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彬
【摘要】朗讀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語文老師應教會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去品嘗詞句,在讀中悟情,讓朗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一扇窗。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下面,筆者結合本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把朗讀貫穿于語文閱讀教學中。
【關鍵詞】朗讀;培養;能力;教給方法;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培養朗讀能力,是提高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又能讓學生從多方面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本文展開了關于“讓朗讀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扇窗”的闡述,以期能拋磚引玉。
一、教給方法,培養朗讀的自主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能把單純地傳授知識看成是授之以漁,而應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新課標指出,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朗讀要得法。學生雖然具有自主性,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極易失去自信心,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在朗讀中也不例外,應教給他們朗讀的一般方法,培養朗讀的自主性。
首先,初讀課文,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通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脈絡。其次,細讀課文,體味語言美感,欣賞課文精華。這就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讀到重要的或不理解的地方要想一想,在書本或筆記本里寫一寫,做到寓分析于朗讀之中,才能真正領悟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文時,注意到文章好詞佳句,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詠;而第二課時繼續以朗讀為主,做到細讀課文好詞佳句,領悟課文中傳神的字句,感悟桂林山水的美,與作者產生共鳴,真正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學生在讀中欣賞、品析,情感得以升華。因此,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讀,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才能使自主性得到培養。
二、讀中品嘗,培養朗讀的能力
(一)抓重點詞句進行讀中品嘗
抓重點詞句進行讀中品嘗,幫助學生體味詞語或句段的隱含之意和弦外之音,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麻雀》一文時,對于文中的“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句,我讓學生重點品嘗“安然”“高高”“沒有危險”這些詞語。什么叫“安然”?(安全)老麻雀站在怎樣的樹枝上?(高高的)站在高高的樹枝上表明它處境怎樣?(十分安全)從上面飛下來落在獵狗面前會變得怎樣?(極其危險)在“安全”和“危險”這兩種情況下老麻雀還是從上面飛下來,作了危險的選擇,是一種什么力量使它飛下來的呢?(母愛的偉大力量)通過這樣的品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激起學生的情感,接著作為教者,我懷著對母愛的崇敬之情深沉地朗讀一遍,重點詞語讀重音,再讓學生進行齊讀。這樣,學生進入角色,在讀中品嘗,既領悟到語言的精華,又在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使幼小的心靈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
(二)創設情境進行讀中品嘗
從心理學角度看,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情景因素往往對人的情感起激發和感染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塊土地上。”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景(如利用音樂、圖片、錄像等渲染),又輔以抑揚頓挫的朗讀,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感受文章蘊含的情感,內化成自我情感,真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抓住這一段“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沒發出一聲呻吟”進行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朗讀前,我注意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共鳴。首先讓學生看掛圖,接著播放早已準備好的有槍炮聲、大火呼呼地燒著草木畢畢剝剝的響聲的錄音,同時先用緊張的語調向學生介紹大火燒著了邱少云,再用低沉濃重的語調向學生訴說“我”內心的痛苦之情。然后教師把學生帶入情景,設疑置問:邱少云被烈火燒身,如果是你被烈火燒著,能忍受嗎?邱少云是怎樣做的呢?這樣的戰士偉大嗎?最后,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入一個烈火燒身的痛苦境地,通過引導滲透,使學生領悟到邱少云同志為了戰斗的勝利,嚴格遵守紀律,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崇高品質。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終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感。
三、運用方式,提高朗讀質量
朗讀的方式是多樣的,因而,要科學地選擇朗讀的方式。即使是一篇課文,選擇讀的方式也不能單一,應多樣化,根據文章的特點來交替使用,寓閱讀于朗讀之中。
比如范讀、領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共同性閱讀”,這樣有利于面向全體,時間性強。我在教學《一塊特別的石頭》一文時,就是采用“共同性閱讀”的方式。當教到李四光問“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呢”和小伙伴作答“石頭從哪里來的?本來就有的唄”這些句子時,我采用先范讀,再指名讀,最后齊讀等方式,第一句讓學生讀出李四光不懂就問的精神,第二句讀出小伙伴那種肯定、嘲笑的語氣。當教到他對小伙伴的回答不滿意就去問陳二爹、爸爸時,就乘機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課堂氣氛活躍,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里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只有熟讀成誦,說寫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妙語連珠。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求悟、善悟,進而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J].時代教育,2013(10).
[2]黃筱蓉.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小學時代,2011(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