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英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壽光 262700
高校英語隱形課程建設研究
張云英*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壽光 262700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化,英語素質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髙質量英語人才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多數教師仍按照“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授課,忽視了課程中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潛移默化的隱性因素。本文通過分析英語教學中隱性課程的特點和當前英語隱性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討高校英語教學隱性課程建設的對策。
高校;英語教學;隱形課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國際化進程加快,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英語人才是我國行業建設重要后備力量。外語水平的提高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然而有些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大學生在口語和聽力上仍存在很大的障礙。因為我們的外語學習是考試導向型,英語是工具,但不是文化。然而,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潛移默化地體驗一種非正式課程即隱性課程。
英語隱性課程是隱藏在課程中的英語課程教育資源。英語隱性課程的含義主要是結合教學中對外語教學的認知和隱性課程理論,注重英語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以及教學環境對英語教學的影響。除去學校正規的英語課外,所有能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培養跨文化思維意識的英語課程資源都屬于英語隱性課程。
(一)持久性
學校在校園亞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一種特定文化氛圍,并向周圍持續地發揮它的輻射作用。語言學習首先要滿足語言的“隱性”特質要求,即積累足夠的輸入量,然后才能通過內化的語言規則進行釋意活動。英語語言的積累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緩慢持久的過程。
(二)潛隱性
英語隱性課程發生作用的影響很難清楚的體現出來。例如學校內的建筑物上的英文簡介,英文網站的新聞正在介紹著國外每天正在發生的要聞,學生在校內游玩、瀏覽新聞的同時,也無意識提高了英語水平。但是這些提升是學生難以立即感受到的。
(三)延續性
顯性課程在課堂之后就結束了。而英語隱性課程則不會受時間、空間束縛,可以說,學生身旁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隱性課程。學生在課堂內或者課堂外都可以隨時感受隱性課程教育的效果,例如,可以觀看電影、視頻等拓展詞匯、在網絡上查閱或瀏覽新知識,拓展信息面等。
(一)英語隱性課程觀念沒有得到普遍共識
目前多數高校內部依然持有傳統課程觀,教師大多關注教學計劃之內的顯性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測試的最初目的是服務于語言教學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負面作用。例如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實施雖然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但不完全代表學生真實應用水平。大部分教師依然對隱性課程認識模糊,缺乏深刻了解,也沒有實踐的指導,因此英語隱性課程建設的觀念沒有形成共識。
(二)課程內容與需求的動機不相符
英語隱性課程在心理層面的表現可以體現為師生關系。學習動機是成功學習語言的一個關鍵因素。學習者由于英語語言的魅力而被深深吸引,對英語的興趣會很持久。如果學習者是由于受到外部動因而學習英語,一旦目的達到,便會放棄學習。只有考慮了學生的動機和需要,對老師而言,才有可能刺激學生學英語的熱情,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三)缺乏與學生的情感溝通
教學中,教師很容易過分關注教學內容、過程及結果,忽略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看作被動接受者,甚至把成績作為判斷學生掌握程度的唯一標準。而學生的情感是復雜多變的,例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如果缺少課堂交流等語言活動形式,是很難學好英語的。
(一)強化英語隱性課程理念
隱性課程潛移默化的特點對英語學習作用重大,在各院校明確英語隱性課程理念,樹立英語顯性課程和英語隱性課程同等重要的意識非常必要。強化英語隱性課程理念需要學院領導、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從意識上重視,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英語隱性課建設工作。
(二)明確英語的實踐性
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配合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學習動機和需求,使學生了解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為學生的學創造條件,要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不是僅僅為了掌握語法、句法或詞法,而是為了利用英語的技能進行流暢的溝通。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意義、內容及目標,才能主動、積極的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從制度上體現出英語的影響,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保障基礎的交流和溝通。
(三)構架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隱性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影響很大。不良的師生關系會使得學生感到恐懼、緊張和壓抑,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從內心真正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考試成績論高低。班級還可以開展多種團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競爭,相互合作,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和校園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
英語隱性課程的建設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進一步的探索是所有英語教學工作者的責任。高校英語隱性課程建設還需要英語教師正確把握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之間的關系,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轉變教學理念,重視隱性課程對英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斷完善英語隱性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最終促進全方位人才培養的實現。
[1]陳伯璋.潛在課程的概念分析[M].臺北:臺灣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87.
[2]王巖,王林艷.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湘南學院學報,2014.
[3]韓海燕,郭姍姍.髙校外語教學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外國語文,2011.
張云英(1974-),女,漢族,山東濰坊人,濰坊科技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