨員:小姐,您要買什么衣服?
李友:我想買一件襯衫。
…………
李友:也不錯。一共多少錢?
售貨員:襯衫二十一塊五,褲子三十二塊九毛九,一共是五十四塊四毛九分
李友:好,這是一百塊錢。
售貨員:找您四十五塊五毛一分。
對話還涉及到了“分”這個人民幣已經淘汰了的單位,如今在現實生活當中已經不會使用了,很多人甚至都在網上購買商品。因此,書本上的相關內容都應該及時更正使其與時代接軌,而不是脫軌,否則完全違背了培養交際能力的宗旨。
其次,教材的內容上多少,怎么上,都應該根據時間來決定。明明只有5個星期的時間,卻要完成15個星期的課程內容,這是不合理的。盲目的趕進度,只會適得其反。學生應該對所學的內容有足夠的時間去復習和預習,而不是一味地跟著老師打快板。例如初級班的一個女學生,明顯在第二周周考的時候拖了全班的后腿。只考了43分的成績,就是因為她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雖然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但是也記不完當天的所有新詞和語法。此漢語短期培訓班只有五周,每周五都有小型測試,此外還在課間穿插了很多中國文化課的學習,那課本內容就應該縮減。五周可以只上五個單元,前提是每個單元都學得扎實,才能為以后升上中級班打下牢固的基礎。
最后,教材的編排還應做以下幾點調整:1、增加多樣化的例句和注解。漢語初級班的美國學生需要這些例句來強化新學的語法和句型。本教材一個語法點一般是3到5個例句,但是有些語法點比較復雜,可以增加到7到8個。如此,學生可以在不同的例子里面充分把握該語法點的用法和特點;2、中英翻譯需要更加考究,而不只是機械的翻譯漢語表面的意思。例如,“下個星期”的釋義居然是“the week below”,而在單詞表里“下個”釋義為“next one”。學生在此處就產生了巨大的困惑,直接在課堂上表示“below”這個翻譯相當不地道。3、更多的插圖和練習題。這一點也是很多學生所喜歡的。在他們眼中,插圖可以更好地幫助認知生詞、短語和語境,僅有的插圖根本不能足夠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練習題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
綜上所述,對外漢語教材《中文聽說讀寫》在初級漢語短期培訓班中的應用情況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值得反思和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在今后的短期漢語培訓班的教材使用和選擇中,我們不僅要充分考慮到漢語學習者的交際需求、學習階段、學習時間和學習能力,還要考慮到這套教材在趣味性和時效性方面的問題。通過調查和分析《中文聽說讀寫》在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暑期漢語培訓班的應用情況,希望能夠對今后相關機構選用教材、編寫教材、教學大綱安排等有所啟發,以此來更好地促進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
[1]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2/11-05/4300772.shtml.
[2]王曉鈞.美國中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世界漢語教學,2004(1).
鄭瑾,女,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5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H
A
1006-0049-(2017)19-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