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系,貴州 銅仁 554300
?
對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的探索與思考
——把知識探究權還給學生
王 瑩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系,貴州 銅仁 554300
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對小學數學復習的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對造成小學數學復習課上課難的困境原因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討論,并進一步從自學為主,輔導為輔、重視學法指導,加強合作交流、培養學習興趣,做好鞏固提高工作、增加實用性練習,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給出改善復習課效率的策略。
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
作為教學工作者面臨的基本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特別是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學生成績的提高、知識的鞏固都離不開復習課的參與。然而,通常教師在復習課中的表現往往令人唏噓不已,不僅沒能將“互幫互助、自主探究”的鉆研精神開發出來,而且使得復習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對如何提升復習課有效性就變得異常重要。
(一)對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認識
復習課是使舊知識得以鞏固、提高的延伸課堂,基本教學實踐中,往往關注的是基本數學知識的尖銳面,缺少對數學知全面性、系統性了解。復習課上,教授者既不能鼓吹題海戰術的優越,亦不適合采取題海練習法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轟炸”。復習課的開展應該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恢復記憶,彌補知識與能力的缺陷;二是鞏固整理已學的知識和技能,促使知識系統化;三是進一步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在小學數學教師的理解中往往認為復習課就是單一的讓學生反復做題、講解,從而造成復習課人人不想上、人人不敢上、人人上不好的難堪局面,一方面傷害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大大降低教師的工作熱情。
(二)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問題的提出與重視,我們可以從新課改中窺見一二。所謂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是指,教師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通過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知識獲得、人格完善與解決問題上取得長足進步。由于小學生心理發展不健全,自我約束、控制能力較弱,繼而致使小學生在主動性、自主性學習過程中出現障礙。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手段的豐富性、創造性,開發新形式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打破“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提高復習課中學習效率。
(一)觀念僵化,升學壓力作祟
目前,“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等理念由新課改拋出進入公眾視野,然而,這種育人理念仕途并不樂觀,受到應試教育的制約,教師的關注點仍局限于“考高分、上名校”,正是因為如此,才給了復習課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進行摸底、模擬測試。當然,造成復習課被形式化的責任不能完全歸結給任課教師,另一部分責任在于學校,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本著對“學生負責、家長負責”的心態,本著對于學校品牌的追求、對政績的渴求,看重學生成績、升學率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另從社會視角切入,社會對于學生“好與壞”、對學校“好與壞”的評價往往把學生成績擺在首要位置。然而,正是由于此類具有狹隘主義的評價觀念是直接致使教師在謀劃復習課時背離教育初衷的原因所在。
(二)進度受限,公開研討機會缺乏
眾所周知,復習課的開設必須是以單元授課的完結為前提,而階段性復習課或總復習課的安排則要依賴于幾個單元或全部單元課時的時間計劃。可以看出,復習課的設置嚴格受到了來自正常新課授課進度的限制,難以保證復習課時間的有效供給。此外,復習課作為一種以“鞏固舊知識”為主題的課時安排,在大部分教師和學校的意識中,相比“授新課”,復習課是缺乏正規性的,因此,在學校的公開課規劃中幾乎很少安排以“復習課”為主題的公開課,對推動復習課的交流與研討有著嚴重阻礙作用。
(一)提倡自學,側面輔導
作為復習課的制定者,應當考慮到學生自主性的開發,讓學生能夠自行的安排功課,體驗獨立學習、攻堅克難的感覺,把握每一次與教師的互動環節,而不是被動的硬塞知識。開設復習課的初衷是讓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整理,使之能夠舉一反三,更加系統化。
如在復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老師可先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各個面積公式,再創設更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腦庫中提取之前學習的面積知識,摘取可利用、可解決問題的知識點。一要提醒學生按學習的先后順序回憶各面積公式及推導過程,二要強調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的聯系與區別。能利用知識的遷移聯系新舊知識,并通過獨立思考、歸納、總結形成面積公式的知識鏈,系統并深入了解這幾個基本的面積公式,從而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情境時,能靈活地選擇應用。
(二)重視學法指導,加強合作交流
復習課其實是自我認知能力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是在實現
學生從“教”到“學”的內在轉化,從而達到學生從“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的目的。在復習課上,教師既要“受之魚”,還要“授之以漁”,讓學生能從自身查找錯誤,自我診斷與改進,樹立起自我反思的鉆研意識,進而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提升自身能力。在合作中,要組建“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認真討論解題方法,選擇解題策略,互相取長補短,及時匯報學習結果。[2]
(三)培養興趣,切實做到鞏固提高
興趣是人認識、欣賞與探索某種事物的傾向。復習課通常是重復地無意義的練習,因而容易枯燥乏味。所以教師應該避免呈現大量的類型相似的復習題,盡可能地設計趣味性高的、有層次性的、有變化的、互動性強的復習題。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不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如德國教材教法專家弗雷德利博士“表內乘法復習課”,教師設計了一個創設數字列車的游戲情景。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復習
請學生任意報兩位數,教師由此組成“數字列車”,讓學生觀察從第一節“數字車廂”到第二節“數字車廂”有什么秘密?
生:(1)28 教師:28→16
(2)15 教師:15→5
(3)87 教師:87→56
(4)38 教師:38→24
2.基本練習
(1)開數字列車 98→72 34→12 67→42
(2)提問:這些數字列車是否還可以繼續開下去,為什么?
28→16→6→× 15→5→×
3.變式練習
(1)提出問題:?→28 前面還有沒有,為什么?同樣練習:?→81
(2)?→24→?這樣的“數字列車”有多少種開發,怎樣開,列車最長?
(3)找出最后一節車廂是6的數字列車。我們應該怎樣想?
通過這樣的有層次地練習形式,慢慢增加練習的難度,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靈活地運用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
(四)加大實用性練習,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學科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能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在數學復習課上,教師要敢于創造一些與生活密切相聯的情境,增強教學實用性,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自主探究意識,想方設法解決情境中所涉及的“數學實際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如在復習“復式條形統計圖”有關知識時,我安排了一個生動的調查活動。讓學生當小小統計員,在課下就“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類型”對班上的同學進行調查,然后在課上進行整理,并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對于這部分的內容有更直觀的感受,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便。又如,在復習“倍數和因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媽媽買來30個蘋果,讓小明把蘋果放入籃子中。不許一次拿完,又不許一個一個的拿,要每次拿的個數相同,拿到最后正好一個不剩。小明有幾種拿法?每種拿法每次各拿幾個?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道具有明確引導性的練習,激發了學生興趣,勾起做題欲望。有的學生答:“每次拿的個數相同,最后正好一個不剩,說明每次的個數應該能被30整除。”有的學生說:“其實就是讓我們找30的因數。”還有學生說:“不能一次拿完,也不能一個一個的拿,應該去掉1和30這兩個因數,只要看看30有多少個因數,然后減去2,就可以了。”經過不斷練習,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深刻體驗到思考帶來的裨益。
[1]葉敬偉.淺談提升數學復習課效果策略[J].教育科研,2011(1):77.
[2]徐其興.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初探[J].劍南文學,2012(8):305.
王瑩(1988-),女,漢族,安徽巢湖人,本科,貴州省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G
A
1006-0049-(2017)12-0207-02