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平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000
?
論馬克思主義在高校大學生中的學習現狀與推進對策
鄭海平*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000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提出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認真組織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系統規劃學習宣傳工作,科學嚴格評價師生,樹立典型、設置榮譽,培育和體現成果等措施,有助于促進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高校大學生;學習;現狀;對策
高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可以讓大學生樹立符合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實際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和培育大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一種科學的、得到中國歷史實踐檢驗的行動指南,有必要根植于中國當代大學生心中,指引他們在全球化大潮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動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向著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這一最高目標邁進。
(一)課堂教學:高校一般在大二或者大三開設相關課程,課程主要設置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在本科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的情況下,教師的授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和興趣不一,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認知程度較低,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不感興趣;在把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副課的心態下,加上馬克思主義理論性強,以及部分學生興趣不夠的情況下,導致學生到課率和聽課率都不高。
(二)“青馬工程”:“青馬工程”效果難達預期。“青馬工程”培訓針對的是骨干學生,因此相對整個高校的大學生而言,存在受培訓人數少的問題;2007年開始的“青馬工程”,已經作為高校團委部門的一個形式化、常規化的工作,部分高校對培訓大學生處于應付狀態,缺乏創新,缺乏與時俱進,缺乏實踐;“青馬工程”培訓的大學生骨干,上課時講馬克思主義,課后不一定講馬克思主義,更不提實踐和運用,培訓的效果難以通過對大學生骨干預期的輻射作用帶動其他非骨干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
(三)實踐教學: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高校設置了實踐周或者實踐課課時,指導和安排大學生開展相關實踐。實踐周大概2周,實踐課課時大概32學時。實踐教學最大的問題是原本通過實踐教學增進教學效果逐漸變成了嚴重的形式化、虛無化,部分高校沒有認真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僅僅布置簡單的作業。
(四)存在宣傳盲區和空檔期:除了以上三種學習方式外,高校難得見到馬克主義的宣傳,同時難以看到相關的主題活動,因此除課程教學和“青馬工程”之外,高校在馬克思主義方面存在宣傳盲區;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參加完課程教學及“青馬工程”培訓結束后,大學四年甚至畢業后再難參加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培訓。
(五)存在陣地丟失的現象:針對大部分大學生而言,課堂教學結束后就再不接觸、學習、實踐、運用、參與馬克思主義。少數學生轉而信仰其他宗教的做法則真是“思想政治陣地”丟失的表現。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領導、教師要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教學,認真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建立科學嚴格的教學評價體系。針對馬克思主義的教學,高校要做好聽課檢查、查課督查、實踐觀察等評價工作,促使教師認真教學;在學生的考核方面,建議把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課程設置為閉卷考試科目,而不是考查課程或開卷考試課程。
(二)系統規劃學習、宣傳。高校應該大一到大四、從課內到課外,立體化、多形式地規劃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從大一到大四是指不要讓學習馬克思主義產生空檔期;從課內到課外,是指要將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實踐走出課堂,布滿校園,走向社會;立體化、多形式是指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形式和宣傳需要多種方式,形成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網上網下、教材學習和主題活動結合的立體化模式;在系統規劃時候,要注意策劃出精品主題活動,以備每學期的學習、宣傳有所規律,正面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便于學習、繼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
(三)注重實踐。注重實踐,是要求高校認真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通過調查研究、走訪、案例研討、傳幫帶等方式,做好相關實踐。在實踐中,要注意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創造。
(四)樹立典型、設置榮譽。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實踐、主題活動方面,積極挖掘典型,設置榮譽,通過榜樣的力量和榮譽的感召,促使高校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宣傳、實踐和主題活動,更加主動、自覺傳播、交互影響。
(五)培育和體現成果。高校要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方面,注意成果的培育和體現,通過小組學習、“青馬工程”、課外實踐、主題活動,逐漸挖掘提煉馬克思主義成果,比如形成學習案例、理論創新、實踐案例、主題活動展示等成果。
綜合而言,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認真組織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系統規劃學習宣傳工作,科學嚴格評價師生,樹立典型、設置榮譽,培育和體現成果,為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有力的指引,為大學生政治和信仰的科學正確保駕護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陳偉芳.強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路徑研究.南方醫科大學,2012.
[2]肖鐵肩,李真真.在高校大學生中進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途徑探析[J].傳承,2016(06).
[3]王旭,張俊橋.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3(20).
[4]李慶華,閆若曦.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大學生思想認同問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
[5]李江陵,盛國榮.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念現狀及對策——對湛江高校大學生思想狀況的調查分析.思想與文化研究,2015(02).
鄭海平(1984-),女,漢族,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生,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G
A
1006-0049-(2017)07-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