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宣
【摘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的學校和教師都不是很重視學生文學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材設置上也缺乏一些文學性的內容。文章對增強高中語文文學性以及提高學生文學綜合素養(yǎng)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性;綜合素養(yǎng);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學好語文學科,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很有幫助。但是,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文學素質的培養(yǎng),只是一味地看重成績,限制了學生自身文學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一定要認清當前的形勢,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yǎng)。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確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是十分的明確,沒有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比較被動,這樣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受應試教育影響深重
高考是每一個高中生都必須要面對的難題,而這種應試教育對于教師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好成績,教師通常都會從應試的角度出發(fā),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文學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考試的范圍作為重點內容來講解,而這種以高考為出發(fā)點的教學模式,通常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很多學生都出現了厭學的現象。
(三)教學模式單一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高中的語文教學中都引進了多媒體技術,但是,實際的應用狀況卻并不樂觀,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課堂上依然以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利于學生文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增強高中語文文學性,提高學生文學綜合素養(yǎng)有效對策
(一)了解基礎文學知識
在中國文化中,文學作品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通過對我國的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和賞析,也能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這些文學作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如果學生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了解,就很難領會這些文學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和魅力,例如在中國的古文中,人們常常習慣借用典故。《滕王閣序》中的“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這個典故就是來自于《論語》中孔鯉在聽孔子的教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于這個典故不了解,也就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中國的文學藝術所彰顯的價值和精神,都是通過《中庸》《史記》《詩經》等文學作品逐漸積累而形成的。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基礎知識,就很難提高其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就需要引導學生去了解這些基礎的文學知識,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了解中國文化的
內涵。
(二)建立文學體系
文學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所涉及的知識面一般都比較廣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yǎng),就需要對相關的文學載體進行了解。以詩歌為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詩歌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漢朝詩歌被稱為“樂府”;到了唐朝才慢慢演變成了“唐詩”;到了宋朝也被稱為“宋詞”;到了元朝又逐漸演變成了“元曲”。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詩歌,都是一種富有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每一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詩歌都會有不同的特點風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關于愛情的詩句時,《孔雀東南飛》《長恨歌》《上邪》等就會有不同的表現風格,但是,人們卻能夠從每一首詩歌中感受到那種凄美的愛情誓言,同時,還需要對詩歌背后的社會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樂府詩一般都是來自于民間,風格樸實、押韻,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唐詩主要講究對仗工整;宋詞一般都是通過長短句的形式來表現。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一些完善的文學體系,了解每一種詩歌形式的特點。
(三)讀寫結合
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性和文學素養(yǎng),需要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文學知識面。以《荷塘月色》這篇抒情散文為例,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賞析和閱讀體會到荷塘的美麗。而通過寫作,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作者當時的思想和情感,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通過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對于學生文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很有幫助。學生在學習《滕王閣序》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知道“閣中帝子今何在?欄外長江空自流”這樣的經典名句,但是,對于這些句子背后的深層次含義卻不是很了解,因此,即使倒背如流也是枉然,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yǎng)。
三、總結
高中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些文學技巧、背誦一些經典名著,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當學生面對一些經典名作時,可以真正感受到文學作品背后的意義和價值,體會到文學作品的魅力。教師更應該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利娟,張利鈞.從高校中文系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反思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4(12).
[2]夏熔亮.巧借課本插圖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8).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