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玲
(益陽師范學校,湖南 益陽 413000)
實施分層教學組織聲樂訓練
王文玲
(益陽師范學校,湖南 益陽 413000)
聲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集體授課、小組授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使三種不同層次的教學模式在聲樂訓練中相互補充、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共同提高,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和良好的聲音意識,從而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演唱技巧。
實施;分層教學;組織;聲樂訓練
針對學生個體水平差異很大,班級中學生組成形式﹑專業(yè)特點﹑男女比例等又各不相同的現實狀況,筆者在聲樂教學中經過反復實踐,確定了分層教學法為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即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真正體驗到收獲的喜悅﹑成功的快樂。
集體課是聲樂教學中層次教學法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集體課注重把握學生的整體水平,循序漸進地按以下步驟進行訓練。
1.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
循證護理學綜合了臨床最佳的護理經驗,針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可行的護理措施,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最大程度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務,滿足患者疾病康復的需要。隨著醫(yī)學技術不斷的進步與完善,患者的治療需求也越來越高[6-7],循證護理的實施依據是實事求是,同時也是護理人員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措施。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護士打破了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通過查閱文獻不斷改進護理工作,保證護理工作具有更加科學的證據。綜上所述,采用循證護理可有效的降低護理工作者及患者家屬護理的工作量,值得臨床推廣。
這既是發(fā)出高質量聲音的重要因素,更是學生轉變觀念﹑提高聲音質量﹑分辨聲音能力的必由之路。唱歌的門道千差萬別﹑多種多樣,但根本基礎相同,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因而有寬廣的音域﹑良好的呼吸支持和控制能力,能高能低﹑收放自如,要求聲音具有美感,并且能充分唱出來,吐字要清晰,不能含在嘴里。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聽辯能力是學習聲樂的必備條件之一
2.讓學生了解聲樂學習的規(guī)律
在一個企業(yè)運作過程中資金就像血液一樣,維持著一個公司的正常的運作。一個公司是否成功也是看這個公司的盈利額來說的。這可以看出資金對一個公司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路橋建造中資金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項目工程中材料的購買、人工的費用、器材的費用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沒有資金的支持就無法完成路橋項目。如果一個路橋的成本控制做得不好,將嚴重地影響項目的進程。
只有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并始終以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從大處說,如何改進和消除產品的“非功能性缺陷”,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領域;從小處講,如何將產品和服務的細節(jié)提升,是質量經濟、創(chuàng)新經濟的必答題。
在保證無聲練習和演唱不至于脫節(jié)的前提下,進行無聲練習后融合有聲練習,使學生對自身的發(fā)聲器官﹑呼吸器官與共鳴器官的運用有機結合,從而達到聲音完美統(tǒng)一。訓練中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規(guī)律,在不脫離無聲練習的基礎上,從哼鳴練習二﹑三度音程開始,逐步進行到五﹑六度音程﹑閉口音﹑開口音和跳音練習等,如:1 2|3 2|1-|到1 2|3 4|5 4|3 2|1-等,使學生能夠將無聲練習的這種感覺融入到有聲練習中。訓練中曲目的選擇建議采用音域不寬或者難度一般的歌曲,如《送別》《花非花》《康定情歌》《二月里來》等,讓學生在演唱時既不感到困難又能夠唱得舒服。
學生只有準確地分辨出聲音的好壞,才能更好地為以后的聲樂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4.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
作為老師應當時刻注意多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豐富的知識﹑自然的教態(tài)和先進的教學手段,來輔導學生和影響學生,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獲得與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使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到相對完美的統(tǒng)一。對于這一點,音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在聲樂教學前做到對每個學生的聲音條件的了解,包括其音準﹑節(jié)奏感﹑咬字﹑吐字和歌唱的感覺。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失,方可確定較為科學的分層教學目標。
此外,較之于其它教學模式,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在其成員組成方面有其獨特性,不同年級的學生以工作室制為單位參與創(chuàng)作,這打破了班級授課制的限制,更加類似于“五齡組”(同齡和上下兩歲年齡)人員構成[6]。“五齡組”人員構成模式也是教育學上所追求的的較為理想的狀態(tài),在“五齡組”組成的團體內,其互動和博弈的豐富程度遠超同齡組團體。正是由于在“五齡組”團體中,成員間的知識面更加豐富、知識掌握程度也不同,更利于同輩學習的開展,同時工作室中的骨干成員在一定條件下也能擔負起“導師”的職責。
根據學生原有的條件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然后在此基礎上將學生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在集體課的基礎上進行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3.無聲練習和有聲練習
2.對于聲樂知識“一窮二白”的學生進行訓練
首先要建立正確的呼吸方法,了解氣息在歌唱中的作用。中國古代音樂家就提出“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氣為聲之本,氣乃聲之帥”之說,由此可見,在歌唱中科學運用氣息是相當重要的。
呼吸是人體的一種自然功能,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喉﹑咽﹑氣管﹑支氣管﹑肺﹑橫隔膜﹑胸﹑腹部等。人們平時的呼吸,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是無意識的,吸氣淺﹑薄,大多數生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均認為,歌唱的呼吸方法就應為“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是目前最科學﹑最完善的呼吸方法: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兩肩和胸部放松,切忌不要抬著。吸入的氣息在身體下部肋骨附近擴張。由于橫膈膜下沉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越往下膨脹度越小。小腹則要收縮,背部也有感覺,脊柱盡管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是能夠動的,而且也必須是擴張的。吸氣量不能夠過淺,如果氣吸得太淺,就會憋在胸部,造成聲音的單薄﹑發(fā)漂,還會引起喉頭和頸肌的緊張。但是氣必須吸下去,因為只有下得去,聲音才能夠上得來,正如古代唱論所說——氣“沉于底”,聲“灌于頂”。但也不能過深,否則容易造成人為的壓力,使聲音僵硬;呼氣。在歌唱用氣時,依舊要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橫膈膜在呼氣時仍然要保持吸氣時下沉的狀態(tài),不允許一下子放松,只能夠是逐步地放松。要盡力控制氣息緩緩地向外吐出,盡量有控制﹑有節(jié)奏地呼氣。同時注意節(jié)省用氣,在需要換氣的地方換氣,不能隨意換氣,不需要的時候不換氣。氣息應當與聲音同時發(fā)出來,盡量避免氣息單獨流出來的時候時發(fā)出聲音。像這種有控制的呼氣,要求能夠長期堅持鍛煉,才能獲得相對滿意的效果。支點。橫膈膜屬于吸氣肌肉,小腹是呼氣肌肉,當橫膈膜下降控制氣息的時候,小腹有一種推氣的作用。如果只有小腹的推氣,沒有橫膈膜的控制,氣息很快就會跑光。相反,如果僅有橫膈膜的控制,而沒有小腹的推動,氣息就會出不來。因此,必須要有控制,這種控制與呼氣就形成了一種對抗的作用,即氣息的支持點,又稱支點,在歌唱用氣時,須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為支點,使氣息呼出時有節(jié)制并且均勻有力。聲音是用我們呼吸來支持的,于是就產生了有支持點的聲音。這種聲音不但響亮悅耳,而且能夠強弱有致,收放自如,還可唱出音色上的變化;不同的用氣﹑用氣的方法因為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的規(guī)律是,在唱低音區(qū),聲帶相對較松,因此就不需要用很強很多的氣息。在唱中音區(qū),應用近似于說話那樣的氣息時,高音區(qū)的對抗性強,因此氣息的壓力也必須加強。在唱連貫的音和長音時,氣息輸送就要求平穩(wěn)﹑均勻。唱音程跳動較大的音(如琶音練習等)時,橫膈膜的操縱力就會隨著音的升高而增強。唱氣勢較強的音或者斷音的時候,呼氣凝聚集中,快速的呼出。唱八度跳出音的時候,要用橫膈膜和小腹的抽縮動作,收縮腹肌,一下唱出;換氣。歌唱的時候,換氣是呼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稱之為“氣口”。第一要選好氣口。換氣不只是為了分句而已,更是藝術表現的需要。因此需要依據旋律的分句﹑感情的需求﹑歌詞的內容,合理安排換氣的方式和采用不同類型的換氣方法,如急促的﹑平衡的﹑輕快的﹑深沉的等等。當你排好換氣的地方后,不可以隨便更換,必須在深呼吸的部位上進行,不然就可能導致呼吸部位逐漸上移,氣息越唱越淺,上胸越唱越緊。同時,也要注意掌控好換氣的速度,過于快或者過于慢都可能影響歌曲的速度準確性和正常的進行。除此之外,還應安排好換氣的時值。換氣不可安排在后一個樂句的開始,而應安排在前一樂句的最末一個音符上再來截取部分時值進行換氣。為了使學生盡快掌握并運用氣息的準確用法,能夠盡快用在發(fā)聲與歌唱實踐中去,可以試著采用: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下一步發(fā)聲訓練做好準備,而且鍛煉了腹部肌肉對氣息的控制力和運用力,使橫隔膜具有彈跳力。但需要學生反復練習,通過練習有意識的訓練變?yōu)闊o意識的習慣,最終將科學的呼吸方法很好地運用到歌唱中去。
可以看出,對高校決算報表分析的重要性認識比較一致,這也是當前中國高校要解決好如何提供具有參考和應用價值的數據的通性問題。
1.學生應先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
特別是呼吸方法,這是聲樂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通過計算得知,c=28.86 m2,其中m2為液壓千斤頂的設計量程。為了確保稱重傳感器的運用安全和壽命,并考慮傳感器可以抵抗熱脹冷縮對設備造成的位移[5]、抗側向力、耐低溫-50~80 ℃、蠕變系數、重復性、靈敏度等方面的因素,該項目選擇了進口雙球頭自復位柱式結構傳感器[6],傳感器的精度為±0.5%, 煤粉儲倉測量范圍選擇0~150 t。
例如:一些學生在發(fā)聲時喉頭與氣息位置較高,演唱時,音越高喉頭和氣息位置也越高,這樣不僅造成頸部周圍緊張,而且聲音聽起來發(fā)緊﹑刺耳,難聽。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將這部分的學生分成一組,在進行訓練時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喉頭放下或深呼吸的位置,并讓學生用打哈欠的感覺打開喉嚨,使口﹑鼻﹑咽部形成一個適合發(fā)聲的通道,讓氣息暢通無阻,以此減少頸部緊張狀態(tài),并使聲音聽起來柔和﹑圓潤。
在唱歌之前要用高位置反復朗誦歌詞或者運用京劇的念白進行訓練,特別要強調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及字的歸韻,以此增強吐字咬字的清晰度和聲音的美感。
(1)檢驗是否有鼻音,可以在發(fā)聲時,用手輕輕將鼻捏起來,如果聲音變了,說明鼻音依然存在,還需不斷努力糾正。如果聲音沒有發(fā)生顯著的變化,說明沒有鼻音。(2)為了糾正鼻音,練唱時要求聲音直接從口腔噴送出來,不要有意識地將聲音往鼻腔里推,上﹑下腭之間要打開,保持一定的距離,聲音的位置要更靠前一些,把聲音打向硬腭處,使硬腭有著力之感。(3)避免用鼻韻母的字練唱,可暫不用如:an(安)﹑en(恩)﹑ang(昂)﹑eng(哼)等韻母,也應停止用ma(媽)﹑mi(咪)等字,因為這幾個聲母本身已帶有鼻音的成份,最好用純a或la(啦)﹑li(里)等字來練,唱ia(呀)對克服鼻音也很有幫助。
從10月22日首次提出至11月12日完成備案,歷時僅21天。從11月2日首只證券行業(yè)支持民營企業(yè)發(fā)展資產管理計劃正式完成備案到11月12日,僅用了7個工作日。
除在發(fā)聲訓練和歌唱演唱與女生分開外,還可以利用不同的曲調以及不同的歌曲,在進行練習時嚴格要求學生把喉頭下放,喉嚨打開并與氣息有機結合在一起,緩解歌唱對頸部的壓力,以此減輕喉音重的問題。注意改變歌唱者的聽覺習慣,使其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并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來支持聲音。
個別課主要選擇班級中聲音條件較好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重點培養(yǎng)。具體的做法:首先進行中音區(qū)的訓練。如:1 2|3 4|5 4|3 2|1-等。先在小字一組音域范圍內進行由上行到下行,由慢到快的半音模進練習,并選擇不同母音及適合學生演唱水平的曲目,由易到難反復練習,直到中音區(qū)聲音統(tǒng)一,扎實為止,再對其進行音域擴展訓練;針對個別學生高低聲區(qū)聲音不統(tǒng)一的問題,在訓練時宜采用輕聲唱法,因為輕聲發(fā)聲時各器官比較容易放松,喉頭易穩(wěn)定,喉嚨易打開,聲音集中,容易找到聲音的高位置及面罩的感覺,整個腔體處于興奮松弛狀態(tài)。可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音色﹑音域及特點選擇難易不同的歌曲,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
總之,分層次教學的三種組織形式相輔相成,集體課是分層次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課則對集體課起到補充﹑鞏固和提高的作用,個別課針對優(yōu)秀學生進行了重點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重個體能力的體現,因材施教,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形成了教與學的遞進與反饋關系,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G642.3
A
王文玲,女,沅江,本科,湖南省益陽師范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