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瑜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1200
論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
張 瑜*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1200
職業倦怠是人們在職場中待久的逆反心態,已成為職場的一種通病,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而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日常生活中也要幫助學生,因為工作性質較為特殊,儼然這一職業已成為職業倦怠的人群。這種現象的不斷蔓延不僅對輔導員的身體和心理會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對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帶來不便,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和成因,探討消除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對策。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改革,高校的高等教育已然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而且高校在不斷擴招,學生群體在不斷增多,高校輔導員這一職業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者,與學生交流最多,輔導員的個人精神面貌、言談舉止都會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給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帶來影響,而高校輔導員的特殊工作性質導致輔導員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近幾年,高校輔導員的隊伍散漫、辭職等現象的出現就是因為對職業倦怠,如果這種現象一直蔓延下去對于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和學生的成長會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會影響到高校的校園構建和學校的問題。
(一)自我價值認同感低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性質較為特殊,工作較為繁瑣,在日積月累的高負荷工作下,他們會有消極的心理,對于自我的價值認同感很低,覺得自己工作累,認為工作量與工作回報完全不相符,認為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因為大多數的高校輔導員都要是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學歷,種種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偏差會讓他們對自我的價值感認同感變低,他們覺得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完全沒有價值,也沒有前途可言,對這樣的職業喪失掉信心。
(二)身體和心理的耗竭
身體的疲倦和心理的抗拒是高校輔導員最普遍的職業倦怠現象,對工作不上心,沒有剛開始的工作熱情,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覺得厭煩和沉重,極易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對學生失去耐心,在工作崗位上偷懶,對工作上的所有都提不起興趣,對工作的成就感沒有剛開始那么高,完全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這樣會直接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嚴重影響高校對學生工作的開展進度,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一)角色定位不明確
高校輔導員是在高校從事對學生管理和服務的職位,與學生的接觸最緊密,是高校對學生開展工作的紐帶,有著管理者、教育者、服務者等多重角色定位,雖然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的引導者,但是其實呢?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服務和管理,工作內容相當繁瑣,而社會上對高校輔導員的認知感的下降,也讓高校輔導員對自己角色定位相當模糊,這樣模糊的角色定位容易使高校輔導員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職業倦怠,這也是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產生。
(二)職業發展瓶頸
高校輔導員一職雖說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但是在日常繁瑣的工作中,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高校輔導員的學歷一般都是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學歷,但是高校輔導員卻在評職稱、薪水上都要比專業教師低,可以說,高校輔導員是沒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晉升的空間,對于自己職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三)高強度的工作內容和壓力
高校輔導員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事務,在日常生活中,要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矛盾、爭執,避免發生學生之間的惡性事件,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在學習上,要下達學校日常收費等通知,以及任課老師突發事務的通知,思想道德方面,要時刻注意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偏差,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生活、情感等情況,這些繁瑣的高強度工作內容會讓大多數的輔導員感到身心疲憊,工作熱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慢慢的就導致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問題。
(一)積極緩解高校輔導員的壓力
作為學校,是有義務緩解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和做心理疏導的工作的,這不僅對于學校對學生工作的開展有著良好的作用,也對高校的穩定有一定的幫助,在某些程度上避免了高校人才的流失,高校應該定期組織輔導員進行一次心理疏導和問題排解,讓輔導員對于自己工作的不滿反饋到學校,由學校進行集中式的解決,而且高校應該給予高校輔導員職業晉升的機會,讓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充滿動力,在物質方面,學校可以給予輔導員一定的生活補貼和精神補貼,讓他們覺得學校還是非常重視他們的,物質上的獎勵會激發他們對工作的熱情。
(二)為高校輔導員打造多元化平臺
在教學改革以來,高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客觀需要的前提下,努力為高校輔導員提供廣闊的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工作能力,不能只讓輔導員負責學生的管理任務,也應該給予他們多一點的科研工作,讓他們能保持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他們職業倦怠的心理,還可以增加他們對工作的熱情,能更好的促進他們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能更好的管理學生,開展學生的工作。也應該適當考慮輔導員這一職業的任職年數,給予他們更多晉升的機會,拓展他們的工作發展空間,從一些程度也可以減輕職業倦怠。
(三)高校輔導員的自我調整
以上說得都是外界對于緩解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所做的努力,而作為一個高校輔導員自身,也應該客觀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職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在工作中,應該及時的發現職業倦怠的問題,及時的做出調整,以最好的精神面貌進行自己教育學生的工作,在面對工作的壓力,應該學會自我解壓,適當的進行勞逸結合,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御職業倦怠的能力,時刻保持一顆客觀豁達的心,才能在工作中得到自我實現的價值。
[1]何峰.高等學校學生輔導員職業倦怠分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2):111-115.
[2]童玉玲.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象透視:成因及干預措施[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2(06):4-7.
[3]江莉娜.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感產生原因及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3(02):91-93.
張瑜(1988-),女,漢族,河南商丘人,學士,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G
A
1006-0049-(2017)05-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