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萍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友萍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提倡個人主義,反對集體主義;提倡自由市場,反對政府干預;提倡私有制,反對公有制,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影響。為此,要加強國家意識形態建設、優化社會教育環境、發揮學校教育作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大學生;消極影響;路徑分析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的實質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資產階級辯護。它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傳入中國,其影響從學術界蔓延到我國社會各領域,對大學生造成巨大的思想沖擊,阻礙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提倡個人主義,反對集體主義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倡導個體先于并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個人價值高于社會甚至國家價值。它把人視為原子式的單個人,崇尚帶有個體性的自由狀態,即“一個人不受制于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因專斷意志而產生的強制狀態,亦常被稱為‘個人’或‘人身’自由的狀態”[1]。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反對社會規范對個體的約束,集體主義的社會性束縛人的自由,以社會價值為最終指向阻礙個人利益的實現。
(二)提倡自由市場,反對國家干預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反對以凱恩斯主義所倡導的國家干預思想來指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他認為市場經濟只有遠離政府的管制,才能實現個體自由選擇的初衷,政府一旦介入市場經濟,便會導致自然秩序的失衡。政府的作用必須縮小到最低程度才不會產生經濟霸權。所以,哈耶克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干預嚴重阻礙市場作用的發揮,政府參與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的制定及實施,嚴重削弱市場的自發調節功能,致使市場自由化難以實現。
(三)提倡私有制,反對公有制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極力推崇以私有制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制度,指出生產資料由獨立行動的個人所有。“如果全部生產資料落到一個人手里,不管他在名義上是屬于整個‘社會’的,還是屬于獨裁者的,誰行使這個管理權,誰就有全權控制我們。”[2]為此,哈耶克認為,公有制經濟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會導致政府獨裁,造成生產資料、勞動力的浪費。所以,哈耶克新自由主義認為私有制作為最合理、最完善的經濟制度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
(一)動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哈耶克新自由主義所倡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觀點導致部分大學生動搖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一方面,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現象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難以得到徹底解決,而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將其歸結于公有制的弊端,致使部分大學生曲解我國經濟體制,對社會主義建設失去信心。其次,哈耶克新自由主義認為只有私有制社會才能確保人類的自由,公有制社會只會導致社會不公平,加之部分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社會心存疑慮。所以,在哈耶克新自由主義鼓吹“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時,部分大學生開始陷入哈耶克新自由主義誤區。
(二)扭曲大學生的價值觀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嚴重阻礙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首先,受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影響,有些大學生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突出,將個人利益置于集體利益之上,想盡一切方法為自己辯護,甚至不惜破壞同學間的情誼,缺乏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其次,部分大學生信奉哈耶克提倡的個人主義,缺乏社會責任感,表現出急功近利、爾虞我詐的行為。同時,家庭中的道德冷漠讓我們為之驚嘆。部分大學生盲目追求享樂主義,喜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把父母當做自己的取款機甚至是生活中的保姆,孝道缺失。
(一)強化國家意識形態建設
國家意識形態作為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決定,凝結了國家的指導思想與先進文化。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迫切需要強化意識形態教育。為此,國家要借助網絡新媒體平臺,加強紅色網站和專題社區建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中華兒女高舉馬列旗幟、銳意進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國家及相關部門要通過正確渠道及時向大學生解讀國家方針政策及社會發展成果,讓大學生明確國家發展走向,對未來充滿信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二)優化社會教育環境
社會教育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的優化能夠增強大學生對我國社會制度的認同感,微觀環境的優化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宏觀環境立足于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根據社會發展形勢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良好社會發展平臺。同時,家庭的人際關系和教育理念、同輩群體間獨特的相互影響力等如果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不符或發生偏移,會削弱或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3]因此,微觀環境致力于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和睦相處、同輩群體間的真誠相待,使之形成與社會發展相符合的意識形態并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三)發揮學校教育功能
學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可以通過積極的方式教育大學生內化社會主旨并將其外化于行。首先,學校要加強“兩課”教育并將其融入社會實踐,突出哈耶克新自由主義的負面性,強化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增強大學生對社會思潮的鑒別能力,幫助大學生堅定政治立場。其次,學校要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不斷增強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學習,指引大學生樹立“三個自信”。同時,學校要加強對網絡載體的監管與運營,占領輿論陣地,掌握網絡話語權,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回歸理性,以科學的態度和批判的精神對待網絡信息,自覺抵制哈耶克新自由主義的網絡滲透。
[1]費里德利希·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鄧正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4.
[2]弗里德利希·馮·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馮興元,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92.
[3]鄭嫻.哈耶克新自由主義透視下的大學生自由生態及教育[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5(2):132.
G
A
1006-0049-(2017)12-0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