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麗麗
1.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高級職業中學,山西 臨縣 033200;2.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淺談如何做好高中歷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以臨縣高級職業中學為例
路麗麗1,2*
1.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高級職業中學,山西 臨縣 033200;2.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中重視全體,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學困生不受重視、被冷落的狀況。而職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較差,學困生較多的特點,因此,在職業高中歷史教學中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尤為重要。
學困生;職業中學
職中是職業中學的簡稱,是中等教育的一種,分為職業初級中學和職業高級中學,以職業培訓為目的,在文化課成績方面略次于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主要以專業為主,像臨縣高級職業中學,有計算機、汽修、電子機械、電子技術、美術、聲樂、舞蹈、編導、書法等等專業。我是臨縣職中的一位歷史老師,在教學中發現職業中學的學生,普遍存在歷史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不足等特點,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根據這些特點作出相應的對策。
職業高中的學生在初中時沒有打下一個很好的知識基礎,因此在高中的歷史學習中困難重重。在實際教學時,老師不能急于求成,講那些深奧的知識點,應該從最基本的常識、史實著手,讓他們了解課本,然后再啟發思考,不然會事倍功半,不僅達不到課堂效果,很多學生會覺得在聽天書,慢慢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例如,在講歷史必修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涉及到西周的分封制,其實初中歷史就有這個知識點,在普通高中教學中,也許老師會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基礎上自己總結,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很快解決這一問題,可是在我的課堂上,這種方法是不可行的。雖然學生可以照著課本把分封制的內容讀下來,但是不能真正的理解分封制的意思和實質。因此,老師要耐心的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給學生,或者以為數很少的幾個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分小組討論,他們才能很好地接受然后理解。新課程改革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這些對于職中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是不實際的。我們可以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教學中綜合運用描述法、演示法、討論法、談話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方法,但是必須在老師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由淺入深,不能急于求成。在設計教學時,要考慮學困生現有的知識和智能水平,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問題應難易適度,把他們推到懂與不懂的邊緣,引導他們思考問題,感知新知識。
興趣是人對一定事物和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傾向性,是學習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我們現在的高中歷史教材以專題的形式出現,古今中外,時間和空間跨度大,橫向和縱向有一定深度,內容概括且抽象,因此是學困生不喜歡的課程之一,被視為“枯燥、沒意思的課”,也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了。因此怎樣來激發和培養學困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為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保證,也就成了高中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了。
對于職中的學生,如果課堂死氣沉沉,老師沒有熱情,他們很容易就失去了對這門課乃至這位老師的興趣,甚至會出現消極、厭煩的心理,上課期間,往往就會出現漫不經心、交頭接耳、玩手機、睡覺、看小說、不聽老師的話甚至頂撞老師的現象,學困生的這種問題尤其突出,因此,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的增加一些有趣的環節和內容,增加學生學習和聽課的興趣。例如,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首先聲音特別洪亮,講課富有激情,為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聽到,防止睡覺。其次,我會傾向性的多講一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偶爾講一些他們愛聽的笑話和寓言,隔一段時間播放一些有關歷史的視頻和影視作品等等。最后,在課堂上多提問學困生一些簡單的問題,或者讓他們參與一些討論,讓他們也能體驗到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成功喜悅。學困生在課堂上往往會出現矛盾的心理狀態。他們一方面怕提問,怕課堂抽查,有一種驚恐感;另一方面又有一種被冷落感,怕教師提問總沒有他的份,自己成為“陪讀生”。他們既自卑又自尊。教師可向他們提一些諸如時間、地點、意義之類簡單的或帶有提示性的問題,使學困生成為參與者、成功者。他們的答案即使不全面,也不要求全責備,要積極鼓勵,給予及時反饋,保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逐步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很多村落貧窮落后,交通不便,臨縣職中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的家庭。本身家庭條件的不優越,使得他們自卑、不自信,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門,走進縣城,沒有去過大的地方。相對落后的教育使得他們學習基礎薄弱,在高中學習中頗顯吃力,選擇職中也是因為高考時文化課要求較低,還可以學習一技之長。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老師要多關心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學困生”是班上的“另類”,他們飽受冷潮熱諷和唇齒相譏,感受不到愛的溫暖,融入不了集體的懷抱,他們可憐的一點自尊、自信在冷漠、孤寂、無愛的環境中早己蕩然無存,學習無興趣,人生無目標,公然對抗教師的消極行為也時常發生。老師要在課后找他們談心,尊重愛護他們,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他們感覺到溫暖和平等,重拾自信;放假期間,做一些家訪,和學生家長多溝通,了解家庭情況,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孩子擁有最堅實的后盾。
總之,要做好高中歷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尤其是調動職中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任重而道遠。我們教師要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滿懷熱情,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因材施教,立足于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大膽進行探索和創新,做一位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好老師。
[1]郭蘇華.歷史教學中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中學課程輔導,2014.
[2]尹玉英.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歷史的成效.知識文庫,2016.
[3]朱代軍.如何培養高中歷史“學困生”的學習動機,2010.
路麗麗(1989-),女,漢族,山西大同人,工作單位: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高級職業中學,讀研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科教學(歷史)專業。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