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淺談中學語文的朗讀教學*
王曉紅**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朗讀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特有的教學方法,恰當的運用朗讀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鍛煉其各方面的能力。教師也能夠在教師范讀、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過程中加深與學生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故針對目前中學課堂上存在的朗讀質量不到位、時間無法保證等問題,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朗讀習慣和性格的培養、為學生朗讀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
中學語文;朗讀;教學;興趣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是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活動,是用聲音增強原作力量的手段。[1]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師將朗讀作為學生感知課文的一個前提,通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的語感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更好的感知課文,對老師接下來的理解課文有極大的幫助。學生們用朗讀這樣一種有聲的閱讀方式,加深對課文的內容理解,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此同時,也訓練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概括和表達力。
目前朗讀教學在中學語文的課堂上的方式有如下四種:
第一是教師范讀。很多課文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現場示范朗讀,這樣能夠讓課堂氛圍活潑,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有利于學生以教師為榜樣,形成班級良好的朗讀風氣。第二是學生獨立完成朗讀任務。這種閱讀方式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初步感知,并訓練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培養了自己的語感。第三,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是中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朗讀方式。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學生們既體現了一種互相間的協調配合,又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還略帶競爭色彩,使得課堂生動有趣,學生們在輕松有趣的課堂上獲益良多。第四,學生們齊讀課文,這也是中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朗讀方式。這種閱讀方式由來已久,發展至今自有其意義所在。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們的參與度極高,并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這種朗讀方式比較花費時間,有些課文并不適合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閱讀。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朗讀教學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朗讀的質量不到位。由于學生自身的局限,使得他們在理解課文方面并不深刻,這就造成不少學生在朗讀中存在機械朗讀,動口不動腦。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討厭朗讀。另外,朗讀時間無法保證。有時雖然教師下達了讓學生通讀全文的指令,但是學生未能讀完全文,教師就急于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終止了學生的朗讀。這樣往往使得朗讀只是作為一個必備的教學環節存在,成為一個教學過程的插曲,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同時,在現今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朗讀目的學生并不清楚的現象。朗讀的次數不同、朗讀的具體方式不同,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初步了解文中大意,有的是為了更深刻體會作家情感亦或感受文中優美詞句,但是教師沒有說清楚,學生在朗讀中也沒有透徹的體悟明白。
那么,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如何正確合理的運用朗讀教學的手段,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閱讀的主人并學有所獲呢?
首先,讓學生能夠重視朗讀、培養朗讀習慣。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閱讀主體,教師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朗讀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朗讀習慣,使他們的朗讀成為一種常態。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興趣不定,但是比較愛表現自己,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利用開展朗讀比賽等方式讓學生熱愛朗讀。其次,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明確朗讀目標。
不同性格的學生,在朗讀環節的表現也各有不同。開朗樂觀的學生朗讀中聲音洪亮、態度自然大方。性格內向的學生朗讀時卻表現的很怯懦猶豫,聲音較小。而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可以有意識的培養。[2]教師要重視學生性格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教師要在學生朗讀前明確教學目標,將其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促其在朗讀中完成所學內容。
再次,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情感,創設特定情境。
朗讀需要朗讀者盡量體味文中情感,與作者所展現的思想感情達到共鳴,這樣才能讀出好的情感,從而感染聽眾。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必要的指導,同時可以采用多媒體等設備創設符合課文和學生實際的特定情境。
同時,重視教師范讀作用。
現今多媒體課件的多姿多彩,使得很多教師忽略自身范讀的教學方式。實際上,教師的范讀作用是很多電子設備產品無法替代的。教師在范讀時候的身姿體態、言行舉止等都會讓學生印象深刻,也使得學生對教師有一種崇拜感并感到教師的親切。這種榜樣教學也對學生養成朗讀習慣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朗讀細節,為學生做示范,包括聲調、音準、停頓等許多方面。
另外,關注課外朗讀教學,開展各種朗讀活動。
朗讀的教本不應該只局限于學生的教科書,許多優秀的朗讀作品來源于課外,例如科普讀物、名人傳記、《意林》等均可。教師可以專門選擇一個時間段交給學生,讓他們用來朗讀適宜的課外作品。教師還可以號召學生收聽與朗讀有關的優秀電視節目,例如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學生能夠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優秀朗讀者的風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類似的朗讀競賽或者朗誦表演活動。讓學生把自己通過各種途徑發現的適宜朗讀的篇章介紹給周圍的同學,并增加師生點評環節,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距離,使班級的整體凝聚力得到提升。
總之,朗讀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它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領會課文,也可以使學生的說與讀自在聯結,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也同樣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質量,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如何在中學語文的課堂上恰當的運用朗讀的教學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師們正在進行的課題。
[1]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陸瑜芳.秘書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2016渭南師范學院教改項目(JG201636)“大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王曉紅(1978-),女,河北邯鄲人,文學碩士,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研究。
G
A
1006-0049-(2017)24-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