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雁 姜思潮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淺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
高 雁*姜思潮*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立德樹人”是當今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與時俱進更新德育理論、以實踐作為提高立德樹人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努力建設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路徑選擇。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路徑
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輸送人才,人才質量的優劣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成敗。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視其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高校是實施立德樹人的重要教育陣地,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因此,高校切實有效的探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與工作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或者三種發展形態,即“人的依賴關系”形態、“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形態和“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形態。當下,中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人類這三種發展形態集中的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舉止,更影響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不斷成熟階段的大學生們,這為新時期的高校教育規定了“立德樹人”的時代主題與根本任務,培養道德高尚,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要求在每位學生的德智體美諸多素質全面發展中,要突出品德教育與發展的核心地位,要求學校在教學、管理、科研等各項工作中要堅持德育的重要地位。社會性質不同,“德”的性質和內涵也必然存在著差異,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綜合反映,并服務于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眾的利益。我國的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國家,“立德樹人”就要立社會主義之德,樹社會主義建設之才。
人類的主觀道德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的道德思想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當下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為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注入了符合時代發展的新觀念,但與此同時利益的驅使也讓很多人降低了道德底線,出現了道德迷失。一些大學生的惡性案件,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德”對于人才培養、社會發展的至關重要,喚醒了全社會對道德教育的重視?!傲⒌聵淙恕敝铝τ趯W生進行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青年人把握成長的正確方向,掌握成人成才的規律,兼具優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一,與時俱進更新德育理論,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德育理論是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基礎與前提,“樹人”實踐需要符合時代發展的德育理論的科學指導,什么是“德”,當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德”,唯有清楚這些德育理論,才能找到“立德樹人”的方向,才能探尋“立德樹人”的方式方法。在高校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德育理論需要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并與時俱進的更新符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德育理論,使德育理論具有說服力、影響力、感召力,方能使“立德樹人”教育深入人心。一方面,德育理論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關注社會的迅速發展對學生的思想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因而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探尋合乎學生思想實際的德育理論,不僅能夠與時俱進的推動德育理論的發展,更能有效提升“立德樹人”教育的效果。
第二,以實踐作為提高立德樹人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穩步推進實踐育人。立德樹人正是源于對人的發展規律、我國基本國情、優良民族文化傳統、學生的成長規律的正確把握和繼承。而真要使立德樹人達到其應有效果,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就必須將實踐育人落到實處,將實踐作為立德樹人的根本途徑。立德樹人不僅要加強理論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通過實踐的方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與參與、創新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實踐育人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解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因主體性喪失導致的教育質量不高、成果不明顯等問題。實踐本身固有的多樣性也使實踐育人較理論教育更加具有直觀性和生動性,且便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學校還可以通過如勤工助學、勤工獎學等方式鼓勵學生實踐;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將實踐育人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聯系,等等。除此之外,學校和老師亦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性活動、志愿者活動、參加創新創業等各種比賽,這都對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提高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大有裨益。
第三,努力建設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達到文化怡人的目的。良好的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的制度、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等“硬件”,也包括校園精神的等“軟件”,是形成優良學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一個具有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學校,學生置身其中如沐春風,不僅會陶冶學生的優良情操,也能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使學生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這樣就能使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建設校園文化首先要努力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如增添必要的實驗設備、豐富圖書館圖書種類、建設體育場館等。同時,建設校園軟環境也同等重要,如舉辦校慶、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節等等,將立德樹人與各種學習、文娛、體育活動相結合,立足服務大學生成長,力圖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要。校園文化建設也要繼承與發揚學校的歷史與傳統,同時注重與時俱進,為校園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及持續發展的動力。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高雁(1982-),女,遼寧沈陽人,遼寧醫藥職業學院學生處處長;姜思潮(1989-),女,遼寧阜新人,遼寧醫藥職業學院學生處職員。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